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何止(79)
柳氏一门处决後逆王案渐进尾声,除几个审理较多的要犯外几乎都已安排完了,後期的诸多琐事都由文殊处理,玄清精力不济,只顾念着北边的战事。
赵芳如之前请示他是否同意那日苏接管鞑靼,玄清对秦王妃印象不深,但既然她是这个时候愿意和大梁接触的鞑靼贵族,那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
玄清首肯後鞑靼王庭中仅剩的几个大梁细作开始配合那日苏联系其他贵族,马哈木对鞑靼的威胁犹如悬在这些人头上的利剑,促使他们背着赤木跟随那日苏自保。
随後那日苏取得了赤木的信任,赤木的巫术已经到了最後的阶段,需要长时间留在焉山,他认为那日苏是女子,不会夺权,于是许多事都委托她传话。
赵芳如获悉鞑靼这边的情况後敲定了最後的战术,由那日苏派人去和马哈木交涉,假意背叛鞑靼,引马哈木进攻,鞑靼兵力太少,马哈木不会出动全部兵马,鞑靼三千王庭护卫吊住这些人後赵芳如率兵围剿。
赵芳如将这个计划上奏朝廷。她成为边军主帅後玄清就不管她怎麽打了,所以没提什麽意见。
随军报来的还有寂空的回信,给玄清算了算时间,就半个月,玄清不确定赵芳如能不能赶上,只能先抓紧把该办的事办完。
他下诏裁撤了藩王的护卫,派人去各地收编这些军队,秦王的事近在眼前,若有人不同意等于想谋反,藩王们纵有怨言,也不得不服从安排。
兵权的交接尚未完成,玄清又要写遗诏,这次他没有和人商量,只有李宣陪着他写,虽然藩王衆多,但有能力坐稳皇位的就那麽几个,玄清选了晋王,因为他和文殊还有些情分。
写完交给李宣藏在大庆殿的匾额後面,李宣又哭了一回,玄清就说生死有命,强求不得。
夜里,文殊回来时已经将近子时,本以为玄清已经睡了,进到内殿发觉他仍在等自己。
玄清已经洗漱过了,换了睡衣坐在床头,见他进来,伸手微微笑道:“皇叔回来了?”
文殊嗯了一声,走到他身边坐下,问道:“怎麽还没睡?”
玄清笑了笑,说道:“朕在等皇叔,想同你商量件事。”
“什麽?”
玄清握住他的手,垂头酝酿了一会儿才敢说道:“朕想……皇叔离开帝都一阵子,等朕好了再接皇叔回来,好不好?”
文殊默了片刻,说道:“不好。”
玄清的心像是被人捏住,他叹了一声,说道:“皇叔……”
文殊打断他道:“你不用劝我,我不走。”
玄清想到如果没人护着他,他会遭到怎样的猜忌丶怀疑丶排挤和逼迫便觉心焦,说道:“可是……”
文殊抽出自己的手反握住玄清,重复了一遍:“我不走,不管你怎麽样,我都在这里。”
玄清擡头看他,文殊的眼神平静而坚定,玄清忽然想到他知道自己可能会面对什麽,但他不在乎。
玄清心中钝痛,靠在文殊肩上,说道:“我只是希望你好,我知道没有我你也能活得好,何必呢?”
文殊摩挲着玄清手上的戒指,说道:“我们是一起的,我理应在你身边。”
玄清叹了一声,心中异常苦涩,似乎身体不好的时候情绪也容易泛滥,玄清克制不住的想自己死後文殊的处境,光想一想便心痛难忍,可文殊坚持的事,玄清是从来拗不过他的。
文殊似乎察觉到他难过,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声道:“睡吧。”
玄清一闭眼,睫毛浸湿了,他轻声说道:“皇叔,我怕。”
文殊揽着他的肩膀,摸了摸他的头发,说道:“别怕,我陪着你。”
随秦王叛乱的衆人被收监後何晏一直想去刑部探监,可谢知己是重犯,他又不参与审案,自然是见不着,後面谢知己判了刑,生死已成定局何晏才在文殊那儿求到机会去见他。
正是傍晚,刑部得监牢里传来狱卒吃饭时的吵闹声,何晏提着些吃食跟着狱卒往里走,关押谢知己的地方在最里面,潮湿阴冷,没有旁人。
谢知己坐在地上,仰头看着墙上的高窗,听到脚步声,似有所感的侧过头,领着何晏的狱卒打开牢门,交代了只有半个时辰便走了,谢知己站起身回头看他,微微笑道:“许久不见了,子清。”
何晏看着他的样子,谢知己穿着囚服,虽无受刑的痕迹,可身形消瘦,面色苍白,一看便知过的不好,何晏心中不忍,红着眼叹息一般的说道:“妙玄。”
谢知己道:“我知道你要来,只是没想到会等这麽久。”
何晏将食盒放在桌子上,两人盘坐在铺了稻草的地上,何晏将碗筷一一取出来,说道:“我早想来看你了。”
何晏的语气难掩沉重,谢知己笑了笑,斟了两杯酒,举杯说道:“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我敬子清,多谢你来送我。”
何晏举起酒杯,看他一饮而尽,何晏很想再问他一次为什麽,可如今尘埃落定,问这些又有什麽意义呢?
他长长叹了一声,问道:“你家里还有别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