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终那个“优先录用”的承诺,更是如同在这些贫苦农户面前,推开了一扇通往完全不同人生的希望之门!读书,不再仅仅是识几个字,而是有可能改变整个家庭命运的通天梯!
“东家……东家此言当真?!”一个抱着年幼孩子的妇人声音颤抖地问,眼里已经含了泪花。她丈夫就在作坊干活,她太知道进入作坊,尤其是被重点培养意味着什么了!
王婆子适时地站出来,大声道:“东家金口玉言,岂会有假?老婆子我在这里给大家做个见证!所有适龄的娃,明天就去张夫子那里登记造册!笔墨纸砚,作坊随后就派人统一采买送去学堂!”
“谢东家!谢东家大恩大德啊!”那妇人再也忍不住,拉着孩子就要跪下,被她身边的丈夫赶紧扶住,但脸上同样是激动不已的感激。
赵三叔激动得满脸通红,使劲推了推身边的大儿子:“听见没!狗娃!你……你明年也给老子滚回学堂去!东家都把路给你铺到脚底下了,你再不好好念,老子打断你的腿!”他大儿子原本黯淡的眼神,此刻也重新燃起了光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大山也咧着嘴傻笑,对他婆娘说:“咱家小子以后念书的钱有了!说不定还能拿奖金哩!”
张夫子颤巍巍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破旧的长衫,对着沈清徽深深一揖,声音哽咽:“沈……沈东家……老朽,代白石村所有学子,谢过东家!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善举!老朽……老朽定当竭尽全力,教导这些孩子,不负东家厚望!”
沈清徽微微侧身,避开了夫子的全礼,温声道:“夫子言重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们是白石村的未来,亦是‘林家作坊’未来的基石。望夫子严格管教,若有那资质聪颖、品行端方却家境特别困顿者,夫子亦可告知王婆婆,作坊可酌情减免其部分束修。”
这话更是说到了张夫子和一些极端贫困家庭的心坎里。一时间,感激涕零之声不绝于耳。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传遍了整个白石村。那些原本还在观望,或者家中没有孩子在作坊做活的村民,此刻也彻底被震撼了。他们或许可以抵抗物质利益的诱惑,但无法忽视子孙后代前程的许诺。
“这沈东家……是真菩萨啊!”
“以后谁再敢说东家半句不是,我第一个不答应!”
“咱家娃以后要是能进作坊,那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快,回去就让娃他爹也去作坊问问,还招不招人!”
无形的声望,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深沉而稳固地流淌在每一个村民的心间。尤其是那些有孩子的家庭,他们对“林家作坊”和沈清徽的感激,是长远而深刻的。这份恩情,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烙印在家族的记忆里。
傍晚,书房内。
王婆子依旧沉浸在白日的兴奋中:“丫头,你这手笔!老婆子我算是服了!你看看那些人的眼神!那是真把你当活菩萨供着了!以后这白石村,谁还敢跟你唱反调?”
周瑾也感叹道:“姑娘此举,目光长远。资助教育,看似投入,实则是为作坊培育未来的人才与最忠诚的支持者。这些孩子从小受作坊恩惠,其家族亦与作坊利益攸关,将来无论他们是继续科举,还是进入作坊,都将是最坚定的拥护者。”
沈清徽站在窗前,看着村里星星点点的灯火,其中不少灯火后,正因她今日的决定而充满希望与欢欣。
她轻轻开口,声音融入了夜色:
“工分绑定其身,年礼温暖其心,而教育……”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掌控未来的笃定:
“则掌控其魂,投资其明天。”
“唯有将希望与未来都系于此,他们才会真正将这里,视为不容侵犯的……家园。”
王婆子和周瑾闻言,心中凛然,对沈清徽的敬畏,更深一层。
施恩于童,乃掌控未来之始;投资于学,方得忠诚不之臣。以文教为锁链,缚住的不只是当下的人心,更是未来数十年的气运。
喜欢太后穿成傻丫头后请大家收藏:dududu太后穿成傻丫头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