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初夏微光 > 重逢于人海(第1页)

重逢于人海(第1页)

重逢于人海

燕园的银杏叶彻底黄透时,我在物理系的实验室里泡了整周。导师布置的半导体材料分析课题卡在了关键数据上,电子显微镜下的晶格图像总是模糊不清,像蒙着层化不开的雾。江熠敲了敲实验室的门时,我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杂乱曲线发呆,指尖的咖啡渍蹭在白大褂上,洇出片浅褐色的印子。

“还在跟这组数据较劲?”他手里拎着两杯热可可,把其中一杯放在我面前,杯壁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暖得人指尖发麻。“我刚从资料室回来,看到去年的类似课题报告,里面提到电子束的聚焦角度需要微调0。5度,你试过吗?”

我猛地擡头,眼里的倦意瞬间被惊喜取代:“0。5度?我一直卡在0。3度上下……”

“试试就知道了。”江熠笑着拉过把椅子,在我身边坐下,“正好我今晚没事,陪你耗。”

显微镜的镜头缓缓转动,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过的瞬间,屏幕上的晶格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原子排列的规律像幅精致的织锦,在幽蓝的背景里闪烁。我激动得差点碰翻热可可,江熠伸手扶住杯子,眼里的笑意比屏幕上的光点还要亮:“看来是找对方向了。”

我们盯着屏幕记录数据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进来两个穿清北物理系校服的男生,其中一个的侧脸在走廊灯光下显得格外熟悉——是郑翊明。

他比半年前更高了些,头发剪得极短,露出光洁的额头,白大褂的领口别着清北的校徽,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手里的文件夹边缘有些磨损,显然被频繁翻阅过。

四目相对的瞬间,空气仿佛凝固了。

郑翊明的脚步顿住,眼里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恢复了惯常的平静,只是握着文件夹的手指微微收紧。他身边的男生推了推眼镜,笑着打破沉默:“看来我们没找错地方,燕园物理系的实验室果然够气派。”

“你们是?”江熠站起身,语气里带着礼貌的疏离。

“清北物理系的,来借你们的XRD衍射仪用用,我们那边的仪器坏了。”男生指了指郑翊明,“我叫周子昂,他是郑翊明。”

郑翊明朝我们点了点头,目光在我白大褂上的咖啡渍停留了半秒,又迅速移开,落在江熠身上,眼神里有种不易察觉的审视。

“仪器现在有人用,”江熠侧身挡住我的实验台,“你们要是不急,可以明天一早来,我让管理员留着。”

“急倒是不急,”周子昂探头往实验室里看了看,目光落在屏幕上的晶格图像上,“你们在做半导体材料分析?巧了,我们最近也在做类似的课题,说不定能交流交流。”

我低头假装整理数据,笔尖在记录本上划出凌乱的线条。郑翊明的气息就在不远处,带着洗过的白大褂特有的皂角香,和高中时画室里的松节油味截然不同,却还是让心跳漏了半拍。

“我们的数据还没整理完,”江熠的声音温和却坚定,“交流的话,等课题结题後再说吧。”

周子昂显然没料到会被拒绝,愣了一下,随即讪讪地笑了笑:“也行,那我们明天再来。”

郑翊明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只是在转身离开时,又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复杂,像有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却只化作个极淡的颔首,像在说“好久不见”。

实验室的门关上的瞬间,我才发现自己握着笔的手在抖。江熠递过来一张纸巾:“手怎麽凉了?”

“没事,”我接过纸巾擦了擦手心的汗,“可能是空调开太低了。”

他没再追问,只是重新坐回椅子上,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这里的峰值有点异常,是不是样品纯度的问题?”

重新投入工作後,那些莫名的悸动渐渐平息。可郑翊明的身影总在脑海里晃——他白大褂上别着的校徽,他微微收紧的指节,他最後那个欲言又止的眼神,都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荡开圈圈涟漪。

第二天一早,管理员来说清北的人已经把仪器借走了。我去资料室查文献时,在走廊里又遇见了郑翊明。他正站在书架前翻找资料,阳光透过高窗落在他的发梢,镀上层金边,侧脸的线条比高中时更硬朗了些。

书架之间的过道很窄,我抱着书想从他身边绕过去,他却恰好转身,怀里的书哗啦啦掉了一地。《固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量子力学导论》……一本本摊在地上,像他此刻略显狼狈的表情。

“抱歉。”我们同时开口,声音撞在一起,又同时停下。

我蹲下身捡书,指尖刚碰到《量子力学导论》的封面,就和他的手指撞在了一起。他的指尖很凉,带着纸张的粗糙感,像高中时递过来的那支冻得冰凉的钢笔。

“我来吧。”他把书往自己这边拢了拢,动作快得像在躲避什麽。

“没事。”我坚持把书捡起来,递给他时,注意到扉页上有行小字:“2023。9。15,解薛定谔方程时,漏看了边界条件。”

那日期是他刚入学的时候,字迹比高中时工整了些,却依旧带着点潦草的锐气。

“谢谢。”他接过书,抱在怀里,目光落在我手里的《半导体材料表征技术》上,“你也在做材料分析?”

“嗯,导师的课题。”

“我们的课题有点重合,”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找周子昂,他对XRD衍射仪很熟。”

刻意避开了“找我”两个字,像在划清一道无形的界限。

“好。”我点点头,抱着书侧身从他身边走过,肩膀不小心碰到他的胳膊,像碰了块冰。

走出资料室很远,才敢回头看。郑翊明还站在书架前,手里捏着那本《量子力学导论》,目光落在我离开的方向,像尊沉默的雕像。

江熠在实验室门口等我,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文献:“管理员说清北的人把衍射数据发来了,让我们参考一下。”

我接过文献,第一页的署名处写着“郑翊明丶周子昂”,字迹遒劲有力,和他高中时在竞赛笔记上的签名如出一辙。

“看来他们的课题确实和我们类似。”江熠指着文献里的实验设计,“这个对照组设置得很巧妙,值得借鉴。”

我盯着“郑翊明”三个字,突然想起高中最後一次模拟考,他的数学卷子上有道明显的计算失误。那时的他总说“物理比数学有意思”,如今却能在精密的实验设计里做到滴水不漏,像块被打磨过的玉,褪去了青涩的棱角。

课题结题报告提交那天,导师特意在例会上表扬了我们:“数据完整性和创新性都很突出,尤其是和清北的合作部分,值得肯定。”

散会後,江熠说清北那边发来消息,想联合发表论文。“周子昂说周末在未名湖旁边的咖啡馆碰面,商量一下细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