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就留下呗。”
反正眼下活计多的是,也不差他这一双手。
况且,正好可以试试他的斤两到底有多少。
蚕房要打扫,新一批蚕宝宝刚孵出来,得定时添桑叶。
还有羊圈那边的粪便还没清理,牛棚的草料也得重新分配。
桩桩件件都是脏活累活,没一样是轻松的。
她倒要看看,这位城里来的大学生,能不能撑得住。
傅以安原本还在思考要不要主动告辞,毕竟自己是客人,不便久留。
可一听这话,立刻反应过来。
昨天晚饭后,他们在厨房角落嘀嘀咕咕的样子浮现在脑海里。
原来是在商量怎么安排他干活啊!
而计划的核心,恐怕就是让他去喂蚕。
蚕这东西娇贵,吃的桑叶必须新鲜干净,每天要添五六次,半夜也得起来照看。
想到这里,他不禁苦笑了一下。
不过看样子,今天计划有变。
这片养殖场占地挺大,几乎覆盖了整个山坡。
每年光是卖鸡、卖蛋、卖奶、卖肉,就能给集体账户带来十几万的纯收入。
这笔钱不仅修通了村道,还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甚至供得起孩子们读大学。
但走到这一步也不容易。
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村民靠天吃饭,年年歉收,穷得连买盐都要赊账。
幸亏当时曲晚霞坚持要改革,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说服大家集资入股。
她亲自跑县城,请专家指导,选品种、学技术、找销路。
每一步都踩得准,稳扎稳打,让大家实实在在看到钱进了口袋。
先种桑树,第二年养蚕卖钱,再拿赚来的钱扩大规模。
从前干活全靠人力,天不亮就下地,天黑了还在挑担子。
去年村里终于咬牙买了第一台拖拉机。
今年五月又添了一辆,两台轮班使用,彻底改变了劳动方式。
明面上的收入是一方面,暗里的好处也少不了。
牲口粪便是天然有机肥,比化肥便宜不说,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每年春秋两季统一收集酵后,撒在桑园和农田里,地越来越肥,粮食产量年年涨。
三年前亩产不到八百斤的水稻田,如今已稳定在一千二百斤以上。
现在的村子,和五年前比,简直是翻天覆地。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曲晚霞。
村里人见了都眼热,背地里议论时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