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步行来,在皇帝桌案前站定,单膝跪地,沉声道:“参见皇兄。”
沈宁脸上带着点点微笑,不急不徐的道:“快起来,朕说了多少次,你我兄弟,私底下不必讲那么多礼数。”
朱和景站起身:“皇兄仁德,但礼不可废,臣弟自当遵守。”
沈宁抬了下手,汪涟便亲自搬了把椅子放到朱和景的身边。
沈宁手肘撑在龙椅的扶手上,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坐下,漫不经心的问:“你来寻朕,可是为了陆文敏南下一事?”
朱和景向汪涟点头示意,坐下身来,闻言道:“皇兄睿智。
郸州遭水患,流民聚集,匪寇频,遍地亡命之徒,陆大人虽有治水安民之能,但他一介文臣,到此凶险之地恐生不测。”
沈宁用两指指节撑着额角,迅回想了一下剧情。
原剧情中说朱和明是个暴君,郸州之事就被拿来举过例子。
郸州水患,哀鸿遍野,朝廷派的治水官员刚到任区就遇刺身亡了。
随后的赈灾物资、银两全被劫走,随行人员也杀的一个不剩。
由于这个时代信息传达困难,一来一回的,等消息传回京中,郸州已经因为灾后瘟疫死了数万人了。
郸州百姓甚至都不知道朝廷曾经派人来过,只以为朝廷对他们不管不顾,以致当地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怎么能不生怨恨之心?
后来朱和明得知此事大怒,派兵前来剿匪,声势浩大。
来前剿匪的将领脾性暴躁,杀死匪寇的同时也伤了很多因为饿急了扰乱公务的流民。
这就激化了民愤,一时间流言四起,言说皇帝为了抑制瘟疫,要把郸州所有幸存百姓全部杀光以绝后患。
百姓恐慌一起,直接被激起了凶性,与朝廷的冲突愈演愈烈。
一场闹剧,死伤不计其数,堪称人间惨剧。
最后还是翊王亲自率兵赶赴郸州,才结束了这场暴乱。
翊王越受百姓拥护的同时,也让他和朱和明之间矛盾的暗潮次被摆到了明面上。
朱和明当时只派一个文臣去赈灾,其实是因为官员瞒报了当地的险况,导致他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原剧情的中的翊王也来说过这番话,但皇家兄弟,表面和气,内里都是暗潮汹涌。
朱和景不满朱和明暴虐、喜怒无常,平时言语神情偶尔会带出一些不满,朱和明则一直忌惮翊王在民间的声望。
一个素有声望又对自己不满的王爷,身为皇帝的他又怎么会不防备?
这样的情形下,朱和明没有相信他的话,而是以为他在危言耸听,从而选择了相信自己手下的朝臣。
官员瞒报这一点,世界资料并没有交待,是沈宁自己得到的判断。
这些天来,沈宁虽然是开的工作模式,但一切他都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在眼里。
郸州水患自报上来起,无论是奏折上还是当朝议论,都没人提及有匪患之事,甚至并没有将灾情的严重性表述清楚,看起来只是小灾。
喜欢任务完成,我把散架主神捡回家了请大家收藏:dududu任务完成,我把散架主神捡回家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