第72章何止(70)
皇帝抱恙的消息不胫而走,离开帝都的马车逐渐变多,河南与帝都相近,也收到了风声,放哨的士兵观察到了官道的异样,谢知几派出去的探子将消息传到洛阳,与他之前关于玄清受伤的推测也能对上。
谢知几问清了帝都的情形,听到皇帝就不上朝,内政由襄王代理时信了这个消息,因为在他看来,玄清这样极有雄心又城府颇深的皇帝,是不会轻易把权力转交给别人的。
他将此事告知秦王,玄明听後大喜,说道:“那我们赶紧去帝都,若是晚了,让其他人也知道,都要争着去帝都了。”
谢知几道:“殿下莫急,去之前我们还需处理两件事。”
玄明道:“什麽事?”
谢知几道:“一则是探明帝都的城防,禁军如今由韩真统领,韩真同陛下一起长大,不会轻易背叛,到时也许会死战,我军长途奔袭,禁军以逸待劳,他们装备又远胜我军,若不提前部署,恐难取胜。”
玄明道:“对……还有一件,是赵芳如吗?”
谢知几道:“是。”
玄明道:“我们要杀她吗?”
谢知几道:“如今局势有变,杀她无益,只需继续牵制,陛下病危,改朝换代已是必然,只要王爷先一步取得她的信任,承诺保住她的兵权,赵将军应该不会阻拦王爷。”
玄明听罢,微微颔首,说道:“是,现在北边的战事还要依仗她,若是杀了她,蒙古人进犯,本王的龙椅也坐不安稳。”
他转转眼珠,说道:“我立刻派人去铁岭,妙玄,你想想,该如何出城,城外还有李国公守着。”
谢知几道:“国公爷的独孙在陛下身边,此战避不开,只有出城迎战,殿下放心,臣必为殿下赢得此战。”
玄明微微笑了笑,说道:“好。”
七日後,九月将尽,赵芳如于深夜见到了秦王使者,她当下并未做出反应,只是留下了人,随後上报帝都。
李宣将这天收到的消息整理过後送到福宁殿,铁岭和洛阳的都有,恰是午後,玄清盖着薄毯依在榻上,李宣微微躬身立在榻边,捧着手里的奏报不敢擡头。
玄清看完消息,沉吟片刻後问道:“谢知几和秦王怎麽说的知道吗?”
李宣道:“洛阳府衙里换了人伺候,不知两人如何交谈。”
玄清道:“锦衣卫现在在哪儿?”
李宣道:“秦王在洛阳强征新兵,部分锦衣卫混入了军中,部分留在城里。”
玄清思虑片刻,说道:“也罢,让他们每隔三日回报叛军动向。”
李宣见他并无责备之意,心中默默松了口气,答道:“是。”又觉自己办事不力,暗暗心虚,说道:“陛下若要谢大人性命,亦可取之。”
玄清摇摇头,说道:“此刻动他难免打草惊蛇,如今洛阳城外有五万朝廷兵马,若谢知几死了,朕的皇兄不敢出来怎麽办?”
李宣想了想,秦王是个不愿意冒险的人,若是身边没有能打仗的人,便会死守洛阳城,玄清等不起。
他正思索时玄清下榻,慢慢走到外间的地图前,李宣跟了过去,说道:“陛下,近日京中不少官宦人家回乡省亲,闹的朱雀大街都不太平。”
玄清问道:“他们是自己走还是送家眷走?”
李宣道:“都有。”
玄清挑眉道:“送家眷的也就算了,自己走的以叛党论处,若是人多,就先杀两个。”
李宣道:“是。”他又拿出一封密报递给玄清,说道:“赵侯传信说,秦王往他们那派人了,请陛下指示。”
玄清拿过来扫了一眼,赵芳如将秦王使者的话原封不动的上奏,玄清看罢笑道:“挺能说的,换了朕就该动心了。”
李宣不知作何评价,只能默然不语。
玄清道:“颁道圣旨,让芳如出兵,帮她把戏做足。”
李宣意会,可转念一想,玄清这是让她守城的意思,一时急道:“可……陛下,若再不将联军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