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明从后视镜里看着儿子紧绷的侧脸,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这个沉默倔强的少年心中,对母亲那份深沉而无法割舍的依恋与担忧。
赶到公寓,叶雅的情况比电话里听起来更糟,脸色潮红,呼吸急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志明当机立断,立刻将她送往医院急诊。
挂号、缴费、取药、陪伴检查……何志明忙前忙后,动作沉稳有序。
何晓阳则一直紧紧跟在母亲身边,寸步不离,在她因咳嗽而痛苦蜷缩时,他会伸出手,有些僵硬地、却又无比坚定地握住母亲的手。
急诊室的灯光彻夜通明。
后半夜,叶雅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沉沉睡去。
何志明和何晓阳并排坐在病房外的长椅上,疲惫不堪,身上还带着雨水的湿气。
长久的沉默后,何晓阳忽然低声开口,声音沙哑:
“她……总是这样,生病了也硬撑着,怕麻烦别人。”
这是这么久以来,他第一次主动对何志明说起关于母亲的事。
何志明心中酸涩,他侧过头,看着儿子低垂的脑袋,轻声说:“以后不会了。有我在,有……我们在。”
晓阳没有抬头,只是肩膀几不可察地放松了一点点。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谢谢你……今天。”
这声“谢谢”,很轻,却像一道强光,瞬间穿透了横亘在父子之间的厚重冰层。
何志明感觉自己的眼眶有些热,他伸出手,犹豫了一下,最终轻轻地、充满珍惜地放在了儿子的肩膀上。
晓阳的身体僵硬了一瞬,却没有躲开。
那一刻,无需更多言语。共同的担忧,深夜的守护,以及那句笨拙却真诚的“谢谢”和这个小心翼翼的触碰,比任何刻意的交谈都更有力量。
一种基于共同责任和真实经历的联结,正在悄然滋生。
第二天清晨,林少莲带着熬好的清粥和小菜来到医院。
她看到并排坐在长椅上、靠在一起睡着了的何志明和何晓阳,何志明的外套有一半搭在儿子身上。
她的脚步顿住了,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夹杂着淡淡的心疼和深深的欣慰。
叶雅醒来后,看到守在床边的何志明和趴在床边睡着的儿子,以及提着保温桶安静走进来的林少莲,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
但这一次,泪水里不再是绝望和愧疚,而是一种复杂的、近乎释然的情绪。
经过这次突事件,许多东西似乎都不一样了。
何晓阳对何志明的态度生了微妙而确实的转变。
他开始会回应何志明关于学校生活的询问,虽然依旧简短,但不再是“嗯”、“啊”的敷衍。
他会在何志明修理工作室坏掉的椅子时,默默地递上合适的工具。
他甚至会在何志明偶尔因为“明咖”的事情晚归时,一条简短的短信:
“爸,记得吃饭。”——那个“爸”字,他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终才送出去。
而对林少莲,他也不再是纯粹的礼貌和疏离。
他会主动帮忙收拾碗筷,会在林少莲抱着念初显得吃力时,伸手接过她手中的购物袋。
有一次,林少莲感冒了,晓阳竟然学着何志明平时的样子,给她倒了一杯温水放在画架旁。
叶雅的身体在慢慢恢复,情绪也稳定了许多。
她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生活,主动提出想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能再完全依赖何志明。
何志明和林少莲尊重她的决定,并利用园区的人脉,帮她留意合适的机会。
一个周末的傍晚,何志明、林少莲带着念初和晓阳,一起去医院接叶雅出院,然后罕见地一起在“明咖”吃了顿简单的晚饭。
饭桌上,气氛不再像最初那样沉重尴尬。
晓阳偶尔会和小念初互动,逗得妹妹咯咯直笑。
叶雅看着这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却莫名和谐的一幕,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带着一丝怅然却又真正放松的笑容。
饭后,何志明送叶雅回公寓,林少莲带着两个孩子先回工作室。
晓阳主动抱起已经有些犯困的念初,动作虽然还有些生疏,却十分小心。
走在夜色渐浓的园区小路上,林少莲看着身边这个身形开始抽条、侧脸线条日益清晰的少年,轻声说:“晓阳,辛苦了。”
晓阳脚步顿了顿,没有看她,只是更紧地抱了抱怀里的妹妹,过了好一会儿,才低低地回应:“……你们也是。”
夜风吹拂,带着初夏草木的清香。
林少莲知道,这个家,这些关系,远未达到完美无瑕的地步。
未来依然会有摩擦,会有需要不断调整和磨合的地方。
叶雅的安置,晓阳青春期的成长,他们这个小家庭内部的平衡……都是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
但是,那层最坚硬的冰,已经裂开了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