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人自从得了赵珺的准信,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看得出来,他们是真想干这份活计,也不知道跑哪儿找来了个胡人,天天跟着那个胡人学胡语。
整天一家子叽里呱啦的。
牛狗蛋在被一家人揍过后,就被强硬地送去了私塾。
还是寄宿制的。
没办法,所有人都保持冲劲儿,哪里有时间伺候他?
去了私塾也好,省得一天到晚地在家里称王称霸!
赵珺看见了他们一家人的努力,也不禁被他们所折服。
怪不得这一家子人能一直过得这么好呢?
哪怕是灾荒年,他们一家子也无一人饿死,甚至算村里过得还不错的。
先不论人品问题,他们是真的肯学肯干!
想做的事情,就舍得下血本,光是这一点,就比无数人强!
作坊监工的事宜后来直接交给了牛家婆媳俩。
她们婆媳别的不说,做饭啥的没啥问题。
而且就冲她俩的名声,也没人敢来作坊里闹事。
从英跟赵珺则是在家里琢磨罐头跟果脯的做法。
还有蔬菜干。
她们得先自己全部熟练掌握,确保品质、口味好,才能再放心地制作售卖。
否则只知道一股脑儿去干,味道跟品质一般,也没人会为她们的东西买账!
金嬷嬷厨艺好,也跟着一起琢磨。
那几天,整个林家几乎都弥漫着甜甜的味道,勾得村里的孩子都围着林家转悠不愿离开。
有几个孩子不爱吃糖?
赵珺也不小气,这些孩子只要不吵不闹,那些做出来的失败品,她都会分给孩子们吃。
说是失败品,并不是不能吃。
而是说口味达不到她们想要的品质。
但绝对能吃!
甚至在这些孩子来看,是很美味、很好吃的东西了!
那可都是水果、是糖呀!
都是金贵的东西!
孩子吃了林家的东西,或许只是单纯为了分享,回家都会告诉家里人。
有些个别懂事的孩子,还会拿回家跟家里的兄弟姐妹、父母长辈分享。
吃人嘴软。
村里人对林家的观感都改变了许多。
原先不少人私底下还嘲讽宝珠是捡来的赔钱货,如今一个个的也全都噤了声。
那些果脯、罐头可都是宝珠跟肉肉拿出来分给他们的。
吃了人家的东西,再骂人家,那就真的是太不知好歹了!
村里绝大多数人家都不是什么恶人。
嫉妒,是人之常情。
毕竟原本大家都是差不多出身,你却突然过得好起来了,是个人都免不了心里酸。
说些酸话之类的。
赵珺都不能保证自己是完人,她也会嫉妒身边比自己过得好的人!
不少人家知道这些后,干脆自来林家帮起忙来了。
他们识趣地没往厨房凑。
万一那是人家的秘方,是不对外传授的,他们凑过去算是什么事儿?
他们只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帮忙砍柴、挑水,比如帮林家山上的地除草,再比如帮林家扫地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