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孤屿什么意思 > 收到珍贵邀约(第1页)

收到珍贵邀约(第1页)

收到珍贵邀约

时屿回到了那处更为隐秘丶安保措施如同铁桶般的住所。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精心设计却毫无人气的庭院,室内安静得能听到空气净化器工作的微弱嗡鸣。这里没有医院那股刺鼻的消毒水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冰冷的丶属于顶级建材和智能家居的丶缺乏生活气息的味道,像一座更加精美的牢笼。

而言澈,则带着那个沉重的秘密和无法言说的牵挂,重新投入了NOVA高强度的训练和行程中。两者之间,似乎只剩下那部冰冷的手机,以及屏幕上偶尔亮起的丶脆弱的数字连接。

言澈恪守着承诺,对那几天的“失踪”绝口不提,但某种变化已经在他身上沉淀下来。训练间隙丶深夜回到宿舍丶甚至是在赶行程的车上,他总会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拿出手机,开始他雷打不动的“日常汇报”。

起初,这些信息更像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前辈,今天排练了新舞,晞哥又骂我动作像机器人了[哭脸]。不过墨队夸我vocal有进步!】

【分享视频:[NOVA练习室群魔乱舞搞怪片段。mp4]】

【听到一首超冷门的芬兰民谣,里面的口琴声音好像风吹过雪原的感觉,您要听听吗?(分享链接)】

【今天吃到了超好吃的草莓大福!可惜带不过去给您……[图片]】

内容琐碎,充满生活气息,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和一点点笨拙的分享欲。他并不总是期待回复,更像是一种习惯,一种默默的陪伴,仿佛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跨越物理的距离,告诉那个被困在孤岛上的人:你看,外面的世界还在运转,有很多细小有趣的事情,而我,还记得你。

时屿的回复依旧吝啬且延迟。通常只是一个简单的【嗯】丶【哦】,或者偶尔对音乐链接给出极其简短的评价【尚可】丶【一般】。但至少,不再是石沉大海。

渐渐地,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变化悄然发生。

有时,言澈分享完一首後摇,时屿会罕见地回复一句:【编曲第三分钟的电吉他音色处理得不错。】

有时,言澈抱怨编舞太难,时屿会隔了很久回一句:【核心发力,非单纯靠肢体伸展。】

甚至有一次,言澈拍了一张家门口歪脖子小树的照片发过去,时屿竟然回了一句:【光影构图尚可。】

这些回复依旧简短,带着时屿式的挑剔和冷淡,但却让言澈欣喜若狂!因为他能感觉到,那堵冰墙之後的人,不仅仅是在被动接收,而是在看了,在思考,甚至……在分享他看待世界的角度和专业知识。

他开始更加大胆地抛出一些音乐上的疑问和想法,虽然稚嫩,却充满真诚的思考。

而时屿的回应,也从单纯的评价,偶尔会变成极其简略的分享。

【看书。】——附一张摊开的丶晦涩难懂的哲学或音乐理论书籍的封面照片,页面边缘有他纤细指尖的虚影。

【在听。】——分享一首极其冷门丶实验性极强的古典乐或电子乐片段,没有任何多馀解释。

【旧稿。】——甚至有一次,他发来一段极其模糊的丶像是用手机录制的丶旋律压抑而破碎的钢琴demo小样,只有短短十几秒。

言澈会如获至宝地反复聆听那些片段,试图从中捕捉时屿哪怕一丝一毫的情绪轨迹。那些晦涩的音乐和书籍,像一把把钥匙,虽然他还不能完全理解,却为他艰难地打开了一扇窥探时屿内心世界的窄窗。他意识到,时屿正在用一种极其隐晦的方式,尝试着与他进行更深层次的丶只属于他们之间的交流。

这种变化,自然没有逃过林薇的眼睛。

她依旧定期调取言澈与时屿通讯记录的摘要。看着报告上日益增多的互动频率和明显更深化的内容倾向,她银边眼镜後的目光变得愈发复杂。

最初的警惕和审视依然存在,她始终绷着一根弦,担心这个年轻的偶像会给时屿带来不可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她无法否认,时屿近期的情绪似乎比之前稳定了许多。虽然依旧沉默寡言,但那种令人担忧的丶彻底的死寂和自我封闭感,似乎减轻了一点点。沈聿也侧面证实,这种“低压力丶有共同话题的社交互动”,对时屿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她想起言澈毫不犹豫拒绝支票时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想起他那些笨拙却真诚的照顾。这个年轻人,似乎真的……别无他求,只是单纯地关心着时屿。

一种极其罕见的丶近乎“感激”的情绪,在她那颗习惯于算计和权衡的心里,微妙地滋生了一点点。态度依然谨慎,但不再全是冰冷的防备。她甚至会偶尔“无意”地向言澈透露一点时屿的近况,比如“今天天气不错,他愿意去花园坐一会儿了”,或者“胃口似乎比前几天好了一点”。这些细微的信息,对言澈来说,却如同甘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