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一起数小星星 > 讲台上的熟悉身影(第1页)

讲台上的熟悉身影(第1页)

讲台上的熟悉身影

第三节课的铃声像根细针,刺破了教室里沉闷的空气。刘若湄依旧趴在桌上,额角抵着冰凉的课本,校服袖子被眼泪浸得发皱。丁念澄刚往她桌角放了块巧克力,包装纸还没拆开,就见教室门被轻轻推开。

走进来的人穿着藏青色西装,袖口别着那支熟悉的银质钢笔——笔帽上刻着的“勤”字,是去年教师节全班凑钱刻的。陈老师抱着教案站在讲台旁,目光扫过全班时,在刘若湄颤抖的背影上停了两秒,又轻轻移开。

“陈老师?”李沐夏手里的圆规“当啷”掉在地上,她慌忙去捡,指尖却在课桌腿上磕出红印,“您不是要下周才回来吗?”

陈老师把教案放在讲台上,指腹摩挲着封面——那上面还贴着去年班级春游时的合影,刘若湄被挤在最中间,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手头的事提前忙完了,”他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却依旧温和,“想着你们这节是难点课,怕代课老师讲不透。”

他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粉笔划过黑板的“吱呀”声里,刘若湄的肩膀动了动。她认得陈老师握粉笔的姿势——食指第二关节微微凸起,那是常年握笔磨出的茧。就像爸爸握枪的姿势,妈妈翻案卷的手势,有些印记,刻在骨子里。

“今天讲‘责任与传承’。”陈老师写下这四个字,笔画遒劲,“先问大家,你们觉得,责任是什麽?”

後排的男生抢着答:“是按时交作业!”“是帮爸妈做家务!”陈老师笑着点头,目光却又飘向刘若湄:“对,但不止这些。”

他拿起讲台上的地球仪,转到中国版图的位置:“比如驻守边疆的战士,他们的责任是守护国土;比如急诊室的医生,他们的责任是抢救生命。这些责任,重得能压弯肩膀,却总有人愿意扛。”

刘若湄的指尖在课本上抠出浅浅的印子。她想起爸爸执勤时磨破的鞋底,想起妈妈眼镜片上的裂痕——那些她以前没在意的细节,此刻像电影片段在脑子里回放。

“那传承呢?”丁念澄的声音带着哭腔,她瞥见刘若湄露在外面的耳朵红得发亮。

陈老师放下地球仪,从教案里抽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十年前的教室,年轻的他站在讲台上,身边站着两个穿警服的人——是刘若湄的父母。“这是你们的刘叔叔丶刘阿姨,”他声音轻得像叹息,“当年他们在这所学校读书时,就总说‘要让坏人不敢擡头’。现在他们不在了,但这句话,是不是可以有人接着说下去?”

教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风声。刘若湄慢慢擡起头,照片上的妈妈扎着马尾,手里举着“优秀学员”的奖状,笑容和她钱包里那张一模一样。爸爸站在旁边,正偷偷往妈妈手里塞糖,嘴角的梨涡深得像个小坑。

“若湄,”陈老师忽然叫她的名字,声音很轻,“你上周说这道景区应急路线题不会做,现在要不要试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过来。刘若湄盯着课本上那道题,爸爸趴在桌上画图的样子突然清晰起来——他总说“路线要考虑老人和小孩,得绕开陡坡”,妈妈则在旁边补充“还要留个休息点,放些急救包”。

她拿起笔,指尖抖得厉害,第一笔落在纸上,歪歪扭扭像条小蛇。陈老师没催,只是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个简易的景区地图:“你看,这里有座桥,洪水来时会淹掉一半,所以路线要绕开……”

刘若湄的笔渐渐稳了。她想起爸爸画错三次後挠头的样子,想起妈妈把错误路线图贴在冰箱上当“反面教材”,嘴角忽然扯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

下课铃响时,她的草稿纸上画满了路线图,有的绕了远路,有的多设了休息点,最後一张旁边,她用小字写:“要让走不动的人,也能跟上队伍。”

陈老师走过来,在那张图上画了个星星:“这张最好。”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这是你妈妈当年的笔记,她说‘路线里要藏着温度’,你做到了。”

笔记本的纸页泛黄,上面有妈妈娟秀的字迹,某一页还粘着片干枯的银杏叶——是学校门口那棵老银杏的叶子,去年秋天,刘若湄还和妈妈捡过同款的。

刘若湄捏着笔记本,指腹蹭过那片银杏叶,突然想起妈妈说过:“陈老师是爸爸的同桌,当年总抄他的作业。”

原来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牵连,早就悄悄织成了网,在她最慌的时候,稳稳地接住了她。

陈老师拿起教案要走时,刘若湄突然站起来,声音带着哭腔却很清楚:“老师,我想接着学。”

陈老师回头,眼里的光比窗外的阳光还亮:“好啊,我等你。”

阳光穿过走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极了照片里那对年轻的身影。刘若湄低头看着笔记本上的银杏叶,忽然明白,传承不是把名字刻在石头上,而是让那些没说完的话,没做完的事,在自己身上,慢慢开出花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