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别吵了 > 第48章 特殊的统御境巅峰认知维度的差距(第1页)

第48章 特殊的统御境巅峰认知维度的差距(第1页)

莉莉丝小队以一场干净利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团队作战,完美完成了清剿风暴狼群的任务,凯旋归来。这场胜利如同在艾瑞蒙德学院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其产生的冲击波远比之前任何一次理论突破或教学改革都要剧烈和直观。

留影水晶记录的战斗画面被反复播放、解析,成为了学院里最热门的话题,也成为了“标准化施法”、“优化路径”以及新战术思想最有力的宣传片。低年级学员们眼中充满了崇拜与向往,将莉莉丝等人视作偶像;中高年级的学员和研究员们则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开始真正沉下心去钻研那些曾经被他们视为“束缚”或“异端”的新知识;而那些曾经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保守派导师们,则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陷入了沉默与反思。

改革派的声望,伴随着这场实战检验的大获全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整个学院的学习和研究风气,为之一新,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尝试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

然而,在这场由学员们掀起的风暴渐渐平息,学院的日常重新步入高展的正轨时,另一个潜藏已久的话题,开始悄然浮出水面,成为了从学员到导师,私下里讨论最为热烈,也最为好奇的焦点——那两位引领了这一切变革的异界贤者,林可和杨华,他们自身的实力,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

他们二人,自降临艾瑞蒙德以来,似乎从未在公开场合完整地、毫无保留地展示过符合这个世界传统认知的“强大”。林可的身影更多地出现在研究所、会议室和绘图板前,她的“武器”是笔记本、计算公式和那些奇特的探测仪器;杨华则如同一位温和的医者或导师,穿梭于静修堂、医务室和学员之间,她的力量体现在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调和”与感知之中。

在一些感知敏锐的高阶法师,如博格、卡尔文甚至老院长奥尔加斯的感应中,林可和杨华周身散的能量波动,虽然深邃难测,却似乎并不像传统的「统御境」巅峰强者那样,如同即将喷的火山,充满了浩瀚磅礴、引动周遭元素共鸣的压迫感。他们的能量场更内敛,更平和,甚至……更接近于某种“自然”的状态。

但无论是林可那一次次洞悉魔法本质、提出颠覆性理论的智慧,还是杨华那深不见底、能抚平魔力反噬、引导生命韵律的调和能力,都让所有人清晰地认识到,这两位贤者的“强大”,绝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他们就像两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已然令人惊叹,而隐藏在水下的主体,则更引人遐思。

这份好奇与探究,最终在一次仅有学院最高层参与的小型战略会议上,被卡尔文直接提了出来。

会议的目的是讨论学院下一步的展方向,以及如何将改革成果巩固并体系化。在各项议题讨论暂告一段落时,卡尔文推了推他那副由林可建议改良的、带有微刻聚焦符文的水晶眼镜,目光转向坐在老院长下的林可和杨华,语气带着学者特有的直接与认真:

“林可女士,杨华女士。请恕我冒昧,在座的各位,包括院长阁下,想必都与我有同样的疑问。”他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以二位所展现出的,对魔法本质的理解深度,对能量操控的惊人精度,以及对整个魔法体系应用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其价值与影响力,早已越了常规的范畴。我们很好奇,如果按照艾瑞蒙德,乃至整个大陆通行的传统境界体系来衡量,二位认为,或者我们该如何评估,您们自身所处的……层次?”

这个问题一抛出,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更加凝滞。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林可和杨华身上。博格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老院长奥尔加斯则捋着雪白的长须,眼神深邃,显然也对这个问题思考已久。

杨华闻言,与林可对视一眼,脸上露出温和而略带无奈的笑容,她轻轻摇了摇头,示意由林可来回答。她向来不擅长,也不喜欢这种关于“层次”和“境界”的界定,在她看来,力量的本质在于运用与调和,而非等级的划分。

林可接收到了杨华的信号,她合上手中一直在记录会议要点的笔记本,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上卡尔文以及在场所有人的视线。她的表情没有任何被冒犯的不悦,反而带着一种研究者探讨问题时的专注与理性。

“卡尔文先生,以及各位,”林可的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波动,“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价值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力量’和‘境界’本质的理解。”

她并没有立刻给出一个简单的等级标签,而是开始了她的分析,如同在解构一个复杂的魔法模型。

“如果,我们单纯以这个世界通行的标准——即魔力‘储量’的深厚程度,以及对现有、成体系的高阶法术模型(比如七环、八环甚至九环法术)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程度——来衡量,”林可顿了顿,坦诚地说道,“那么,我和杨华,或许确实还达不到传统意义上「统御境」巅峰,比如博格导师在优化法阵辅助下所能展现出的那种,举手投足间引动庞大元素、施展毁天灭地法术的程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的话让在座的一些导师微微颔,这符合他们之前的感知和推测。博格也暗自松了口气,如果这两位贤者连传统的硬实力都远于他,那未免也太打击人了。

“但是,”林可的话锋陡然一转,如同利剑出鞘,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我们是否思考过,境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真的仅仅等同于魔力的多寡?或者是对某些固定、前人留下的‘强大’法术的熟练复制吗?”

她抛出的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是一怔。境界的本质?这在艾瑞蒙德,乃至整个魔法世界,几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公理——境界就是力量层级的体现,魔力越雄厚,能驾驭的法术环阶越高,境界自然就越高。

林可没有等待他们的回答,而是自问自答,语气坚定而充满说服力:“经过我们这段时间的研究、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境界的本质,或许更应该归结于对能量(在这个世界主要表现为魔力)的「认知深度」、「控制精度」以及「应用广度」。”

“认知深度、控制精度、应用广度……”卡尔文低声重复着这三个词,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先,在对能量的「认知深度」上。”林可继续说道,她的目光仿佛能穿透表象,直视根源,“我们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数学模型构建,以及杨华独特的‘调和’感知,已经触及了魔力作为‘一种可被认知和利用的高维能量信息媒介’的部分本质。我们开始理解其与底层物理规则(暂称魔法常数)的关联,理解其与意识、精神、乃至生命本身韵律的相互作用。这一点,”她看向老院长和卡尔文,“或许只有已经开始触摸「真理境」门槛,尝试探索世界本源的院长阁下和卡尔文先生,能够有部分模糊的感应和理解。”

老院长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他确实在漫长的生命和修行中,隐隐感觉到魔力并非单纯的工具,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宇宙奥秘。卡尔文更是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林可的话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毕生追求的魔法结构学,其终极目标不正是为了理解这背后的规律吗?

“其次,在能量的「控制精度」上。”林可的目光转向杨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杨华所走的‘调和’路径,以及对生命能量的极致掌控,使得她对自身以及外界能量的微操,达到了一个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境界。她可以像抚平绸缎上的褶皱一样,抚平博格导师因法术反噬而受损的魔力回路;可以引导学员们的生命韵律与魔力流动达成完美共振。这种‘精度’,并非来自于经年累月的熟能生巧,而是源于对能量‘质性’和生命本身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尊重。在纯粹的‘控制精度’层面,我相信,同境界下,无人能出其右。”

杨华微微颔,算是默认了林可的说法。她确实能够感受到能量的“情绪”和“状态”,并与之对话,而非强行命令。

“至于我,”林可又将目光收回,指向自己,“我或许没有杨华那样细腻的感知和控制,但我可以通过精确的计算、模型的优化和系统的设计,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例如,我们对聚能法阵的优化,使得能量利用率提升了数倍;我们对法术模型的标准化,使得构建能耗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以上。这种‘精度’,体现在宏观的、系统性的效能提升上,其本质,是对能量流动底层规律的数学化理解和应用。”

她顿了顿,总结道:“而在「应用广度」上,我们并未将自己局限在传统的攻击、防御、辅助等法术分类之中。我们将对魔法的理解和应用,延伸到了教育革新(标准化施法)、环境改造(法阵优化)、生产力提升(正在筹划的魔法工坊)、医疗保障(改良魔药与调和疗法),甚至是对整个魔法修行体系的重新定义和优化(星轨-林杨九境体系)。”

林可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开拓者的自信与恢弘:“这种‘应用’,其带来的影响力和对世界的改变,是单纯追求个人战斗力提升、掌握几个毁城灭邦禁咒的传统法师,难以比拟的。我们追求的,不是成为更强大的‘个体’,而是提升整个‘系统’的效能,是开启更多可能性的大门。”

一番长篇大论,条分缕析,将“境界”的内涵从单纯的力量堆砌,提升到了认知、控制与应用的多元维度。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林可这番全新的、高屋建瓴的境界观所震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