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目光所及都是你什么歌 > 第152章 山区的发现(第1页)

第152章 山区的发现(第1页)

第章:山区的现

秋意渐浓时,云岭山的晨雾总带着几分化不开的湿润。苏念裹了裹身上的冲锋衣,指尖触到布料上凝结的露水,冰凉的触感让她瞬间清醒了几分。身旁的沈亦臻正帮工作人员整理着培训用的器材,深蓝色的户外装衬得他肩背愈挺拔,额前的碎被晨风吹起,露出饱满的额头,侧脸线条在薄雾中显得格外柔和。

“还有最后两箱资料,咱们先搬到村委会的活动室吧,学员们差不多该到了。”沈亦臻的声音穿透薄雾传来,带着恰到好处的穿透力,既不刺耳,又能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苏念应声点头,弯腰去抬纸箱的一角,入手的重量比预想中沉了些,她下意识地绷紧了手臂肌肉。

“小心些。”沈亦臻见状,自然而然地伸手接过了纸箱的另一角,力道沉稳地将重量分担了大半,“山路不好走,别逞强。”

苏念抬眸看他,正好对上他眼底的关切,嘴角忍不住弯了弯:“我可没那么娇气,这段时间在山里跑,体力早就练出来了。”

两人并肩往村委会的方向走,脚下的石子路被晨雾浸润得有些湿滑,偶尔传来“咯吱”的轻响。云岭山是国家级贫困县下辖的山区,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却也因此保留了最原始的生态和淳朴的民风。这次苏念和沈亦臻牵头组织文物保护培训,一方面是响应国家乡村文化振兴的号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云岭山曾在史料中被提及有过明清时期的古村落遗址,只是多年来未曾有过系统的勘探和保护。

“你说,这里真的能现有价值的遗存吗?”苏念边走边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远处的山峦层林尽染,红枫、黄栌与深绿的松柏交织在一起,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山间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显静谧。

沈亦臻目光扫过远处依山而建的青瓦土墙,语气笃定:“云岭山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古代茶马古道的支线附近,史料记载这里曾有商队往来歇脚,形成过小型的集市。只要细心排查,未必不会有收获。”他顿了顿,转头看向苏念,眼底带着笑意,“何况,有苏大研究员亲自坐镇,就算是深埋地下的宝贝,也该被挖出来见天日了。”

苏念被他逗笑,轻轻推了他一下:“别取笑我了,文物勘探讲究的是实事求是,可不能凭运气。”话虽如此,她的眼神里却透着难以掩饰的期待。苏家世代致力于文物保护,从祖父那辈开始,就一直在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文物,修复破损的古迹。苏念自小耳濡目染,对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物件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次来云岭山,她心里也藏着一丝隐秘的期盼,希望能为这片沉寂的山区,也为苏家的文物保护事业,增添一抹亮色。

两人说着话,已经走到了村委会门口。几位穿着朴素的村民正等候在那里,看到他们过来,纷纷热情地打招呼。“沈先生,苏小姐,你们可来了,早饭我们都准备好了,小米粥和自家蒸的红薯,快趁热吃点。”说话的是村委会主任老周,一个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中年男人,为了这次培训,他前前后后忙了好几天,帮着联系场地、通知村民,格外尽心尽力。

“周主任,麻烦你们了。”苏念笑着道谢,接过老周递来的粗瓷碗,温热的小米粥带着淡淡的米香,喝下去浑身都暖和了。

沈亦臻也接过碗,目光在院子里扫了一圈,问道:“学员们都通知到了吗?今天主要是基础的文物识别和保护知识,咱们尽量讲得通俗些,让大家能听懂、能用得上。”

“都通知到了!”老周拍了拍胸脯,“村里凡是对这事儿感兴趣的,还有几个年轻的村干部,都让我给叫来了,这会儿估计也快到了。对了,”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挠了挠头,“昨天我去后山通知老王家的时候,他还跟我说,家里有个祖传的木箱子,破得不成样子了,里面装着几本旧书,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说的‘有价值的东西’,说今天要拿来让你们帮忙看看。”

苏念闻言,眼睛亮了亮:“哦?还有这样的事?那太好了,等会儿他来了,我们帮他看看。”在民间,很多看似不起眼的旧物件,都可能藏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尤其是账本、书信这类文字资料,往往能补史之缺、证史之误,对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沈亦臻也点了点头:“也好,正好可以借着这个例子,给大家讲讲怎么识别民间的珍贵资料。”

吃过早饭,学员们陆续到齐了。二十多个人坐满了村委会的活动室,大多是当地的村民,还有几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他们脸上都带着几分好奇和羞涩,眼神里满是对未知知识的渴望。苏念和沈亦臻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文化保护的种子,或许就会在这样的时刻,悄然生根芽。

培训正式开始。沈亦臻负责讲解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基本理念,他语言风趣,结合了很多实际案例,把原本枯燥的法条讲得生动易懂。村民们听得很认真,偶尔有人举手提问,沈亦臻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苏念则在一旁辅助,时不时补充一些文物识别的小技巧,还带来了几件复制品,让大家近距离观察触摸,感受不同材质文物的特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活动室里的气氛很热烈,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在每个人脸上,暖融融的。苏念看着村民们专注的神情,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她想起祖父曾说过,文物保护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少数专家学者的专利,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只有让更多人了解文物的价值,懂得保护的意义,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才能真正得以传承。

就在培训进行到一半,苏念正在讲解古籍善本的基本特征时,活动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了。老周领着一个头花白、佝偻着腰的老人走了进来,老人手里小心翼翼地抱着一个东西,外面用一块深蓝色的土布包裹着,看起来沉甸甸的。

“苏小姐,沈先生,这就是我昨天跟你们说的老王,王大爷。”老周介绍道,“王大爷,这就是城里来的专家,你把东西拿出来让他们看看吧。”

王大爷脸上带着几分局促,又有些期待,他慢慢解开土布,露出了里面的物件——那是一个破损严重的木箱,看材质像是老榆木,表面的漆皮已经大面积脱落,露出深褐色的木头纹理,边角处有些地方已经腐朽,用手轻轻一碰,就有细碎的木屑掉下来。木箱的合页也锈迹斑斑,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

“就是这个箱子,”王大爷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浓重的乡音,“这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说是以前家里是做小买卖的,这箱子里装的是账本。好些年了,一直堆在柴房里,要不是这次听说你们来教保护文物,我都快把它忘了。”

苏念和沈亦臻立刻走了过去。苏念蹲下身,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木箱,指尖轻轻拂过箱子的表面,老榆木特有的纹理粗糙而温润,虽然破损严重,但能看出当年的工艺还算精细。沈亦臻则注意到了木箱上的锁扣,那是一个黄铜材质的老式锁扣,已经完全锈死了,显然无法正常打开。

“王大爷,这箱子能打开吗?”苏念抬头问道,语气带着几分谨慎,生怕一不小心损坏了箱子里的东西。

王大爷摇了摇头:“锁早就锈死了,以前试过好几次都没打开,后来就一直放着了。”

沈亦臻沉吟了一下:“我来试试,小心点应该能打开,不会损坏箱子。”他从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拿出一把小巧的螺丝刀和一支除锈剂,先在锁扣上轻轻喷了一点除锈剂,又用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撬动着锁扣。他的动作很轻柔,眼神专注而认真,额前的碎垂了下来,遮住了部分眉眼。

苏念在一旁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盯着他的动作,生怕出什么意外。活动室里的村民们也都停下了听课,纷纷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破旧的木箱,小声地议论着。

“咔哒”一声轻响,锈死的锁扣终于被撬开了。沈亦臻松了口气,缓缓打开了木箱的盖子。箱子里铺着一层早已泛黄的棉絮,棉絮已经变得又干又脆,轻轻一碰就碎成了粉末。在棉絮下面,整齐地放着几本装订成册的书本,看模样,正是王大爷说的账本。

苏念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她从工具包里拿出一副白手套戴上,小心翼翼地拿起最上面的一本账本。账本的封面是用粗麻纸做的,已经泛黄脆,边缘有些地方已经破损,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模糊的字迹,依稀能辨认出“光绪拾年”的字样。

“光绪年间的账本?”苏念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光绪年间属于清末,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样的民间账本保存下来,本身就很不容易,其史料价值不言而喻。

她轻轻翻开账本的第一页,里面的字迹是用毛笔书写的,字体工整清秀,虽然有些地方因为纸张受潮而变得模糊,但大部分字迹都还能辨认。账本上详细记录着每一笔收支,日期、事由、金额都写得清清楚楚,涉及到粮食、布匹、药材等多种物资的交易,看得出来,王大爷的太爷爷当年做的生意规模不算小。

沈亦臻也戴上手套,拿起另一本账本翻看着,目光专注。他的知识面很广,对清末的商业制度和社会习俗都有一定的研究,看着账本上的记录,时不时点头,显然也觉得这些账本很有价值。

“这些账本太珍贵了!”苏念忍不住感叹道,“王大爷,您太爷爷当年应该是村里的商户吧?这些账本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商品交易情况,对研究清末民初云岭山地区的商业往来、物价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大爷听了,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真的吗?我还以为就是些没用的旧书呢,没想到这么值钱。”

“不是说经济价值,”沈亦臻耐心地解释道,“是历史价值。这些账本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能让我们了解到一百多年前这里的生活状况,这是用钱买不来的。”

村民们听了,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没想到这个破旧的木箱里,竟然装着这么珍贵的“宝贝”。大家围着账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眼神里充满了自豪——原来,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还藏着这样不为人知的历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念继续仔细地翻看着账本,一页一页,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些账本的记录非常细致,不仅有交易的明细,偶尔还会提到一些当时的社会事件和地方习俗,字里行间都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她看得入了迷,仿佛透过这些泛黄的纸张,看到了清末云岭山地区的繁华景象:商队往来不绝,集市上人声鼎沸,村民们互通有无,过着平静而富足的生活。

就在她翻看第三本账本的时候,一行字迹突然映入眼帘,让她的手指猛地一顿,呼吸也不由得急促起来。

那一行字是用略显潦草的毛笔字写的,内容是:“光绪拾伍年秋,苏家先祖讳廷芳,捐古瓷瓶一对、青铜镜一面、古籍三部,用于修缮山神庙,惠及乡邻。”

“苏家先祖……廷芳?”苏念喃喃地念着这几个字,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激动得几乎要跳出来。

沈亦臻注意到她的异样,连忙凑了过来:“怎么了?现什么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