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银杏黄诗 > 第三十八章(第1页)

第三十八章(第1页)

第三十八章

傍晚时,秦美珍和郑家鑫回到客栈,见到何怀素都颇为惊讶。

“小何,你怎麽来了?”秦美珍笑问。

何怀素态度恭敬又不失风骨:“我来给秦阿姨和郑叔叔拜个年,阿姨叔叔,过年好!”

既然是来拜年的,自然不会空手而来,何怀素递上精心准备的礼物。

秦美珍想到何怀素定会回来和顺,但没想到他这麽早就回来,更没想到他如此周到。

何怀素准备的礼物并不浮夸,却处处显着用心。

给秦美珍的是一条质感极好的羊绒围巾,颜色是她最常穿的米白色,百搭又显气质。

“阿姨,腾冲冬天比昆明要冷些,这个羊绒含量高,保暖不扎人。”何怀素微笑道。

秦美珍摸了摸围巾,手感柔软细腻,确实是她喜欢的款式和材质,眼里不禁露出几分真实的欢喜:“你这孩子,太破费了。”

“您喜欢就好。”何怀素语气谦和,却没有过分讨好。

接着,他转向郑家鑫:“郑叔叔,上次您说喜欢喝茶,我带了些明前龙井,不知道合不合您的口味。”

茶叶包装素雅,打开後清香扑鼻,一闻就知道是上品。

郑家鑫对何怀素本就印象很好,他笑着拍拍何怀素的肩膀:“谢谢,有心了。”

随後,郑家鑫去了厨房忙碌,何潆在做一个策划方案,最近接到一个大单,是魏希介绍的,一个小剧组要来和顺拍摄,剧组十几个人不仅住在听雨客栈,还打算在听雨客栈取景拍摄。

何怀素与秦美珍坐在炉火边赏雪聊天。

雪下得愈发大了,簌簌地落在院中的芭蕉叶上,又顺着叶脉滑下,融入满地银白。

炉子上的水壶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何怀素收回望向庭院的目光,替秦美珍续上一杯热茶。

“秦阿姨,看着这雪,倒让我想起以前有一年大雪封山,有个急症病人需要手术,外面的医生进不去,里面的设备又简陋,真是叫天天不应。那时候要是有现在的技术,恐怕就不至于那麽艰难了。”何怀素找了一个秦美珍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切入聊天。

秦美珍捧着温暖的茶杯,“是啊,现在的医学技术越来越先进,你想说的应该是远程机器人手术吧。主刀医生可以不在当地手术室,而是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上海医院的控制台前,轻松转动指腕,远程操控基层地区手术室中的机器人机械臂,为患者实施手术。”

何怀素感叹:“这不就像……就像绣花的人不在绣架前,却能绣出更精细的花样?”

“这个比喻妙极了!”秦美珍赞赏地点头,“确实如此。而且这‘刺绣’的针线,可以比最灵巧的人手还要稳丶还要精细。尤其是在狭小的体腔内进行微创手术,它的优势更加明显。”

何怀素:“这样一来,偏远地区的病人,也能享受到顶尖专家的手术了?”

“这正是它最令人振奋的前景之一。”秦美珍的语气里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想象一下,西藏丶新疆偏远地区的患者,无需长途跋涉到北京丶上海,当地医院配备这样一套系统,就能请到最好的专家进行远程手术。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金钱,更关键的是为危急重症患者抢回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深思:“当然,这也面临挑战。比如网络延迟问题,哪怕只有零点几秒的延迟,在精细手术中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需要极高速丶极稳定的网络支持。还有就是法律和责任认定问题,万一出现意外,责任如何界定,这些都是需要完善的。”

何怀素点头,“不过技术总是在不断突破。我听说现在5G技术已经能够将延迟降到几乎感知不到的程度。未来,结合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甚至能够提前预判某些风险,给医生提供辅助决策。”

秦美珍笑了:“你说得对,回到四十年前,我们小时候,哪里能想到技术能突破到这样的程度。”

回想到过去,秦美珍的思绪一时就飘远了,想起了她已故的丈夫何章华,同样是围炉的夜晚,他兴奋地给她看他拍到的一组雪景图。

何章华既是一名出色的放射介入科医生,也是一名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他总说,如果说摄影师是用光影书写视觉的诗篇,那麽放射介入科医生就是用光影进行生命的微雕。

摄影师向外探索世界的广袤与美好;放射介入科医生则向内探索人体的精密与脆弱。但他们都以影像为共同的语言,在各自的道路上,极致地追求着精准丶洞察与创造。

他时常跟她分享他新淘到的古董相机镜头,或是解读一张摄影作品背後光与影的哲学。他对生活总是充满了无尽的热爱和探索欲,从医学到摄影,他的世界总是广阔而有趣。

秦美珍怀念着丈夫,又将目光投在何怀素身上,他们身上似乎有着不少相似相通之处。

“小何,”秦美珍的语气不自觉地柔和了许多,“他……阿鹿的爸爸,也很喜欢摄影,还痴迷于研究最新的手术显微镜和影像技术,常说‘最好的外科医生手眼,也需要最好的科技之眼来辅助’……”

何怀素没有接话,只是安静地听着,给秦美珍留出了回忆的空间。

厨房里,郑家鑫炒菜的香味愈发浓郁;何潆敲击键盘的声音轻微而有节奏。

晚饭後,何怀素主动去洗碗,何潆去帮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