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永乐亭记 > 第78章 三个关键人物的分析(第1页)

第78章 三个关键人物的分析(第1页)

第78章三个关键人物的分析

谢知己的失败其实不全是玄清在军事经济实力上赢过他,之前就有提到谢知己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皇权独大,皇帝英明国家就昌盛,皇帝昏庸,国家就混乱,所以他想要扩大士大夫阶层的时候权力,也就是相权,他被玄清狙掉的根本原因是他没有意识到封建统治有历史周期率的根本原因是相权和皇权合谋剥削底层百姓,这种合谋都不需要商量,是阶级利益驱动的,完全自发的,只不过掌握相权的是无数个士大夫,所以权力本身易于削弱并不断向皇权让渡,最终大臣成为皇帝统治的工具人。

谢知己以为扩大相权形成制衡,权力内部再进行互相监督就可以让一个王朝形成完美的政治系统,但事实上他受困于思想局限,没有跳出统治阶级的视角,也就是士大夫阶层(他有功名,也做官了),过分相信系统的作用而忽视了底层民衆的能动性,所以在封建统治的进化中他注定失败,这一点他最後意识到了一些,所以他会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如果他晚生几百年吗,处在一个全球思想交融的时代,他会更彻底的意识到问题,他的痛苦源于他的清醒,他的失败源于他还不够清醒。

玄清作为一个职业皇帝,又有出衆的能力和决心,在政治这一块,他基本上已经把自己完全异化一个权力机器了,这点从他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也并不完全在乎什麽恩怨,在爱情和现实面前自觉的让步,一切都以他眼中的国家利益为重可以看出来一点,如果没有文殊,他基本上会走军国主义的路线,穷兵黩武,一心在开疆拓土上,如果战争赔款(其实是不准确的,中国古代收的朝贡不是战争赔款而是类似于保护费,甚至有些小弟交的保护费都不够我们维护他政权的军费,比如说朝鲜)可以支付他征战的成本,那麽国家会继续昌盛,如果不能的话,统治就会面临崩溃,当然能的话也会有问题只不过就留给下一代解决了,文殊给了他最後一点温情,让他还能保留一点共情的能力,但如果文殊离开他,这点能力也会被消磨掉

我比较遗憾的是在文章里没有突出文殊的政治主张和实际作用,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打算退休了,权力已经移交,另外也是一边想一边写就没办法做太大的框架,实际上文殊是比较纯粹的儒家思想,但不是在汉朝以後被异化的儒家思想,汉朝及以後都是外儒内法,总结来说就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他清楚的知道封建王朝是依赖底层百姓而存在的(所以皇帝最怕民变,就像资本家最怕罢工,只不过有些国家没有罢工的传统,有这个传统的国家又把罢工做成了生意),所以他反对一切危害百姓生计的事,但他终归是统治阶级,这个阶级的其他人不允许他向老百姓做过多的让利,所以他交权後只能通过影响玄清的决定来维持平衡(这个影响是通过教育而不是谈恋爱),当然他不会做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和他个人性格有关,结果玄清这小子也很了解他,所以总是瞒这个瞒那个,最後自食其果,还得文殊帮着救他。

玄清对文殊就是离不开他又不愿意听他的,不过经历过这次以後就改了,这篇文讲的就是玄清在追文殊的过程里不断被他影响,改变自己的一个过程吧,当然这很理想化

最後我要说柠檬味小麦汁yyds(p≥w≤q)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