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今日投靠了慧嫔,温宜的下场,怕是比那个无人问津的四阿哥好不了多少。后背一层冷汗,瞬间湿透了中衣。
孙妙青心里跟明镜似的,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温顺地应道:“皇上说的是。只是臣妾想着,四阿哥年纪还小,又没有生母照料,如今跟着三阿哥的嬷嬷,怕是照顾得不够细致。男孩子虽然皮实,可到底还是孩子,需要有人用心教导才是。”
这话像是在说四阿哥,又像是在说所有皇子,滴水不漏,谁也挑不出错处。
今日的目的已经达到,她见好就收,话锋一转,带上了几分为人母的、俏皮的愁绪:“说起来,臣妾倒盼着塔斯哈也早些读书呢,就是怕他笨,将来气着皇阿玛。”
皇帝被她这话逗乐,先前那点不快烟消云散,低头捏了捏塔斯哈肉乎乎的脸蛋:“朕的儿子,怎会笨!”
孙妙青见状,也跟着笑,状似无意地提起:“说到教导孩子,臣妾就想起今儿在桃花坞,皇后娘娘还夸敬嫔姐姐性子和婉,最是稳重不过的人。娘娘说,有她在,这后宫就安稳。”
她说完,便低头为皇帝续茶,不再多言。
皇帝抱着儿子,随口“嗯”了一声,显然是认同皇后的看法。
“敬嫔是不错。”
得到这句评价,孙妙青便知,今日这事,算是稳稳当当地种下了。
她又道:“可不是么,有这样稳重的姐姐在,臣妾们心里也踏实。孩子们若能时常得她提点一二,也是他们的福气了。”
这话听着是奉承敬嫔,实则句句都在点醒皇帝——有个稳重的养母,对孩子有多重要。
皇帝逗弄着怀里的孩子,没再接话,但孙妙青知道,他听进去了。
一个被父亲厌弃、无人问津的皇子,和一个被皇后称赞、人品贵重的嫔妃。
孙妙青与曹贵人又陪着说了会儿话,便知趣地告退了。
两人走后,勤政殿里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安静。
皇帝将两个孩子交给乳母带下去,自己坐回御案前,殿内只剩下翻动奏折的沙沙声。
他拿起朱笔,却迟迟没有落下。
低头一看,胸前那串东珠朝珠,还沾着塔斯哈的口水,湿漉漉的一片。
皇帝非但没觉得嫌恶,反而用指腹轻轻摩挲了一下那温润的珠子。
小东西,牙还没长齐,啃人倒挺有劲。
这念头一闪而过,他脑子里却不受控制地冒出另一个孩子的脸。
老四……
皇帝的眉头下意识地皱了起来。
那个孩子,几乎是他所有烦心事的集合体。生母出身低微,早早去了;性子又倔,不讨喜;偏偏还跟年家那档子事牵扯上,成了个烫手山芋。
丢给老三的嬷嬷一块儿养着,不过是图个省事,眼不见心不烦。
可方才,孙妙青的话却像根针,不偏不倚地扎进了他心里最深的地方。
“皇后夸敬嫔性子和婉,最是稳重……”
“孩子们若能时常得她提点一二,也是他们的福气了……”
是啊,福气。
老四那孩子,有什么福气?连亲生阿玛都不愿多看他一眼。
皇帝的心头莫名有些烦躁,他拿起一本弹劾年羹尧的折子,看了两行,又重重丢开。
他终究是朕的儿子。
总不能真让他在下人堆里长成个野孩子,将来丢的还是爱新觉罗家的脸。
得找个人养着。
皇帝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敲击起来,笃,笃,笃。
敬嫔……
这个名字再次浮上心头。
确实是个稳妥的人,潜邸的老人,不争不抢,在宫里这么多年,从未行差踏错。
性子也温和,不会苛待孩子。
最要紧的是,她家世简单,膝下无子,给了她一个皇子,她必定会视若己出,感恩戴德。
喜欢甄嬛传:妙青借东风请大家收藏:dududu甄嬛传:妙青借东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