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奥的指尖在鼠标上悬了足足三分钟,屏幕上“王女士-实木沙退款申请”几个字像扎眼的针,刺得她太阳穴隐隐作痛。德德家居客服部的工作节奏向来快得像上了条,每天十几单退款诉求里,“买贵补差价”是最常见的类型,但这单不一样——王女士上周下单时,店铺正推“满ooo减oo”的活动,她买的沙标价o元,离满减就差o元,却宁愿多花oo块直接付款,如今看到别人的满减订单截图,又急吼吼地来要补偿。
“奥奥姐,我真跟她说过满减规则了。”实习生小林抱着文件夹凑过来,眼眶有点红,文件夹边缘被她捏得皱,“我念到‘凑单满ooo可减oo’时,她还打断我,说‘太麻烦了,直接拍吧,差不了几个钱’。现在倒怪我们没提醒,还说要投诉到平台。”
奥奥接过文件夹,指尖划过聊天记录里“太麻烦”三个字,突然想起昨天午休时的场景。当时她和小李去楼下便利店买午饭,小李拿了元的便当、元的可乐和元的薯片,收银员报出元时,小李毫不犹豫地掏出手机扫码。奥奥当时多嘴提了句“便利店有便当+饮料元的套餐,单独买这俩要o元,买套餐能省块”,小李却拍着脑袋笑:“块钱而已,犯不着费那劲算。”
“小林,你先去给王女士回个电话,就说我们申请了一张o元的无门槛优惠券,下次购物能用。”奥奥把文件夹递回去,目光扫过办公室,“顺便叫小李来我这儿一趟。”
小李抱着计算器过来时,眉头还皱着:“奥奥姐,刚才那单客户买了一张床和两个床头柜,床标价oo元,床头柜每个oo元,店铺满ooo减oo,我算下来该付oo元,可系统显示应付o元,我咋也算不明白差在哪儿。”
奥奥拿过订单明细,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床头柜有个‘第二件半价’的活动,你没算进去。两个床头柜原本oo元,第二件半价就是oo元,加上床oo元,总共oo元,满ooo减oo,正好oo元?不对,等会儿,系统怎么显示o?”她又拿起笔在纸上演算一遍,“哦,床还有个‘新品立减o’的优惠,oo减o是o,加上床头柜oo元,总共oo元,满ooo减oo,就是o?不对,我这脑子也乱了。”
两人对着订单明细算了足足十分钟,才搞清楚系统把“新品立减”和“满减”叠加了,而小李只算了满减,漏了新品优惠。“你看,不是你不会算,是你懒得把所有优惠规则都过一遍。”奥奥把笔放下,“你是不是觉得,多算这几分钟,还不如赶紧处理下一个订单?”
小李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确实,我想着赶紧把订单处理完,省得客户催。而且这些优惠规则太复杂了,一会儿满减,一会儿立减,一会儿第二件半价,算着算着就乱了,干脆等着系统出结果。”
奥奥心里轻轻叹了口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客服部的同事们,明明都是大学毕业,论学历、论智商都不差,可一碰到算账的事,要么嫌麻烦懒得算,要么算一半就放弃,等着别人给结果。就像张姐,昨天跟供应商核对账单,对着手机计算器按了半天,最后叹口气说“就按供应商给的数来吧,差不了几块钱”,结果下午就现供应商多算了oo元的运费。
“小李,你知道吗?上个月咱们部门因为算错优惠,多给客户退了oo多块钱。”奥奥打开电脑里的报表,“有五单是因为没算对优惠,少收了客户的钱;还有三单是像王女士这样,客户自己没凑够满减,回头来要补偿,我们又得给优惠券。这些钱看起来不多,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小李的脸一下子红了:“我还真不知道这些……我还以为,算错就算错了,反正公司也不差这点钱。”
“公司是不差这点钱,但我们不能养成‘懒得算账’的习惯。”奥奥把报表关掉,“你想想,今天你算错订单金额,明天你买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懒得算优惠,多花冤枉钱?后天你理财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懒得算风险,跟风买基金、买股票,最后亏得一塌糊涂?”
小李愣了愣,突然想起自己上个月网购的经历。当时他看中一双运动鞋,旗舰店标价元,说是“满oo减oo”,他直接付了元。后来跟朋友聊天才知道,朋友用了一张“店铺优惠券”和“平台津贴”,最后只花了元。“可不是嘛,我当时就觉得满减挺划算的,没想着再找找有没有其他优惠券,结果多花了oo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就是了。”奥奥靠在椅背上,“我们总觉得,算账是件麻烦事,费脑子、耗精力,不如等着别人把结果送上门。就像小时候等着爸妈把饭盛好,等着老师把答案划出来,等着领导把工作安排好。可长大了才现,没人会一直帮你算账,你自己不算,就只能吃哑巴亏。”
小李点点头,若有所思地回去了。奥奥看着他的背影,想起自己刚工作那会儿的样子。那时候她每个月工资ooo元,却总觉得“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看到喜欢的衣服就买,看到热门的餐厅就去,从来没算过收支。有一次她看中一款名牌包,售价元,相当于她五个半月的工资,她没多想,直接刷信用卡买了。
后来为了还信用卡,她不得不每天吃泡面,周末也不敢出去逛街,甚至还向朋友借了ooo元。“那时候要是能算算账,就知道一个月ooo元的工资,根本经不起这么造。”奥奥打开手机里的记账app,这是她后来养成的习惯,每一笔支出都记下来,月底再汇总分析。
正想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张姐端着一杯奶茶走进来:“奥奥,刚楼下买的,给你带了一杯。”
“谢谢张姐。”奥奥接过奶茶,瞥见张姐手机屏幕上的购物车页面,“张姐,你这是要给孩子买奶粉啊?”
“是啊,孩子快断粮了,我在看哪家便宜。”张姐把手机递给奥奥,“你帮我看看,这家店‘买三罐送一罐’,一罐oo元;那家店‘满oo减oo’,一罐也是oo元,我该买哪家的?”
奥奥拿过手机算了算:“买三罐送一罐的话,四罐总共oo元,平均每罐o元;满oo减oo的话,买三罐oo元,减完oo元,平均每罐不到元。肯定是买三罐送一罐更划算啊。”
“哎呀,我刚才算半天,总觉得差不多,没算明白哪个更便宜。”张姐拍了拍大腿,“还是你厉害,一算就清楚了。我这脑子,现在越来越懒得动了,买东西都靠感觉,总觉得‘差不多就行’。”
“张姐,你还记得上次给孩子报兴趣班的事吗?”奥奥想起之前张姐跟大家吐槽的经历。
张姐脸上露出懊悔的表情:“怎么不记得!当时培训机构说‘半年收费oo元’,我没问清楚包含多少节课,也没问有没有其他杂费,就直接交了钱。结果上了一个月才知道,每个月还要交o元的教材费,而且每节课分钟,比其他机构的小时短,算下来每节课比别家贵o多块。你说我这不是傻吗?当时多问一句、多算一算,也不会花这冤枉钱。”
“可不是嘛,我上次给我妈买保健品,也是没算清楚。”旁边工位的小陈凑过来,“推销员说‘买一送一,原价o元,现在只要o元’,我觉得挺划算,就买了。后来才知道,别家店同款保健品,原价才oo元,还打八折,算下来才o元,比我买的还便宜o元。我当时要是多对比几家,也不会上当。”
办公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吐槽自己“懒得算账”吃的亏。奥奥听着大家的吐槽,心里的想法越来越清晰:不是大家不会算账,而是习惯了“被动接受”,懒得主动去思考、去计算。就像被圈养的动物,习惯了等着饲养员投喂,一旦离开饲养员,就不知道该怎么找食物。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会懒得算账?”奥奥等大家安静下来,开口问道,“是因为算账真的很难吗?还是因为我们觉得,花时间算账不值得?”
“我觉得是不值得。”小李第一个开口,“比如买瓶可乐,算来算去也就差几块钱,花那几分钟算账,还不如做点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