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资治通鉴译文在线阅读 > 第82章 阉宦封侯倾社稷流民揭竿裂山河(第1页)

第82章 阉宦封侯倾社稷流民揭竿裂山河(第1页)

汉纪五十(公元年—公元年)

公元年。

春季正月,朝廷次设置騄骥厩丞一职,主要负责接收各郡国征调的马匹。豪门大族垄断马匹交易,一匹马价格竟高达二百万钱。

夏季四月庚子日这天,宣布大赦天下。

交趾地区的乌浒蛮长期作乱,州郡长官无力镇压。交趾人梁龙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再次反叛了朝廷的统治,并且带兵攻破了郡县。面对异族的叛乱,朝廷就下诏任命兰陵令会稽人朱俊为交趾刺史。朱俊率军斩杀了梁龙,剩下的数万叛军看到头领被杀了,就全部投降了朱俊。短短十天便平定了叛乱,朱俊因功被封为都亭侯,后被征召为谏议大夫。

六月庚辰日,下起了冰雹,像鸡蛋一样大。

秋季九月,出现了日食。随后,太尉刘宽就被罢免了官职,又把卫尉许彧提拔为了太尉。

闰月辛酉日,北宫东掖庭的永巷署生了火灾。随后,司徒杨赐就被罢免了官职。

冬季十月,朝廷任命太常陈耽担任司徒。

此时,鲜卑族又来侵犯幽州和并州了,简直没完没了。檀石槐去世后,其子和连继位。和连的才能与武力不及他的父亲,而且贪淫好色。后来他出兵攻打北地郡时,被北地人射杀。和连的儿子骞曼年幼无力,族人就把和连的侄子魁头拥立为了领。等骞曼长大后,就与魁头争夺领的位置,鲜卑部众因此四散分离。魁头死后,其弟步度根继位。

这一年,汉灵帝在后宫搞了个假集市,让宫女们扮成小商贩互相做买卖,还故意弄些偷东西、吵架的戏码取乐。他自己穿着商人的衣服,跟宫女们喝酒玩闹,简直不像个皇帝。更离谱的是,他在西园给狗戴官帽、系官印,还爱坐四头驴拉的车,并亲自挥鞭子跑着玩。京城老百姓一看皇帝这样,也跟着学习,结果驴价涨得跟马一样贵。

汉灵帝还特别贪财,他就喜欢把天下的珍宝往自己兜里装。各地方给朝廷进贡时,得先给宫里交一笔“导行费”。中常侍吕强看不下去了,就劝他说:“天下的钱都是您的,哪分什么公家和私家?现在中尚方抢各郡的宝贝,中御府囤满了丝绸,西园占了大司农的库存,中厩把太仆的马都收走了。地方进贡还得多交钱,老百姓的钱袋子被榨干了,贪官也是趁机捞钱。以前选官由三公负责,现在全扔给尚书,甚至您直接下诏任命,要是赏罚不清,谁还认真干活啊?”但灵帝根本没当回事。

后宫里的何皇后特别霸道善妒,王美人生了皇子刘协,直接被她毒死了。汉灵帝被气坏了,就想废后,结果宦官们拼命求情才没成。

大长秋华容侯曹节去世,中常侍赵忠兼任大长秋一职。

公元年。

春季正月辛未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本月,灵帝下诏,命公卿大臣根据民间的舆论,举报那些身为刺史、二千石官员却成为百姓祸害的人。太尉许彧、司空张济迎合宫内宦官的旨意,收受了他们的贿赂,就对宦官的子弟、宾客中那些贪污腐败的人,没有过问,反而凭空检举了边远小郡中二十六位清廉有政绩、施行惠民政策的官员。官吏和百姓到宫门前申诉。司徒陈耽就进言说:“公卿大臣所举荐的人,大多是他们的私党,这就是所谓的放走鸱枭而囚禁鸾凤。”灵帝因此就责备许彧、张济,于是那些因民间舆论而被征召的人,就都被任命为了议郎。

二月,生了大规模的瘟疫。

三月,司徒陈耽被罢免。

夏季四月,生了旱灾。随后,朝廷任命太常袁隗为司徒。

五月庚申日,永乐宫官署生了火灾。

秋季七月,有彗星出现在太微垣。

此前,板楯蛮在巴郡起兵作乱,朝廷连续多年出兵征讨,都没能平定叛乱。汉灵帝想大举兵平叛,就询问益州计吏汉中人程包,程包回答说:“板楯七姓,从秦朝时就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朝廷因此免除了他们的租赋。这些人勇猛善战,从前永初年间,羌人进入汉川,破坏了郡县,最后还是得到板楯蛮的救援,郡县的百姓才得以幸免于难。此战过后,羌人几乎死伤殆尽,羌人就称他们是神兵,以此传告给同族人,让他们不要再南行了。到了建和二年,羌人又大规模入侵郡县,朝廷又一次依靠板楯蛮的帮助,才一次又一次地打败了他们。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也是依靠板楯蛮的帮助才成就了战功。最近益州郡叛乱,太守李颙也依靠板楯蛮的帮助,才平定了叛乱。他们的忠诚和功劳如此之大,原本没有恶意。只是地方官吏和乡亭的赋税徭役太重,加上对他们的奴役和鞭打,过了对待奴隶的程度。他们有的嫁妻卖子,有的甚至自杀了,虽然他们向州郡申诉了自己所遭受的冤屈,但州牧太守不替他们疏通办理,朝廷又距离他们太遥远,根本无法让自己的声音传到那里去,他们含怨呼天,冤屈无处申诉。所以村落就聚集起来犯上作乱,他们并没有主谋僭越称号来图谋不轨。如今只需要选择一位贤明能干的州牧太守,他们自然会安定,并不需要出兵征伐。”汉灵帝听从了他的话,就选用太守曹谦,派他去宣布诏书赦免板楯蛮,结果他们马上就投降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八月,朝廷下令在阿亭道修建高达四百尺的观。

冬季十月,太尉许彧被罢免;随后任命太常杨赐为太尉。

汉灵帝到上林苑巡视打猎,经过函谷关,又到广成苑打猎。十二月时才返回,又去视察了太学。

桓典担任侍御史,宦官们都畏惧他。桓典经常骑着青白色的马,京城的人为此编了句话说:“走啊走啊且停下,避开骢马御史!”桓典是桓焉的孙子。

公元年。

春季三月辛未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夏季,生了严重的旱灾。随后,朝廷就封爵皇后的母亲为舞阳君。

秋季,金城河河水泛滥,溢出河道二十多里。接着,五原郡山体又出现了崩塌。

巨鹿有个叫张角的人,信奉黄帝和老子的那套学说,还搞了个“太平道”,靠巫术传教。他给人治病就用符咒和符水,还让病人磕头认罪忏悔,有时候病居然就真好了,老百姓就把他当神仙一样信仰。于是,张角就派徒弟们四处忽悠人,十来年的功夫,信徒就展到了几十万,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这八个州的人,几乎没有不响应的。好多人卖了家产、抛家舍业地去投奔他,路上挤满了人,没走到就病死的都有上万人。郡县的官老爷们搞不清状况,还说张角是用善道教化百姓,所以大家才归附他。

那会儿太尉杨赐正担任司徒一职,他给皇帝上书说:“张角这小子迷惑百姓,就算赦免他都不知悔改,势力是越来越大了。现在要是让州郡去抓人,恐怕会闹得更凶,加祸乱的生。不如让刺史和二千石的官员们,把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甄别出来,并把他们送回原籍,先借此削弱张角的势力,再杀他的头头,这样不用大动干戈就能平息事端了。”不巧的是,杨赐这时候离职了,这事也就没下文了。司徒掾刘陶又接着上书说:“张角他们的阴谋越来越严重了,民间都在传他们偷偷进了京城,刺探朝政呢。这些人坏得很,跟鸟兽似的暗中勾结。州郡的官员都害怕惹祸上身,就不愿向朝廷上报真实的情况,只能在私下嘀咕,也没人敢写公文奏报。您得下明诏,重金悬赏抓捕张角,甚至封官赐爵都行,谁要是隐瞒不报,就跟张角同罪!”可灵帝压根没当回事,反而让刘陶去整理《春秋》条例。

这下张角就更嚣张了,他把信徒分成三十六“方”,一个大方有一万多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各设领,相当于将军。他们散布谣言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还用白土在京城和州郡官府的门上写“甲子”俩字。大方领马元义先在荆、扬两州聚集了几万人,约定在邺城起兵,他还多次往京城跑,暗中勾结中常侍封谞、徐奉当内应,打算在三月五日这天,里应外合动叛乱。

公元年。

春季,张角的弟子济南人唐周上书告了张角等人准备谋反的事。于是朝廷就逮捕了马元义,在雒阳对他实行了车裂之刑。随后,灵帝就下诏命令三公、司隶校尉核查宫廷及朝廷近卫官员和百姓中奉事张角道教的人,诛杀了上千人;又下令冀州官府追捕张角等人。张角等人得知事情败露了,就连夜传信给各方,让他们在各地同时起兵,他们的部众头戴黄巾作为标志,因此当时人称他们为“黄巾贼”。二月,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宝之弟张梁称“人公将军”,他们所到之处焚烧官府,劫掠村镇,州郡失守,地方长官大多都逃亡了;短短一个月内,天下纷纷响应,京城为之震动。安平、甘陵两地的百姓分别擒获了当地的封王,以响应黄巾军。

三月戊申日这天,朝廷任命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并封他为慎侯,命他率领左右羽林军以及五营将士屯驻在都亭,同时修缮武器装备,以此来镇守京城;并设置了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都尉。随后,灵帝就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北地太守皇甫嵩认为应该解除党禁,取出中藏钱和西园厩中的马匹赏赐给军士。皇甫嵩是皇甫规的侄子。接着,灵帝又询问中常侍吕强的意见,吕强回答说:“党锢之禁积怨已久,搞得民怨沸腾,若是不赦免他们,一旦他们与张角合谋,那么变乱将会变得更大,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如今应当先诛杀陛下左右贪婪污浊的宦官,然后大赦党人,再考察刺史、二千石官员的能力,这样盗贼之乱便可平息。”灵帝恐惧之下就采纳了这个建议。壬子日这天,朝廷宣布大赦天下党人,让被流放者可以返回家乡,唯独张角不予赦免。随后,朝廷就征天下精兵,并派北中郎将卢植征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征讨颍川地区的黄巾军。

当时的中常侍赵忠、张让、夏恽、郭胜、段珪、宋典等人都因为得宠而封侯,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的父亲,赵常侍是我的母亲。”因此宦官们做事就更加无所忌惮了,竟然比着修建宅第,规格堪比宫室。有一回,汉灵帝想去永安候台登高看看风景。宦官们被吓得慌了神,因为他们在宫外建了好多豪华的宅子,生怕皇帝登高时看到,现他们奢侈逾制。于是,宦官们就让中大人尚但去劝灵帝,尚但对灵帝说:“皇上啊,天子不能登高,一登高老百姓的心就散了,天下会不稳的!”灵帝一听,还真就被唬住了,从此再也不敢登上亭台楼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