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腐文人,眼高于顶,觉得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惊世骇俗,没有获得国内的大奖,全是因为怀才不遇。
所谓的莫大作家,贾大作家、余大作家在他们的眼中,也就那样,还不及他们十分之一。
要么就是混迹于作协,整天吹捧这个,吹捧那个。
还写打油诗拍马屁。
实际作品趋近于无。
这两种人作协里有不少。
“不用管这些人,这篇小说我拍板,表了吧。“张佳慧直接说道。
“好!”
刘良点了点头。
“算了,还是先递给总编那边看看吧,然后问一下总编给多少价格比较合适。”
“这个平川,上次写的那篇文章不错,我的建议,因为他也算是新人了,所以不妨给个高价,鼓励鼓励嘛。”
“当然了,具体的价格还得总编拍板。”
张佳慧将这件事儿交给了总编决定。
到时候真要出版了,惹上了乱子,和她无关。
毕竟是总编让表的。
而她的建议,总编又不能不听。
刘良拿着稿件又去了总编的办公室。
总编是一位快六十岁的老人了,头花白。
带着眼镜,文质彬彬,颇具儒雅的气质。
出乎意料的,这本小说获得了总编的支持。
在价格方面,总编给开出的价格是千字二十块!
同时如果销量不错的话,后续还有提价的可能。
这个价格已经算不错了。
当刘良编辑联系上陈述时,陈述都吓了一跳。
哪怕一直按照这个价格,这本书全本连载的话,一万字就是两百块。
全文一共万字,也就是近万块。
这个年代,手头上有万块钱,堪称是巨款了。
最主要的是,如果被出版商看中,小说出版将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如果直接给出版社投稿的话,大概率会被pass。
陈述没有太大的名气,那些出版社大多都眼高于顶
但在杂志上连载,有了名气之后,陈述也就有了和出版社议价的资格。
“小陈啊,这个价格的确不错了。”刘良说道,“倒是我没想到,你小子居然有这样深的后台,居然能让副总编为你说好话。”
刘良当时的猜想,撑死千字块甚至o块就不错了。
张佳慧一句话,价格就翻了个两三倍。
这已经是给业内中等层次作家开出的价格了。
陈述算是新人,能拿到这样的价格实属稀罕。
“也是凑巧罢了。”陈述笑了笑。
最重要的功劳还是钟小艾,她们家族的人占据着各个行业,资源极其丰富。
“我明天坐火车去京州市一趟,和你聊一聊后续的签约。”刘良说道,“这本小说的潜力很高,咱们俩还可以好好的再聊聊后续剧情走向。”
“签约方面,我们《收获》杂志编辑部是抱有很大诚意的,包括后续的出版和策划,如果可以的话,也一并签约了。”
《收获》杂志虽然没有专门的出版部门,不过他们和沪市另一家国企出版社一直深度捆绑。
两者算是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如果《收获》杂志能帮忙出版的话,对于陈述来说将会更有利。
“欢迎之至!”
陈述笑着又和刘良编辑聊了两句,然后才挂断了电话。
《明朝的那些事儿》表已经板上钉钉了,将会出现在《收获》杂志的半月刊上。
每期大概有三万字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