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 > 第110章 制裁(第2页)

第110章 制裁(第2页)

我挥了挥手,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心中既有担忧,更有期待。

这二十人,带着的是百姓的希望。

与此同时,刘晏传来消息:“盐场、铁矿已全部关闭,黄河渡口的禁军也已到位,昨夜截获三批私商,都是运往平卢的盐铁,人赃并获!”

我接过截获物资的清单,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盐五千斤,铁三千斤。

“把私商带上来。”

我坐在衙署的正堂,赵小乙手持短刀站在一旁,威风凛凛。

私商跪在地上,浑身抖:“李大人饶命!我们也是被逼的,史思明的人用家人要挟,我们不敢不从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问你们,史思明的军营现在缺盐吗?”我敲了敲惊堂木。

最后被抓的一批私商中有人回道:“应该是缺的!平卢那边一直在催我们尽快多运些盐过去。”

听到这话,我思索着,史思明那边应该是开始出现缺盐的情况了,不然不会一直催他们运大批的盐过去。

那这断盐铁的计策,算是真的起作用了!

我当即下令:“将私商杖责二十,家人既往不咎,让他们去军营做向导,戴罪立功。截获的盐铁,一部分送往前线禁军,一部分分给长安周边的贫苦百姓。”

接下来的几日,捷报频传,黄河渡口又截获几批运盐的私商。

田承嗣的密信传来:“史思明军中缺盐,士兵多有怨言。”

我将密信递给沈括,“再给田承嗣回封信,让他暗中关注下入蕃的儒士。”

沈括点头应下,忽然笑道:“大人,赵小乙现在天天守在黄河渡口,比禁军还认真,说要抓尽所有私商。”

我想起赵小乙那股子较真劲儿,忍不住笑了。

正说着,赵小乙兴冲冲地跑进来:“李大哥!韩愈有消息了!从平卢传来的,说他们已经教十几个村子的百姓种占城稻了!”

他手里举着一封短信,信纸皱巴巴的,显然是一路加急送来的。

我连忙接过信,韩愈的字迹刚劲有力:“入平卢后,先至乡间,百姓初惧,后见稻种与告示,渐信之。已教陈六等农户育种,承收后必归朝廷。”

我拿着信,走到院子里。

四月底的阳光正好,衙署里的石榴树开了花,火红一片。

沈括走来:“大人,刘大人说,史思明已派人去契丹买盐,咱们要不要在边境设卡拦截?”我摇摇头:“契丹路途遥远,盐运过来至少要一个月,咱们有的是时间。”

“现在最关键的,是让百姓看到朝廷的诚意。”沈括接过信,赞叹道:“大人这招‘攻心为上’,比千军万马还管用。”

此时,平卢的消息又传来。

韩愈在信中说:“现在平卢乡间,都在传朝廷来救他们了。”

我将这些消息整理好,送往宫中。

武则天看后,龙颜大悦:“李白,你这断盐铁、传稻种的计策,比朕的十万大军还管用!”

狄仁杰也笑道:“民心已归,藩镇内乱,此时出兵,定能一举平定。”

我却觉得还需等待:“陛下,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等占城稻种在藩镇扎下根,百姓看到秋收的希望,那时出兵,才是一呼百应,不费吹灰之力。”

武则天点点头:“就依你。朕给你全权,何时出兵,你说了算。”

回到衙署后,夜色渐深,我站在书房门口,望着天边的明月。

盐铁已断,稻种已传,民心已聚,安路山和史思明的末日,不远了。

我转身走进书房,提笔写下:“平卢民心可用,内乱渐生,待更好的时机,便可出兵。”

书房里,烛火摇曳。

我望着案上的占城稻种,这些小小的颗粒,承载着无数百姓的希望,也承载着天下太平的未来。

我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些稻种就会在藩镇的土地上结出沉甸甸的稻穗,而那些欺压百姓的逆贼,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窗外的石榴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我仿佛看到了平卢的田野里,金黄的稻穗随风起伏,百姓们捧着稻谷,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喜欢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请大家收藏:dududu一个属于李白的大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