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李白为大唐写的诗 > 第83章 强军利民(第2页)

第83章 强军利民(第2页)

这是我之前派人去寻稻种后写的《稻花赋》,当时留给高士了,我让他在占城稻种下去后以文气激这赋,可以起到改良稻种的效果。

刚准备回屋就听到府外就传来了马蹄声。

开门一看,是武则天身边的内侍李公公,他提着个食盒,笑着说:“李大人,陛下请您去禁军营地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跟着李公公往禁军营地走,一路上,长安的街景热闹非凡。

卖糖葫芦的小贩吆喝着,茶馆里传来说书先生的声音,孩子们在街边追着跑。

我心里想着,要是江南受灾的百姓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就好了。

禁军营地在长安城外的渭水边上,远远就听见士兵操练的喊声,“一二!一二!”走近了看,士兵们穿着黑色的盔甲,手里握着长枪,阳光照在盔甲上,亮得晃眼。

武则天站在高台上,见了我,招手:“太白,你来得正好。你看这些士兵,操练倒是卖力,可军纪还是松散。”

她指着不远处的士兵,那些士兵虽然在操练,可真谈不上有军纪。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笑着说:“陛下,光靠棍棒管不住心。不如让他们每日诵读《孙子兵法》《军礼》,用文气养着,久而久之,自然知礼守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武则天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可他们大多不识字,怎么读?”

“我找些文官来教,每日半个时辰,先从简单的句子学起。实在不行,我编个口诀,让他们好记。”

我蹲下身,捡起地上的一根小树枝,在地上写了“守礼”两个字,“比如这个‘礼’,就告诉他们,不抢百姓的东西,不欺负弱小,就是守礼。”

武则天点点头:“就按你说的办。你多费心,禁军是朝廷的屏障,可不能出乱子。”

第二日,我就找了十几个文官,去营地里教士兵读书。

有个叫小李子的士兵,河南人,说话带着口音。

读“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时,把“国”读成了“锅”,“兵者,锅之大事”。

周围的士兵都笑了,小李子脸通红,挠着头说:“先生,俺老家管吃饭的锅叫‘国’,习惯了。”

我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没事,以后你就记着,这‘国’比你家的锅还重要。守好了国,你家的锅才不会空,你娘才能天天给你蒸馒头。”

小李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再读时,就没再念错了。

士兵们也跟着笑,气氛比之前轻松了不少。

看着士兵们渐渐能跟着诵读,我心里有了个想法。

作一《强军赋》,当禁军的军歌。

那天晚上,我住在营地里,听着帐外士兵的呼吸声,听着远处渭水的流水声,文气在胸口涌动。

我拿起笔,在帐内的油灯下写:“铁甲映日,气贯长虹;旌旗所向,谁敢不从!练兵千日,只为一战;保家卫国,何惧牺牲!”

清晨,我拿着赋稿,走到操练场。

士兵们列队站好,个个精神抖擞。

“兄弟们,我写了《强军赋》,从今天起,这就是咱们禁军的军歌。”我高声说,然后一句一句教他们。

“铁甲映日,气贯长虹!”我先念一句。

“铁甲映日,气贯长虹!”士兵们跟着喊,声音震天动地。

当几百个士兵一起吟诵时,我能感觉到文气从他们身上冒出来,像一团团白雾,慢慢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形的军魂。

有个老兵,之前总是无精打采,这次吟诵完,他握着长枪的手紧了紧,眼神亮得像火。

“先生,这赋念着,俺心里就热乎,想跟敌人干一场!”他大声说,周围的士兵都喊:“干一场!干一场!”

我看着他们,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些士兵,都是好样的,只是缺个能凝聚他们心的东西。

这《强军赋》,就是那根线,把他们的心串在了一起。

接下来的日子,士兵们每天先诵读《强军赋》,再操练。

之前操练懒散的,现在也都积极起来了。

武则天来看了一次,笑着对我说:“太白,你这文气,比我的鞭子管用多了。”

我也笑:“陛下,这不是我的文气,是士兵们自己的气。我只是把它聚起来了。”

日子过得快,转眼就到了十月中旬,长安的树叶开始黄了。

我正坐在书房里看《诗经》,小乙突然闯了进来。他一身尘土,脸上却带着笑,手里捧着一把金黄的稻穗。

“李大哥!江南的稻熟了!”他大喊着,声音都在抖。

我赶紧站起来,接过稻穗。

稻粒饱满,捏在手里沉甸甸的,还带着稻花的香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