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十八陵之一的“端陵”,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武宗李炎的陵寝,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大程镇桃沟村东北。以下是对端陵的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与规模
地理位置:端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大程镇桃沟村东北,距离县城东北约公里。
规模:端陵积土为冢,封域o公里,陵园形制与献陵略同,平面略呈方形,东西o米,南北米,占地约万平方米。
二、历史沿革
建造时间:唐武宗李炎于会昌六年(年)在京师长安的大明宫崩逝,年仅三十三岁。同年八月,唐宣宗李忱将其安葬于端陵。
保护情况:
年月日,端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oo年月日,包含端陵在内的唐代帝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o年月日,包含端陵在内的唐代帝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三、建筑格局
陵园形制:端陵陵园为夯筑城垣,平面略呈方形,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门外各置石狮对,筑阙台对。城垣四隅建角楼。
神道:朱雀门(南神门)外设神道,长米,其南端筑乳台对;神道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华表、翼马、鸵鸟、仗马、翁仲等。
封土:夯筑封土居陵园中央,呈覆斗形,底边东西长米,南北长o米,高约米。
四、文物遗存
石刻:端陵原有石刻众多,但现存石刻已有所减少。主要包括:
东门外、南门外、西门外各存石狮对。
北门外有控马者石刻件。
神道两侧从南至北尚有石柱对、翼马对、鸵鸟件、仗马件、石人尊(部分缺头),以及石人基座件。这些石刻多程度不同地残损。
五、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端陵全年小时免费开放。
交通方式:由于端陵没有直达车辆,游客需自驾或包车、租车前往。
端陵作为唐代帝陵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其独特的建筑格局和丰富的文物遗存,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武宗李炎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一、人物背景
唐武宗李炎(年月日-年月日),原名李瀍,是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庙号武宗,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他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子,唐文宗李昂的异母弟。李炎于长庆元年(年)被封为颖王,开成五年(o年)正月,在唐文宗去世后即位,次年改元会昌。
二、即位之路
李炎原本与皇位无缘,但命运多舛,前任太子接连去世,使得他最终被扶上皇帝之位。开成五年(o年),唐文宗病重,宦官枢密使刘弘逸与宰相李珏等奉太子李成美监国,但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以太子年幼多病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最终将李炎立为皇太弟,并在文宗驾崩后即位。
三、会昌中兴
政治改革
李炎即位后,迅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他贬逐了牛党成员,重用李德裕为相,形成了李党独掌朝柄的局面。同时,李炎对宦官势力进行了打击,拥立他的大宦官仇士良也被迫致仕。这些举措有效削弱了宦官和外戚的势力,加强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