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消息传到宋盈钟那边时,奶奶已经在家里收拾好东西和郑好准备坐车赶去J市,两个人在校门口焦虑等待,她蹲在地上不安地捂住脸颊,郑廷灿拍着她後背安慰道:“没事的,阿姨已经好了,人醒了没有事就好。”
袁媛脑卒中进入医院,这个消息郑好当时听到都吓了一跳,怎麽也不敢想好好的一个人怎麽就中风,明明才四十多岁。
“快上车。”郑好催促道,难得这样的语气面对两小孩,她在副驾驶也如坐针毡,後面老人虽然平静,但手是抖着的,还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在小辈面前依旧想要强撑着。
宋盈钟抹掉脸上的眼泪,她不敢想中风这件事发生在她母亲身上,明明才四十多,怎麽就碰上了老年疾病,怎麽就发生在袁媛身上。
宋盈钟害怕地抱住自己书包,脸颊埋在最上面的一本书,肩膀的抖动让郑好把手机音乐打开,随便选了个歌单播放,盖住了她的抽噎声。
恐惧逐渐蔓延自己的内心,宋盈钟想都不敢想这一路该怎麽办,她能做什麽忙,明明是今天的事情,却料想不到之後的每一天都会发生什麽,是否还会得到坏消息,是否看不见当日的夕阳。
“钟钟,你妈妈福大命大,不会有什麽事情,你呢定心等到医院,不要想太多不好的事情,你脑瓜子里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是不会视线的。”老人劝道,握住她的左手给予力量,“这一路得要好几个小时,你妈妈现在没醒,说不定等我们到那边她就醒了呢?”
郑好看着军医院的医生发来的消息,照片上的袁媛脸色苍白,没了往日的生机,现在才明白那天晚上走在村庄里她说的那些话,从去年就开始特别关注身边人的健康,原来从那时就已经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只是一直没说。
从来没有提及的话题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说了很多次,郑好现在才後知後觉,说後悔肯定是有的,却也理解她为什麽不和家里人说。
按照老人的想法,肯定是让她退下来,事情说了还会影响到宋盈钟的学习,可现在这样的情况来看,最终还是会调离到文职位置。
去往J市这一路从平地到高山,郑好打开窗户吹风让里面的人更加清醒,从而也能够看到外面的景色,大山绿绿葱葱,可平原就是黄色,像极了人这一生的变化。
宋盈钟被奶奶抱着心逐渐定下来,闻着熟悉又形容不了的香味闭上眼睛,老人垂头看了眼问:“昨天又熬夜了写卷子?”
进入高三,卷子数量是成倍地增加,宋盈钟本就做题慢,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睡觉时间变少,质量也变差,在宿舍里要是别人上下床她就会睁开眼,用再好的眼霜都没有用。
“最近课业太多,吃饭时间都是挤出来的。”郑廷灿如实道,就连他都有些吃不消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吃饭上厕所加起来时间都没有一个小时,一个比一个能熬夜。
赶到J市已经是晚上,宋盈钟紧跟郑廷灿还是找不到方向,郑好走在最前面,即使着急也得估计身边的老人,脚步没有那麽快。
病房内的袁媛还没有醒来,宋盈钟站在门口也不进去,郑廷灿在外面陪着人,边上护士台正在交接班,还有值班医生看资料,安静到连她自己的呼吸声都能让别人听见。
“这个病人我现在过去看一下,拿个碘酒跟我过去。”
两个女生一前一後,是进入到袁媛的病房,这碘服也是帮她处理一下手臂上的擦伤,在摔倒过程磕碰到什麽东西,到现在血还没有停止。
郑好见两个小孩还没有进来,起身到门口喊道:“钟钟,进来了。”
宋盈钟哦了声,连忙走过去,进去後袁媛依旧昏睡,奶奶已经拿着毛巾给她擦拭脸颊,医生和护士在旁边,这种明明是抢救结束的场景,在她眼中却变成了分别,不敢去多想是因为什麽,可心中的压抑情绪始终无法释放,这是她在世上唯二有血缘关系的人,是她可以依靠一辈子的母亲,如今却躺在床上一直没有睁开眼。
宋盈钟坐在沙发上不安焦躁,从开始的还能坐住,到後面靠在窗户上吹风,这是她第一次到J市,从前只是在课本上读过老舍先生关于这座城市的文章,现在自己来到这里,却没有开心,也不是冬天。
“钟钟,先吃饭,吃完饭在旁边的小桌板上写作业,你妈妈不醒只是这段时间太累了,不要想太多。”郑好劝道,盒饭都已经被热了第二次,她还是呆滞得一动不动,郑廷灿好赖话说动了还是没能劝听。
宋盈钟擡眼看着郑好,稀里糊涂嗯了声,拿着筷子就要去吃,可盖子都没打开,直接打了个照面,郑廷灿眼疾手快地给她打开,“慢点吃。”
没什麽胃口,但是宋盈钟还吃得下去,没有到难以下咽的程度,但比学校的食堂还要难吃,所以还剩下一半她就把筷子放回去,没有再碰。
试卷在极大程度上给了宋盈钟喘息的机会,因为她的注意力不用放在这上面,所以心态就有所调整,以前最不喜欢,现在却越来越游刃有馀。
“我们小胡老师这不知道第几次借过来了,不过袁干部这回即使送过来也确实是巧合,当初来体检就已经发现有前驱症状,没想到这麽快他就出现中风状况。”
被说的那位医生戴着口罩,身上的白大褂比别人的还要白一个度,低声道:“病人的隐私还说出口,是因为这一楼都是部队里面的才敢这麽放心?”
“这不是嘴巴不住门吗,您待会儿还回急诊吗?那边可是打了两个电话催了,说你再不回去场面就不可控。”
医生笑了笑:“你相信他们说的话吗?就是狗吃屎的事情真假都比他们说出来的要真。”
侃侃而谈的一幕被宋盈钟接水时看见,从前她最抵抗医院,一是母亲和奶奶总说没事儿不要去医院,很晦气,二是里面的医生都穿着白色的大褂,看着就很可怕,尤其是幼儿园士气大振次数比较多,从而也就有了心理阴影。
“我们小胡老师就是军医院的一把手,也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