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驱邪破蝗灾
。方离甘露里不过三十里,天色陡然昏沉。起初以为是骤雨将至,却见那“乌云”贴着地皮滚滚而来,伴着刺耳的窸窣声。待飞至近前,才看清是亿万蝗虫振翅成群,虫群过处,天地失色。
第一折:黑云压境哭田埂
但见那蝗虫个个有孩童巴掌大,铁灰色的硬翅闪着冷光,口器开合间露出锯齿。它们落在麦田里,顷刻间青苗化作秃秆;掠过果林,枝头顿时只剩残核。有个老农踉跄追出田埂,徒手去抓啃噬稻穗的蝗虫,反被虫群扑了满身。
“蝗神爷息怒啊!”老者跪在龟裂的田垄上叩首,额间磕出血痕,“供品明日就备,求给留些活路。。。”
悟空掣出金箍棒要打,武媚娘急忙按住:“大圣且慢!你不见虫群受击则分,分而复合?此物愈剿愈聚。”
第二折:釜底抽薪断虫念
媚娘蹲身拈起被蝗虫啃噬的草根,又观虫群飞行轨迹,忽然明悟:“《农政全书》有载,蝗虫不食苦辛之物。”她当即吩咐沙僧:“有劳长老掘些黄精丶山药来。”
又命八戒:“去寻葛根丶百合,要带泥的。”
八戒嘟囔着抡起钉耙,九齿入土深掘,带出沾着地气的块茎。沙僧的降妖宝杖更如犁铤般翻开沃土,不多时凑齐八味药根。
小碧带着村妇架起十口铁锅,武媚娘亲自调配药料。但见锅中清水渐成琥珀色,异香随蒸汽弥漫——那香气似檀非檀,似蜜非蜜,竟引得虫群骚动。最先是一小股蝗虫脱离大队,如醉酒般栽进锅里,接着整片“黑云”调转方向,前仆後继投锅自焚。
悟空看得拍腿叫绝:“妙啊!这比俺老孙的定身法还管用!”
第三折:星火铃阵破邪翅
日头偏西时,锅沿已堆起尺厚的虫尸。不料残存的蝗虫突然变异,竟吐出酸液腐蚀锅底。小碧急中生智,采来翠竹编作千只风铃。每只铃铛内藏三昧真火,系在竹竿上插满田埂。
晚风拂过,风铃轻响间洒下星星火雨。那火星沾到蝗虫薄翼即刻蔓延,却如露水般在禾叶上滚动不伤植株。悟璃欢笑着在火雨中穿梭,银铃般的笑声震得焦翅蝗虫晕头转向。
更奇的是,小艳取来蛛丝织成巨网,专捕带翅飞蝗。那蛛网遇风则长,罩住半片天空,网上露珠映着火光,恍如星河倒悬。
第四折:改天换地绝後患
治标之後,武媚娘携衆人彻查虫源。她拈起田间新土在指间揉搓,又观周边地貌,蹙眉道:“连种三十载稷麦,地气燥热如炭,正合蝗虫産卵。”
遂教百姓改弦更张:洼地改水田,坡地种豆薯,田埂遍植薄荷紫苏。沙僧的降妖宝杖在山岩上轻轻一划,西山甘泉应声而出,顺着新凿的沟渠滋润旱地。
三年後,有户部官员。前来察看,但见阡陌间稻浪翻金,白鹭在莲田间起落。乡老捧着新酿的桑葚酒相告:“自改水田後,蛙声彻夜不绝。”原是小艳当年撒下的蝌蚪已成千军万马,虫卵未化便成蛙食。
几个总角小儿正在田埂比赛捉蝗虫,竹笼里关着的肥虫已成家禽饲料。户部官员望见柳树下有位母亲在喂婴孩吃米羹,便叹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此之谓也。”
夕阳西下时,户官发现当年取经团队架锅熬药处,生出片罕见的药香稻。碾出的新米煮粥,竟自带驱虫安神的奇效。此稻後来被户部称作“八珍辟蝗米”,在当地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