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晨微微脸红,“没什么,就是多看了几遍书而已。”
他们所说的“老地方”是离弄堂两条街远的一个小公园。那里有座荒废的亭子,平时很少有人去,成了他们秘密的学习基地。文革初期,红卫兵们曾在这里集会,后来运动重心转移,这个地方就渐渐被遗忘了。
亭子虽然破旧,但还算干净。肖霄从书包里拿出两张旧报纸铺在石凳上,苏晨则小心翼翼地把学习材料摆在石桌上。
“你先看我的解题过程,有不明白的地方问我。”苏晨说。
肖霄认真研究起来,眉头紧锁。阳光透过亭子的雕花窗棂照在他脸上,苏晨偷偷打量着他。肖霄的侧脸线条分明,睫毛长而密,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她注意到他的工装领口有些磨损,心想下次要不要偷偷帮他缝一下。
“这里,”肖霄突然指向一个步骤,“为什么要把这个公式变形?”
苏晨吓了一跳,像是做坏事被抓住一样,脸一下子红了。幸好肖霄全神贯注在题目上,没有注意到她的失态。她赶紧收敛心神,仔细解释起来。
时间在数学公式和讨论中悄然流逝。当阳光变得灼热时,他们已经复习完了整整一章内容。
“歇会儿吧。”肖霄向后伸展身体,关节出轻微的响声。
苏晨点点头,从布袋里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是两块桃酥饼:“我早上偷偷藏的,你饿吗?”
肖霄眼睛一亮,“太好了!我早上就喝了碗稀饭,早饿了。”他接过饼子,大口吃起来。
苏晨小口啃着属于自己的那块,突然说:“我昨晚听到妈妈和周阿姨聊天,说又有一批知青要上山下乡了。”
肖霄咀嚼的度慢了下来,“嗯,我爸也说了。这次规模很大,我们街道有几个名额。”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上山下乡运动已经进行了几年,时不时就有年轻人被派往农村和边疆。开始是自愿报名,后来逐渐变成强制分配。他们这条弄堂里已经有三个青年去了黑龙江和云南。
“你会报名吗?”苏晨轻声问,眼睛盯着手里的半块饼子。
肖霄摇头,“我爸说我还小,等毕业再说。而且”他顿了顿,“而且我想考美术学校,听说有些学校还在招生。”
苏晨惊讶地抬头,“你还想着学画呀?现在这种时候”
“就是因为这种时候,才更需要美的东西。”肖霄突然激动起来,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旧素描本,“你看,我昨天画的。”
本子上是外滩的建筑群,铅笔线条流畅而有力,光影处理得相当专业。苏晨知道肖霄从小喜欢画画,但没想到他的技艺已经如此纯熟。
“真好看,”她由衷赞叹,“可是现在画这些会不会有危险?听说隔壁弄堂小王因为画风景画被批评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肖霄合上本子,眼神黯淡了一下,“我知道。所以我只偷偷画,就给你看看。”
苏晨的心轻轻颤了一下。肖霄只给她一个人看他的画,这个认知让她既欢喜又不安。
“你将来”她犹豫着开口,“你想当画家?”
肖霄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对!我想像吴冠中先生那样,把中国的美展现给世界。不管时代怎么变,美总是需要的,你说是不是?”
苏晨被他的热情感染,忍不住微笑:“那我想当老师。像我爸爸那样,教孩子们知识和道理。”
“你一定能成为好老师,”肖霄肯定地说,“你那么聪明,又有耐心。”
“可是我妈妈希望我进工厂,她说现在当工人最光荣,而且稳定。”苏晨的声音低了下去。
肖霄不以为然,“光荣的事情很多,教书育人就不光荣吗?你别听你妈的,她总是”
他突然住了口,意识到自己差点失言。苏晨的母亲是弄堂里出了名的势利和严厉,自从苏教授几年前被批斗后去世,苏母变得更加敏感多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
苏晨低下头,没说话。肖霄懊恼地抓抓头,“对不起,我不是那个意思”
“没关系,”苏晨轻声打断他,“妈妈确实不容易。自从爸爸走了后,她一个人带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气氛突然变得沉重。肖霄想了想,从书包里又拿出素描本,翻到新的一页:“我给你画张像吧。”
苏晨惊讶地抬头,“现在?”
“就现在,”肖霄已经拿出铅笔,“你坐在那儿别动,很快就好。”
苏晨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依言坐正了身子。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在她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肖霄专注地看着她,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时间在笔尖流淌。苏晨安静地坐着,偶尔偷偷看一眼肖霄。他画画时的神情完全不同平日,眉头微蹙,嘴唇紧抿,全身散着一种专注的力量。她现自己很喜欢这样被他注视着,仿佛这一刻他的世界里只有她一个人。
“好了。”不知过了多久,肖霄抬起头,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
苏晨凑过来看,顿时屏住了呼吸。画中的她微微侧身,眼神温柔中带着一丝忧郁,辫子垂在胸前,阳光在梢跳跃。肖霄不仅画出了她的模样,更捕捉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神韵。
“我我没这么好看。”她红着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