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知不觉间,窗外泛起了鱼肚白,天快要亮了。苏念和沈亦臻虽然一夜未眠,却丝毫没有疲惫之感,反而因为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而充满了干劲。他们看着桌上厚厚的手册,仿佛看到了先辈们欣慰的笑容,看到了无数民间力量汇聚在一起,共同守护文物的动人场景。
“亦臻,你说先辈们如果知道我们要成立这个联盟,会不会很开心?”苏念轻声问道,眼中带着一丝憧憬。
沈亦臻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而温暖:“一定会的。他们用一生守护文物,就是希望这些文化瑰宝能够代代相传,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文物保护。我们所做的事情,正是他们当年未竟的事业,是对他们精神的最好传承。”
苏念点点头,将手册轻轻合上,小心翼翼地放进特制的锦盒中。这本手册,不仅记录着百年前的文物保护方法与案例,更承载着先辈们的初心与使命,给予了他们成立“民间文物保护联盟”的灵感与力量。它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像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与未来,让文物保护的精神在百年之后依然能够焕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一定会成功的。”苏念轻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她知道,成立“民间文物保护联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他们坚守初心,传承先辈们的精神,凝聚起每一个热爱文物、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的力量,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让更多的文物得到妥善的保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窗外,太阳渐渐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庭院,也照亮了书房。苏念和沈亦臻相视一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知道,一场意义非凡的文物保护之旅,即将从这里启程。而这本历经百年风雨的手册,将作为联盟的精神象征,见证着他们的努力与坚守,见证着民间力量汇聚成河、共护瑰宝的壮阔征程。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念和沈亦臻全身心投入到“民间文物保护联盟”的筹备工作中。苏念熬夜赶制联盟章程,字斟句酌地明确联盟的宗旨、架构与运作模式,从成员招募、权利义务到活动规范、资金管理,每一条都力求严谨周全。她还将手册中先辈们记录的文物保护方法整理成册,结合现代科学保护技术,编写了一套通俗易懂的《民间文物保护实用指南》,里面既有青铜器、玉器、书画、古籍等不同类型文物的日常保养技巧,也有文物受损后的应急处理方法,甚至附上了简单的工具制备教程,方便普通百姓学习使用。
沈亦臻则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地。他先是联系了苏沈两家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后裔,当他将手册中先辈联合百姓保护文物的故事娓娓道来,又讲述了成立民间文物保护联盟的计划时,立刻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苏州的苏家后裔苏老爷子,家中珍藏着祖辈传下来的几件明清瓷器,当即表示愿意担任联盟的名誉顾问,还主动捐赠了一笔资金作为启动经费;沈阳的沈家后人沈建军,是一名资深的户外探险家,熟悉各地山川地貌,自告奋勇要组建巡查部,负责偏远地区的文物巡查工作。
短短一个月,沈亦臻就联络到了上百位苏沈后裔,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医生、企业家、工匠,还有退休的文物工作者,每个人都带着对先辈的敬意和对文物保护的热忱,愿意为联盟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沈亦臻还主动拜访了国家文物局以及各地的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向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联盟的筹备情况和工作计划。
起初,有些官方机构对此抱有疑虑,担心民间组织缺乏专业能力,反而会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但当沈亦臻拿出那本百年前的手册,以及苏念编写的《民间文物保护实用指南》,又详细说明了联盟将与官方机构紧密配合、接受专业指导的规划后,疑虑渐渐消散。国家文物局的一位负责人感慨道:“百年前,沈苏两家先辈就有联合民众保护文物的远见卓识;百年后,你们继承先辈遗志,搭建民间与官方的桥梁,这正是文物保护工作所需要的。我们全力支持!”
随后,各地文物部门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提供专业的培训师资,有的捐赠文物保护工具和资料,还有的承诺在联盟现重要文物或遇到困难时,将第一时间给予支援。有了官方的认可与支持,联盟的筹备工作更加顺利。
苏念搭建的线上平台也初见成效。她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设了“民间文物保护联盟”官方账号,每日布文物保护科普知识、先辈们的保护案例,还有联盟的筹备进展。手册中那些生动的文字和珍贵的插图,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布在网上,迅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有网友留言:“原来百年前的先辈们是这样保护文物的,太让人敬佩了!”“我家有一件祖传的铜镜,一直不知道怎么保养,看了科普终于学会了!”“这个联盟太有意义了,我想加入,为文物保护出一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短短半个月,线上平台的粉丝量就突破了十万,申请加入联盟的网友络绎不绝。苏念和志愿者们一起,对申请信息进行逐一审核,筛选出第一批核心成员五百余人,他们来自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涵盖了各个年龄段。
三个月后,“民间文物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在苏宅后院的庭院中隆重举行。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庭院中摆满了盛开的牡丹,香气四溢。来自全国各地的联盟成员、苏沈后裔代表,以及国家文物局和各地文物部门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
苏念穿着一身素雅的旗袍,手中捧着那本修复完好的手册,走上临时搭建的主席台。她的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庞,声音清澈而坚定:“百年前,战火纷飞,我们的先祖沈敬之先生、苏明远先生,联合当地百姓,用热血与担当守护了一批珍贵文物,为我们留下了这本承载着初心与智慧的手册。百年后,我们站在这里,成立民间文物保护联盟,就是要传承先辈们的精神,凝聚民间的每一份力量,让更多的文物得到守护,让中华文脉代代相传!”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沈亦臻走到苏念身边,手中拿着一面绣有“民间文物保护联盟”字样的锦旗,高高举起:“从今天起,我们就是文物的守护者!让我们携手并肩,用专业的知识、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成立大会结束后,联盟迅进入正轨。科普部率先行动起来,将苏念编写的《民间文物保护实用指南》印刷成册,免费放给联盟成员和各地百姓;同时,线上讲座每周如期举行,邀请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讲解文物鉴定、修复、保养等专业知识,每次讲座的观看人数都过万人。
巡查部的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沈建军带领着一批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分成十几个小组,奔赴全国各地的偏远地区。他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对当地的古建筑、古墓葬、石刻造像等进行逐一巡查。在山西的一个小村庄,他们现一座元代的古戏台,屋顶已经破损,木构件被虫蛀严重,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志愿者们立刻将情况反馈给当地文物局,并协助文物部门对古戏台进行紧急加固。随后,联盟起了众筹,短短几天就筹集到了二十万元修缮资金,让这座濒临消失的古戏台得以重焕生机。
在河南的一个古镇,联盟成员现当地百姓家中藏有不少明清时期的字画,但由于缺乏保护知识,很多字画已经受潮霉变。科普部的志愿者立刻前往古镇,举办了一场线下培训班,手把手地教百姓如何辨别字画的保存环境、如何进行防潮防虫处理。百姓们纷纷感叹:“原来保护字画有这么多学问,多亏了联盟的老师,不然这些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就要毁在我们手里了!”
联盟还建立了民间文物信息库,鼓励成员和百姓将家中的文物信息登记入库。一位来自陕西的农民,在信息库中登记了一件祖传的青铜剑,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在联盟的协助下,这位农民将青铜剑捐赠给了当地博物馆,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件文物的风采。
随着联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甚至有不少海外的华人华侨也通过线上平台申请加入,希望能为祖国的文物保护事业贡献力量。联盟还与国际文物保护组织建立了联系,交流保护经验,共同打击文物走私活动。
有一次,巡查部的志愿者在云南边境地区巡查时,现了一伙涉嫌走私文物的犯罪团伙,他们正准备将一批盗掘的古玉器偷运出境。志愿者们一边暗中跟踪,一边迅将线索上报给联盟和当地警方。在联盟的协助下,警方成功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缴获了二十余件珍贵的古玉器,避免了文物的流失。
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民间文物保护联盟”的名字被更多人熟知,人们纷纷为联盟的勇敢与专业点赞。国家文物局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民间文物保护联盟已经成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基层,为保护散落民间的文物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时光荏苒,五年过去了。民间文物保护联盟的成员已经展到五万人,在全国建立了两百多个分支机构。五年来,联盟共开展科普活动三千余场,培训志愿者和百姓十余万人次;组织巡查活动五千余次,现并协助保护古建筑、古墓葬等文物点两千余个;协助警方打击文物走私、盗掘案件一百余起,追回流失文物五百余件;建立的民间文物信息库收录文物信息过十万条,为官方的文物普查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一天,苏念和沈亦臻再次来到苏宅的书房,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民间文物保护联盟五年纪实》。书房的书架上,除了原来的书籍,又多了许多联盟活动的照片、锦旗和荣誉证书。那本百年前的手册,依旧被妥善地保存在锦盒中,放在案几的最显眼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想到五年时间,我们竟然做了这么多事情。”苏念轻轻翻阅着纪实手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的眼中,少了几分当年的青涩,多了几分沉稳与坚定。
沈亦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头,目光落在那本百年前的手册上,语气温柔而感慨:“这都是先辈们的启示,是所有联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只是接过了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继续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行。”
苏念转过身,看着沈亦臻的眼睛,轻声说道:“还记得成立联盟的时候,我曾想,先辈们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很开心。现在我相信,他们一定在为我们骄傲。”
沈亦臻点点头,握住她的手,一起看向窗外。庭院中的石榴树已经枝繁叶茂,结满了红彤彤的石榴,象征着丰收与传承。远处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灿烂。
“文物保护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沈亦臻的语气坚定而充满希望,“未来,我们要让联盟的力量覆盖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让每一件文物都能得到妥善的守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流传下去。”
苏念重重地点头,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她知道,只要初心不改,传承不息,民间文物保护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明的文物瑰宝,将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而那本历经百年风雨的手册,将永远作为精神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见证着中华民族文脉永续、薪火相传的伟大征程。
喜欢目光所及都将是你请大家收藏:dududu目光所及都将是你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