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
青州有一半地方都是重工业的地区,某建筑工地正在作业,头顶嘈杂,抬头看,有雾笼罩着这座城市,白茫茫的一片。
那天风很大,天气有些糟糕,林知年被工地的工作人员正带领着参观工地,她今天来这里主要是做一个小采访,关于城市建设,也顺便来工地看看好带些素材回台里。
前几天刚下过一场秋雨,路面泥洼,并不好走,她今天穿着小跟高跟鞋,沾染了很多泥土。
前面戴着工地白色安全帽的男人转过头对她说:“这边刚刚动工,很多人员还没上岗,有些地方不太安全,林记者,你当心些。”
风很大,带着点沙和水泥味儿,冷冽的吹动着林知年的长发,她拢了拢头发跟在后面,问:“师傅,你们这片要建什么?”
“商务楼,盖成可漂亮了,不过眼看着快到冬里了,进展越来越慢,也不知道赶明年夏天能不能竣工的哟。”
数辆塔吊车在高空运转,天白的惨淡,一辆一辆的大卡车载着沙子运进来,混泥土喷射机操作着,发出巨大的响声,林知年抬头望过去,连带着猛烈的风声往她的耳朵里钻,嗡嗡的,前面人说了句什么,她没听清,于是问道:“师傅你说什么?”
刘师傅放慢了点脚步,偏过头,声音混在里面,说:“你!听说是青州电视台的?”
林知年点点头,说:“嗯,不过还不是正式记者,还在台里实习呢。”
“大学读完了”
“读完了。”
听到林知年的话,刘师傅多看了几眼女孩,有点儿羡慕的说:“我女儿去年也考上了大学,可惜我们没钱供,便辍学看店,供养几个兄弟姊妹,林记者年轻有为啊,青州电视台可不好进吧?”
青州电视台,省级电视台,每年招聘很多应届毕业生,都是考了事业编或者毕业高校进的也只留两三个名额。
林知年占后者,本来面试通过都准备去报道了,却被临时被挤掉,她气不过打电话过去询问,一套官方话回绝了。
最后林政华听到消息去电视台打了一个打呼,事情有了转机,“小年,你要明白你能进去,凭的是什么,爸爸希望下一次你是拥有话语权的人,而不是被他们想淘汰就淘汰的无用的人。”
她看向高位上的人,那样深沉,严肃。
可是当她坐在电脑前看着桌面上领到的记者证,没有预想的欣喜,心里没有缘由的作呕。
刘师傅接了个电话,似乎有急事,饱经风霜的脸对着她露出憨笑,“不好意思啊,林记者,我这边出了点事得过去处理,要不要我叫个人陪你继续参观?”
林知年回神,看过去,“没事,您忙吧,我一个人转转。”
刘师傅走后,林知年又在工地随便逛了逛,拿着相机拍了很多素材,走到建筑高楼下无意瞥到了地上的安全绳,工地这样的安全绳很多,这里高楼外墙刚刚刷了漆,应该是工人刷完漆,放在这里的。
林知年看着手里的安全绳有些旧了,应该用了有些年头,螺丝那里生锈的差不多了,按理这样的安全绳应该已经被淘汰的,这已经不能保证工人的安全性了,不应该还在用。
她正想离开,忽而一脚踩进泥泞里拔不出来了,她低头蹙眉看着陷进泥里的鞋子,试着拔了下,完全吸住,刚附身想把鞋子脱掉,突然背后传来一道低沉浑厚的声音,“喂!你干什么的?”
林知年吓的一抖,她抬头看过去,一个男人站在不远处,应该二十左右,板寸头,没有带刘师傅一样的安全帽,很高,穿着黑色背心,灰色工装裤,脸庞严峻又清瘦,脸颊沾着点水泥印儿,不大看清模样。
许立见她没说话,插着腰,“喂,问你话呢。没看到警戒线外指示牌啊,这里闲杂人等不能进来,谁放你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