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诗人 > 第86章 新政利民(第1页)

第86章 新政利民(第1页)

刚处理完兵部送来的参军名册,格物院的陈工匠就揣着图纸找上门来,额头上还沾着木屑,一进门就嚷嚷:“李大人!成了!改良的文气农具总算成了!”

我放下手里的笔,见他手里的图纸上画着曲辕犁和水车。

犁身上标注着“文气槽”,水车叶片旁写着“吟诵驱动”,心里顿时亮堂,这可是能让百姓省力的大事。

“走,现在就去格物院看看实物!”

赵小乙听说要去看新农具,非要跟着,一路上都在念叨:“李大哥,这农具真能用文气驱动?那农民不用再扛着锄头累死累活了?”

我笑着点头:“等会儿你就知道了,说不定比你耍枪还省力。”

到了格物院,院子里立着两具崭新的农具:曲辕犁的犁身泛着青铁光泽,犁辕处刻着细密的纹路,正是文气槽;

水车比寻常的大了一圈,叶片上印着《齐民要术》的片段。

陈工匠上前,拿起一卷《齐民要术注》:“大人,您看,只要吟诵这段‘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文气就能顺着槽纹走,驱动农具。”

他念出声的瞬间,犁身上的文气槽突然泛起淡青色光,犁铧轻轻抬起,稳稳地往前挪了两步;

水车也跟着转起来,虽然没在水边,却能看出转动的力道。

赵小乙看得眼睛都直了,伸手想去摸犁辕,差点被文气弹了一下:“哎哟!这玩意儿还挺厉害!”

周围的工匠都笑了,陈工匠赶紧拉住他:“赵将军,文气没散的时候可不能碰这,会伤着的。”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带着陈工匠和赵小乙去了西郊的农田,那里有几十户农民等着试新农具。

刚到田边,就见王老汉带着一群人迎上来,他手里还攥着去年的旧犁,犁铧都磨得快平了:“李大人,您说的新农具真能好用?俺们村去年闹旱灾,牛死了一半,春耕的时候差点没种上粮。”

我指着身后的文气犁,让陈工匠演示。陈工匠递过《齐民要术注》:“王老汉,您试试,就念教给您的那段。”

王老汉半信半疑地接过书卷,粗糙的手指划过字里行间,念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不对,不对,是《齐民要术》的!”

周围的人都笑了,我赶紧提醒:“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王老汉这才念对,话音刚落,文气犁就动了起来。

他握着犁柄,感觉不到丝毫重量,犁铧轻松地扎进土里,翻出的土块又细又匀。

王老汉走了一个来回,停下来的时候手还在抖:“俺……俺这是在做梦?这犁比牛拉得还稳,还不费劲儿!”

旁边的刘婶也想试试水车,她抱着孙子,手里还提着装水的陶罐。

陈工匠把她领到水车旁,教她念驱动的句子。

刘婶念完,水车果然转了起来,把河里的水引到田埂上的水渠里,水流顺着渠沟淌进干裂的田里,土块很快就吸饱了水。

她的孙子拍着小手喊:“奶奶,水车转啦!有水啦!”刘婶看着水流,眼圈突然红了:“去年这时候,俺们还得挑着桶去河里打水……”

赵小乙见大家用得顺手,也抢着要试文气犁。

他拿起《齐民要术注》,扯着嗓子就念,可念得太快太急,文气槽的光忽明忽暗,犁铧歪歪扭扭地往田埂外冲,差点撞翻了旁边的陶罐。

陈工匠赶紧喊停:“赵将军,您慢着点!这文气得顺,跟您耍枪不一样,得沉住气!”

赵小乙挠挠头,嘿嘿笑:“俺就想试试这玩意儿有多厉害,没想到还挺讲究。”

周围的农民都笑了,田埂上的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我天天泡在田里,教农民们用文气农具。

有的老人不识字,我就一句一句教他们背《齐民要术注》的片段;

有的妇人担心文气不够,我就把自己的文气渡给她们一点,告诉她们:“只要心里想着好好种地,文气就不会散。”

有天傍晚,夕阳把田野染成金红色,我站在田埂上,看着农民们握着文气犁穿梭,水车转动着把河水引到田里,文气在空气中流动,像细碎的星光。

看着眼前的景象生了感触,便从怀里摸出纸笔,文气顺着笔尖流淌,《农家赋》的句子自然涌出:

“文气为引,犁通天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