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娘的丈夫还在世时,他们二人整日就忙碌着家中那三十亩亩薄田。
每日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出门,在田间辛勤劳作,除草、施肥、灌溉。
每一个环节都要忙好些日子,回家后她在家中洗衣做饭,收拾家里。
然而丰收后收回来的粮食却不是她的,而是他们一整个大家族的,婆婆管着家里的粮食银钱,她跟丈夫什么都没有,但好在还有一口饭吃。
可是自打她丈夫去世之后,她的那些叔伯妯娌都恨不得把他们一家子吃白饭的给赶走。
因为她丈夫去世了,分给丈夫的田地朝廷收了回去,她儿子还未成丁分不到田地。
没田没地的他们一家三口可不就是在家里吃白饭吗?谁乐意她们在家啊!
后面她妹子看不过去了,给她介绍来宋家做工,她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并且一咬牙还跟老宅那边分了家,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对于分家这事她公婆的不愿意的,但几个儿子都愿意,恨不得早点把荨娘母子三人赶出去。
几个儿子儿媳都坚持,上面做父母的也拗不过儿子,只能把荨娘一家子分出去。
不过好在荨娘的公婆不算数太绝情,分家时还给他们一家三口修了一个小院子,分了几百斤的粮食。
虽然房子只是茅草屋,粮食也只是玉米粒,但好在有个住人的地方,暂时也饿不死她们母子三个。
如今她在宋家做工,虽然也是整日忙忙碌碌的,但好在不用下地,养蚕养猪这些活也轻松一些,每年还有两千斤玉米跟五贯钱拿。
这样的好日子荨娘十分的珍惜,来宋家的这些日子每天都很勤快。
跟邹氏两个把家里的三十几头猪,三头牛,九百来只鸡、鸭、鹅养的都很好,家里家外也打扫的干干净净。
当然她们忙不过来的时候,顾青荷这个当家娘子也会跟着一起忙,毕竟家里养的这些牲畜都是自己的,她才舍不得养死了。
“荨娘,我家的枇杷熟了。明天摘枇杷,让你家的小子姑娘也一来摘着吃。”
顾青荷种的枇杷树还挺多的,虽然院子里的枇杷树只有两棵,但大晒场那边一排都是枇杷树,足足二三十棵树呢!
今年枇杷算是丰收了,树上结的一串一串,压得树枝都弯了下来。
枇杷易坏不容易运输,镇上又卖不出去,家里的这些枇杷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顾青荷干脆就不打算卖了。
她准备把枇杷摘下来,做点枇杷酱,川贝枇杷膏,剩下的一些就几家分一分吃完算了。
荨娘笑着应道:“那就多谢娘子了,我家孩子还没吃过枇杷呢,肯定欢喜得很。”
顾青荷摆摆手,“都是自家种的果子,也不值什么钱,孩子爱吃就多吃些。”
第二天,荨娘带着儿子和女儿来到了宋家,顾青荷也把石头三个喊了出来,于此同时村里好多孩子一听摘枇杷也跟着跑来了。
孩子们一看到满树金黄的枇杷,眼睛都亮了,兴奋地在树下蹦蹦跳跳。
“娘,我要摘上面那个最高的。”
“好,娘帮你。”家里的枇杷都没种几年不算高,小孩子扯着树枝就能摘到。
“枇杷要摘橙黄的,这种要黄不黄的暂时别摘,没熟吃着酸,这种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