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巧娘却连忙摆手道:“住下就不用了!大姐借我一些粮食带回家就行!”
“等明年家里种出粮食,我定会加倍还给大姐。”
孙芸则不赞同:“孙家村都断粮了,你从我这里借到粮食回家。到时候村里相熟的人找你借粮,你是借,还是不借?”
陆巧娘脸色一变,也想到了后果。
自己若不借,以往都和睦相处的村民,只怕会因此记恨上孙家。
好一些的,背后说说闲话就过去了。
坏人则会惦记上孙家,恐怕还会因此引祸上门。
陆巧娘看向孙芸,面露担忧之色:“我担心大奎和娘不会同意……”
“这次我是瞒着他们,自己带着孩子找过来的。”
孙芸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没事,娘和大奎那里,让你姐夫去说。”
陆巧娘仍然有些犹豫,孙芸劝道:“先吃饱肚子,明日等你姐夫去一趟孙家村再说。”
然后又道:“明日咱家请了人来开荒地,你留下正好可以给我帮忙。”
陆巧娘这才心安了几分,点头应下:“好。”
沈穗穗没怎么开口说话,却从陆巧娘口中知道了下的赈灾粮食很少。
且因为受灾范围广,朝廷拨下来的赈灾粮食,根本就不够。
沈穗穗见板栗鸡汤剩下没多少,便打算再煲一锅。
眼下临近傍晚,石头和铁头从外面玩了一圈回来,也到厨房里找吃的。
见到舅妈家的孩子,很是好奇。
经了解得知,大一些的孩子叫孙小栓,今年已经五岁了,却因为营养不良,看起来只三四岁的样子。
和沈穗穗初穿越来时,见到的铁头一样头大,眼睛圆。
看起来有一岁多的孩子,的确只有一岁多,不过因为干旱挨饿,严重营养不良,到现在都不会走路。
这个小男孩还没有取正经名字,沈穗穗外祖母担心孩子养不活,取了个贱名,叫狗蛋。
孙小栓和铁头两个年龄相近,很快就玩到一块儿去了。
石头和铁头喝了一碗鸡汤,又吃了一些板栗和鸡肉,就带着孙小栓到院子里玩去了。
沈穗穗逮着野鸡在院子里杀的时候,三个孩子还跑来围观。
等沈穗穗开始给鸡拔毛的时候,石头便带着铁头、孙小栓来帮忙拔毛。
此时,厨房里帮着烧火的人换成了吃饱喝足的陆巧娘。
沈南山无事可做,便坐在屋檐下,开始编他的竹筐。
他的腿给赵清和治了这么久,偶尔拄着拐杖,右脚也能下地走两步。
只是不能走太久,走久了就痛。
如今家里砍柴,打水的活儿都交给了随影和随武。
石头和铁头每日都去村子里玩,无事可干。
沈南山这段日子,编的篮子、背篓、竹筐、簸箕够家里用好几年了。
沈穗穗一边干活,一边对沈南山说道:“爹,咱家修房子的地已经买好了,你觉得冬日里动工建房子怎么样?”
按她原来的打算,开春后动工正好,天气不冷不热的,干活也舒坦。
但眼下家里住的人越来越多,东西也越来越多,再不建房子,不仅人没地方住,东西也快没地方放了。
沈南山以前就是帮大户人家建房子的,这方面他比沈穗穗懂得多。
听了沈穗穗这么问,沈南山停下编筐的动作,抬头看向她:“天气一日比一日冷,不好动工建房子。”
“咱家若要建大宅子,冬季建房需要消耗的人力和物力都得翻倍,实在不划算。”
他见沈穗穗微微皱着眉头,一副因此事犯难的模样。
便又道:“不过,在咱家附近再搭建两间茅草屋倒是不费事。”
“明日我去找你大岭叔商量一下,让他带着人,尽快给咱们再建两间茅草屋。”
沈穗穗则提醒道:“那可得抓紧了,最多三日,水渠就要动工了。”
“到时候,村里的壮劳力都要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