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死火山西麓离开时,辰的淡青色衣袍上还沾着未散尽的火山灰——那灰是浅灰色的,颗粒细如粉尘,风掠过衣摆时,不是径直滑落,而是先在衣襟褶皱里打个旋,像极了濒死的飞蛾在盘旋,而后才慢悠悠飘向地面,露出下方隐约流动的灵气微光。微光里裹着他紧贴胸口的戊土鳞片,土黄色的鳞片与淡青色的斧痕碎片正以肉眼难辨的频率共鸣,二者交织成一层半透明的光茧。这光茧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辰的呼吸轻轻起伏,光茧表面,土黄色的地脉纹与淡青色的开天纹像两条缠绕的小蛇,缓慢游走,既严丝合缝地掩盖着开天本源的波动,又能实时捕捉周围地脉的细微震颤。
躲过始麒麟的探查后,辰便循着地脉气的牵引向西南而行。脚下的土地已从火山西麓的灼热,渐渐过渡到一种带着厚重感的湿润——这是西昆仑余脉特有的黄土,每一粒泥土都像吸饱了地脉气,踩上去时,能感觉到细微的温热顺着鞋底纹路向上蔓延,像是大地在轻轻呼吸。走得久了,鞋底甚至沾了一层薄薄的黄泥,黄泥干燥后结成细小的痂,蹭在岩石上会出“沙沙”的轻响。
风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起初只是偶尔有缕黑色的风从西南方向飘来,风里裹着淡淡的浊气——那浊气不只是尘土与血气的混杂,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味,想来是巫族常年炼体时,皮肉擦伤渗出的血气混着汗水蒸,与地脉深处翻涌的浊气交融而成。行至半途,黑风变得密集起来,每一缕风都带着细碎的呼啸,像是无数细小的石子在互相摩擦;风刮过辰的衣袍时,布料的“沙沙”声里还夹杂着路边黑针草叶子被吹动的“簌簌”响,浊气也愈浓郁,吸入时竟让他魂体的淡青色轮廓泛起细微的刺痛,像是有无数根细针在轻轻扎着皮肤——这便是大纲中提及的“黑风谷浊气”,是巫族千万年炼体史,在黑风谷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独特印记。
辰停下脚步,抬手揉了揉眉心(实体化后新增的细微动作),抬眼望向远处——一道黑色的风幕正横亘在视野尽头,风幕不是整齐的直线,而是像流动的墨汁,边缘处的黑风在缓缓翻滚,偶尔有几缕风挣脱束缚,向两侧飘去,很快又被主风幕拉回来。风幕后,隐约能看到连绵的木屋轮廓,木屋是用深褐色的硬木搭建的,屋顶覆盖着同样颜色的茅草,茅草被黑风常年吹拂,已经变得有些白,却依旧牢牢贴在屋顶上,只在风势稍大时微微晃动。木屋之间的空地上,矗立着十几根丈高的图腾柱,柱身是用整根的黑铁木制成,表面刻满狰狞的兽纹:有熊罴的利爪,爪尖刻得锋利如刀,仿佛下一秒就要抓破空气;有猛虎的獠牙,獠牙间还刻着细小的血珠纹,泛着淡淡的红光;还有苍狼的尖耳,耳尖微微翘起,像是在警惕地聆听周围的动静。每一道刻痕都泛着淡淡的血气光,光纹随着风的节奏轻轻闪烁,像是有生命般在柱身上缓慢游走。
“那就是黑风谷……巫族的聚居地。”辰的意识中泛起确认的念头,指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的戊土鳞片。他能清晰地感知到,风幕之后,一股浓郁的气血气正源源不断地向外扩散——那气息不同于火灵气的炽热、水灵气的温润,也不同于戊土气的厚重,而是带着一种蓬勃的生机与力量感,像是奔腾的黄河,在空气中汹涌流动,连周围的地脉气都被这股气血气牵引,变得更加活跃,地面下的地脉线甚至泛起了微弱的土黄色光,顺着气血气的方向缓缓流动。
辰没有贸然穿过风幕。他知道巫族以炼体闻名,对气息的感知极其敏锐,尤其是他如今虽已接近实体,魂体深处却仍带着开天清气的特殊波动,若是被现,难免会引冲突——毕竟在这洪荒大地上,陌生的气息往往意味着威胁。他绕到风幕西侧的一处矮坡后,矮坡不算高,约莫两丈,坡上长满了适应浊气的“黑针草”:草叶呈深黑色,叶片细长如针,针尖泛着微弱的银光,像是撒了一层碎星;草茎很坚韧,即使被黑风吹得弯下腰,也不会轻易折断。辰蹲下身,将身体埋在黑针草丛中,草叶刚好能没过他的肩膀,只露出一双眼睛观察谷内。他又将戊土鳞片的气息再次释放一分,土黄色的气顺着他的身体缓缓蔓延,与周围的黄土、黑针草的气息完美融合,连他呼吸时逸出的灵气都被染上了一层土黄色,只留一缕细微的意识,透过草叶的缝隙向谷内望去。
谷内的景象比他想象的更热闹,也更具冲击力。
木屋前的空地上,上百名巫族族人正围着中央的“炼身台”训练。炼身台是用巨大的青岩石砌成的,台面平整如镜,边缘处刻着一圈炼体符文,符文泛着淡红色的光,与空气中的气血气遥相呼应。巫族族人大多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凸起的肌肉,每一块肌肉都像精心雕琢的玉石,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汗水顺着肌肉的沟壑滑落,从额角流到下巴,再滴落在炼身台上——汗水落地的瞬间,会激起细小的气血光,那光不是直接散开,而是先在台面上凝成一个小小的红色光点,像一颗迷你的红宝石,然后才缓缓融入地脉,消失不见。每人手中都握着不同的武器:有石斧,斧身是用黑色的玄武岩制成,斧刃磨得锋利,挥舞时带着破风的“呼呼”声;有骨刀,刀身是用洪荒异兽的腿骨制成,表面刻着细小的花纹,刀刃泛着寒光;还有木矛,矛杆是用坚硬的橡木制成,矛尖镶嵌着兽骨,尖锐无比。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像是在遵循某种特定的节奏,每一次挥砍、每一次刺击都充满了力量,仿佛能劈开面前的空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站在炼身台中央的刑天。
他身材比普通巫族高大一倍,约莫三丈,肩宽背厚,站在那里像一座小山;肌肉如黑褐色的岩石般坚硬,每一块肌肉的纹理都清晰可见,肌肉收缩时,表面的青筋微微凸起,更显力量;皮肤呈深褐色,上面刻着淡淡的炼体符文——符文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他的呼吸缓缓流动,像细小的红色溪流在岩石间穿梭,每一次流动,都在不断强化他的肉身。他左手持一面圆形的“干”(盾牌),盾牌直径约莫五尺,表面刻着熊罴纹:熊罴的眼睛是用红色的兽晶镶嵌的,虽然只有指甲大小,却在气血光下闪着微弱的光;盾牌边缘镶嵌着一圈白色的兽骨,是用雪熊的肋骨制成,泛着厚重的气血光,显然经过了常年的气血滋养。他右手持一把长柄的“戚”(斧钺),斧柄是用千年黑铁木制成,表面缠着一层兽皮,防滑又耐用;斧刃锋利如刀,寒光闪烁,刃口处还残留着一丝淡淡的血气,显然是用洪荒异兽的骸骨炼制而成,刚经历过实战的磨砺。此刻,他正站在一面丈高的石鼓前,石鼓是用整根的楠木掏空制成的,鼓身表面蒙着黑色的兽皮——那是黑熊的皮,皮上的绒毛已被汗水浸透,泛着油光,鼓面上还能看到几处细小的裂纹,显然是常年被敲击留下的痕迹。
“喝!”
刑天出一声低沉的喝喊,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像是从地脉深处传来。他右手的戚高高举起,手臂上的肌肉瞬间绷紧,表面的炼体符文红光暴涨,然后狠狠砸向石鼓。“咚——”的一声巨响,鼓声如同惊雷般在谷内回荡,声波向四周扩散——这声波不是笼统的圆形,而是有层次的:第一层声波是淡红色的,贴着地面快扩散,像一层红色的地毯,所过之处,空气中的黑色浊气像是遇到了克星,纷纷向两侧退去,露出一片清明的区域;第二层声波是浅红色的,向上扩散,将空中的浊气推开,形成一个圆柱形的清明空间;第三层声波则带着细小的气血光粒,像无数红色的萤火虫,向周围的巫族族人飘去。围在炼身台旁的巫族族人听到鼓声,动作瞬间变得更加迅猛:挥舞石斧的力度加大,斧刃劈开空气的声音更响亮;手持骨刀的族人出刀度更快,刀光闪烁间几乎连成了一片;连握着木矛的族人都将矛尖对准了前方的空气,刺击的力度让矛杆微微颤抖,他们身上的气血光也变得更亮了几分,像是被鼓声点燃了斗志。
“再来!”刑天再次挥戚砸鼓,这次的鼓声比之前更响,声波中甚至能看到细小的气血光粒在跳跃,光粒的颜色也更深了几分,变成了深红色。辰躲在矮坡后,能清晰地感觉到,这鼓声不仅能震散浊气,还能引导巫族族人的气血流动——鼓声的节奏与巫族族人的心跳、呼吸完美契合,让他们在训练时能更快地吸收天地灵气,将灵气转化为气血,进而强化肉身。这便是巫族特有的“鼓震炼体术”,是巫族千万年来总结出的炼体秘法,用鼓声的节奏契合气血运行的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辰的魂体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悸动,不是疼痛,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
那悸动来自鼓声中的气血气——随着鼓声的回荡,一缕缕淡红色的气血光粒顺着风飘到矮坡旁,落在黑针草上,泛着微弱的光。光粒不是单一的红色,中心是深红色,边缘泛着淡金色,像一颗小小的双色宝石;它们飘的时候不是直线,而是有点晃动,像被风轻轻推着的小萤火虫,偶尔还会落在黑针草的针尖上,短暂停留后再继续飘向辰的方向。辰能清晰地感知到,这些气血光粒中蕴含着极其纯粹的生机之力,与他魂体中的开天清气有着某种微妙的共鸣,像是两种互补的力量,在互相吸引、牵引——开天清气代表着“开创”,而气血气代表着“生机”,二者相遇,竟产生了+>的效果。
“这气血气……竟能滋养魂体?”辰的意识中泛起惊喜,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之前吸收过火灵气、水灵气、戊土气:火灵气让他魂体凝实,像给魂体镀了一层壳;水灵气让他灵活,像给魂体加了一层润滑剂;戊土气让他稳固,像给魂体打下了一根桩;而这气血气,却像是能为他的魂体注入“生命”,让他那接近实体的躯体,多了几分活人的气息——不再是冷冰冰的灵气凝聚体,而是有了温度、有了生机的“活物”。
辰没有犹豫,悄悄伸出右手(魂体已能化出清晰的手掌轮廓,指甲泛着淡红光,指尖甚至能看到细微的指纹),对着一缕飘来的气血光粒轻轻一引。他的动作很轻,生怕惊动谷内的巫族;光粒像是有了指引,缓缓向他的指尖飘来,度比之前快了几分,落在皮肤的瞬间,化作一道温热的气流——那温度不高,像是春日里的暖阳,顺着指尖涌入魂体,没有丝毫排斥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气流在魂脉中流动时,辰能清晰地感觉到,魂体的淡青色轮廓上,渐渐染上了一层淡褐色的光泽——这层光泽不同于火灵气的红、水灵气的蓝、戊土气的黄,而是带着一种温暖的质感,像是阳光照在刚翻过的泥土上的颜色,柔和而充满生机。随着更多气血光粒的涌入,淡褐色光泽越来越浓,从指尖蔓延到手掌,再到小臂;魂体的轮廓也变得更加清晰,之前还略显模糊的手指关节,此刻已能看到细微的纹路,甚至能感受到皮肤下气血流动的微弱震动——那震动很轻,像蝴蝶翅膀的颤动,却真实地存在着,证明他的魂体正在向“真正的实体”靠近。
辰沉浸在吸收气血气的喜悦中,不知不觉间,魂体的淡褐色光泽已经扩散到了小臂,连他的衣袍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褐光——衣袍上的褐光不是均匀的,而是顺着衣袍的纹路流动,与周围的黄土、黑针草的颜色更加接近,几乎融为一体,不仔细看根本现不了他的存在。他能感觉到,自己的魂体不仅变得更凝实,还多了一种“韧性”——之前若是遇到浊气,魂体只会被动承受刺痛,像一张脆弱的纸;如今有了气血气的滋养,浊气再靠近时,淡褐色光泽会自动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浊气挡在外面,屏障甚至会微微反弹,把浊气推回远处,让他不再受刺痛之苦。
“好神奇的气血气……”辰的心中感慨,忍不住又多吸收了几缕光粒。他决定继续吸收,看看能否让魂体的淡褐色光泽扩散到全身,甚至进一步提升实体化的程度——若是能让面部五官也清晰起来,他就算真正摆脱了“虚影”的身份,成为一个有模有样的“人”了。
可就在这时,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从矮坡另一侧传来,脚步声很轻,是小孩子特有的、踮着脚尖走路的声音,伴随着一个稚嫩的声音,带着几分好奇:“咦?这里怎么有气血气的味道?还这么浓……”
辰的心跳瞬间加快,像被敲了一下的鼓,他急忙停止吸收气血气,将魂体的淡褐色光泽收敛——不是完全散去,而是只留一层薄薄的气息贴在体表,与周围的黑针草、黄土完美融合。他甚至屏住了呼吸(虽然实体化后不需要呼吸,却本能地做出了这个动作),将斧痕碎片的清气压在魂体最深处,连一丝细微的波动都不敢释放——他知道,巫族幼巫虽然实力不强,但对气血气的感知却比成年巫族更敏锐,因为他们的魂体更纯净,没有被过多的力量干扰,若是被现,恐怕会引来刑天等人的注意,到时候就麻烦了。
辰悄悄透过黑针草的缝隙望去——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巫族幼巫正站在矮坡下,好奇地四处张望。这幼巫个子不高,约莫三尺,穿着一件小小的褐色布衣:布衣是用粗麻布做的,布料有些粗糙,袖口和衣角有明显的缝补痕迹,缝补的线是红色的,显然是族里的长辈亲手缝的;他的头扎成两个小辫子,辫子垂在肩膀两侧,辫子上系着红色的绳结——那不是普通的结,而是巫族小孩特有的“平安结”,结上还串着两颗小小的兽牙,是成年巫族猎杀异兽后给幼巫的护身符,据说能驱邪避灾。他的皮肤呈浅褐色,比成年巫族浅一些,脸上带着婴儿肥,脸颊鼓鼓的,像两个小小的馒头;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两颗黑色的葡萄,正盯着辰藏身的方向,小鼻子微微抽动,像是在分辨空气中的气息,小嘴巴还微微抿着,带着几分认真。他手中握着一根短短的木矛,矛杆是用细细的橡木制成,矛尖用兽骨磨成,泛着微弱的气血光——显然是刚结束训练,偷偷跑过来玩的,木矛应该是他的玩具,而不是真正的武器。
“奇怪,明明有气血气的味道,怎么看不到人呢?”幼巫皱着小眉头,眉头皱起来时,额头上出现了几道小小的纹路,显得更可爱了。他迈开小短腿向矮坡上走来,脚步很轻,踩在黑针草上时,草叶轻轻晃动,出细微的“沙沙”声,他还时不时低头看一眼脚下,生怕踩到什么东西。辰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紧盯着幼巫的脚步,祈祷他不要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