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年扭头问:“你们平常都在工地做什么?”
许立正在看工程类的书,目光从书上挪开,想了想,说:“一个项目开头最难,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情况都要进行详细考察。”
林知年听的认真。
许立又说:“这些能够提前发现潜在施工难题,后续施工就能避免因为对场地的了解不足而导致施工延误和成本增加。”
林知年看着许立,目光有些崇拜的说:“建筑里面的东西好深啊。”
许立笑着,揉了揉林知年的头顶,说:“还好吧。”
许立:“其实一个优秀的施工团队就像一直训练有素的军队,各个成员分工明确,协同作战,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价值。”
林知年早就发现了,许立他们的这支队伍里面的人都挺厉害的,办公室里面放了很多他们的工程奖项。
许立低声和林知年说着刚去建筑工地的往事。
林知年认真听着,手上也没闲,敲着键盘。
这太阳一点点往下落,余晖还照进院里,光线是黄灿灿的,山岗的树林,风一吹,哗啦啦的响。
岁月静好。
临近下午的时候,下了场太阳雨。
滞留在工地的工人原本在外面稀稀疏疏的闲聊,忽而小雨下起来,众人嬉笑着跑起来躲雨,路过流浪在工地的小狗也被人捞起来抱进屋檐下躲雨。
林知年站在二楼的小窗,阳光普照大地,云层散开,她站在那里,望着耸立在阳光雨中的地基,和那稚嫩破土而出的小嫩芽。
她微愣。
此前林知年看着这些耸立的冰冷建筑物没什么感受,可是直到她来到建筑工地做采访,对这里的乙方老板见色起意,当她融进这里,打破了她对这一行的刻板影响。
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点亮整座城市。
她的脑海里总会想起许立,宋毅,伍向华他们在工地建筑一砖一瓦,便也觉得灯火可亲,每每看到,心中总觉得温暖。
他们都在努力,用力的活着,虽然身处在这个社会的底层,在耸立的高楼大厦面前那样微小,不起眼,但现在这一刻或许他们像建筑里的铁,钢,一样坚韧。
她便也生出很多很多勇气来,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她才对许立如此着迷。
因为,许立就是如此,挺拔,坚硬,屹立不倒。
林知年心有所感,便用自己的社交账号发了一篇文章,附带很多照片,都是她这段日子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有鄂州救援的,还有福利院的。
这个相机是林知年大学毕业刚进青州电视台买的,现在里面记载了这两年工作记录,还有很多她和许立的照片和视频,她一张一张看着,嘴角不自觉上扬。
会被推向社会热点,一夜点赞评论无数,还有转发,等到林知年周一刚到台里就被主任叫去了办公室。
主任放下茶杯,笑说:“小林你那篇文章,我也看到了,反响不错啊,好多人转发浏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