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的官员也不是每个人都加入了争吵阵营。
比如知道姚聪早就从唐国公府分宗出去的庄卿正,他就一言未。
还有萧清河。
他见李晏一直没有出声,也一言未。
就连唐国公,他在双方争吵时也没有多言。
琼皇坐在龙椅上也一言不,任由官员们吵个不停。
听了一会后,李晏的神思慢慢飘走。
大家现在的重点都集中在唐国公身上,她要如何找时机和叶无涯解除婚约?
吵了半个时辰后,场面渐渐失控,唐国公这才重新出列:“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唐国公有话请说。”
“禀陛下:
三年前,老臣已然察觉小儿姚聪顽劣不堪,但他不听老臣教导,在老臣屡屡教训之下仍然不改恶习。
他当年已满二十,老臣无法,便将他从唐国公府分了出去,令其自立宗族、自思已过、自负其责。
他这三年,也并未居于唐国公府中。
只是没想到三年过去,他非但不思已过、反而更加顽劣,做下不少恶事。
虽然他已与唐国公府分宗,他犯事与唐国公府无关。但他到底是老臣的儿子,他犯错老臣难逃其责。
请陛下责罚老臣。”
姚聪与唐国公府分宗之事是李晏当着琼皇的面提出、唐国公应允了的,琼皇自然清楚。
但她此时装作第一次知道这件事,问:
“爱卿说姚聪三年前就与唐国公府分宗,可有凭据?”
“此事是在姚氏族长与几位族老见证下完成的,立有契书,并有见证人签字。
如果大家不信,陛下现在就可着人去唐国公府取契书。”
无论是唐国公、还是唐国公世子姚广仁,都是琼皇的心腹亲信,琼皇自然不希望唐国公府被夺爵。
尤其姚广仁一直在北境领兵。
因此现在一定要将姚聪与唐国公府分宗之事落实,这样才能让唐国公府置身事外。
琼皇吩咐殿前公公:“你亲自去一趟唐国公府,将契书取来。”
琼皇此时也在庆幸姚聪与唐国公府分宗。
三年前,李晏提出让姚聪与唐国公府分宗时,琼皇并没太在意。
只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也不想驳了李晏才同意李晏的提议。
如今看来,李晏的提议确有道理。
否则这次,唐国公府没有这样容易脱身。
琼皇在庆幸,紫宸殿的官员也是心思百态。
成绍:
早知道姚聪与唐国公府已分宗,他何必那样卖力替唐国公争辩!
唐国公还真是老狐狸,那么早就做了防范!
怪不得皇太女一言未,想来她早就知道此事。
看来以后朝会还是要多看皇太女态度行事。
那些有丹书铁券的勋贵们却在心里暗暗琢磨:
他们要不要也学唐国公,将家中那些不孝儿孙分宗出去?
以免他们犯下大错时连累爵位被夺。
刚才一力反对严惩唐国公的人则又气又悔:
早知道姚聪与唐国公府已分宗,他们何必那样卖力一定要严惩唐国公?
这个唐国公还真是坏!
既然唐国公府早已和姚聪分宗,他为什么不早点说?
看着大家像猴子一样吵来吵去,他内心是不是很得意?
殿前公公离开后,李晏知道现在就是提和叶无涯解除婚约的最好时机。
“母皇,儿臣有事启奏。”
琼皇和李晏说话的语气就温柔了许多:“晏儿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