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资治通鉴译注哪个版本好 > 第136章 后赵崩裂 从石氏内乱到冉魏代立(第2页)

第136章 后赵崩裂 从石氏内乱到冉魏代立(第2页)

秦州、雍州的流民结伴向西返回故乡,途经枋头时,共同推举蒲洪为领,部众达十多万人。蒲洪的儿子蒲健在邺城,冲破关卡逃出,投奔枋头。石鉴担心蒲洪逼近自己,便想用计策打他离开,于是任命蒲洪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牧、兼秦州刺史。蒲洪召集手下官员,商议是否接受任命;主簿程朴请求暂且和后赵联合,像列国那样划分疆土各自治理。蒲洪怒说:“我难道不能做天子,还要做列国诸侯吗!”把程朴拉出去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东晋都乡元穆侯褚裒回到京口,听到很多哭声,就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回答说:“都是在代陂战死士兵的家属。”褚裒羞愧愤恨,引疾病;十二月初七(己酉),去世。朝廷任命吴国内史荀羡为使持节、监徐兖二州及扬州晋陵诸军事、徐州刺史,荀羡当时二十八岁,东晋建立以来,地方长官中没有像他这样年轻的。

这时,后赵主石鉴派乐平王石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连夜到琨华殿攻打石闵、李农,但没能攻克,宫中陷入一片混乱。石鉴害怕,便假装不知情,连夜在西中华门斩杀李松、张才,同时杀掉石苞。

新兴王石祗是石虎的儿子,当时镇守襄国,与姚弋仲、蒲洪等人联合兵力,向朝廷内外传布檄文,想共同诛杀石闵、李农;石闵、李农任命汝阳王石琨为大都督,和张举以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兵、骑兵,分别讨伐石祗等人。

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划诛杀石闵、李农;石闵、李农把他们全部杀掉。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率领三千名羯族士兵,在胡天(宫殿中的胡族神祠)埋伏,也想诛杀石闵、李农。石鉴在中台,孙伏都率领三十多人准备登上中台挟持石鉴,以此攻打石闵、李农。石鉴看见孙伏都毁坏阁道,便上前询问原因。孙伏都说:“李农等人谋反,已经到了东掖门。我想率领卫士讨伐他们,特意先向陛下禀报。”石鉴说:“你是功臣,好好为朝廷出力。我在台上观看,你不用担心没有回报。”于是孙伏都、刘铢率领部众攻打石闵、李农,但没能攻克,只好退守凤阳门。石闵、李农率领几千部众毁坏金明门进入宫中。石鉴害怕石闵杀了自己,便急忙召唤石闵、李农,打开宫门让他们进来,并对他们说:“孙伏都谋反,你们应当迅讨伐他。”石闵、李农攻打并斩杀孙伏都等人,从凤阳门到琨华殿,尸体横七竖八堆积,血流成河。石闵向朝廷内外的六夷(泛指少数民族)宣布命令:“有敢拿起武器的,一律斩。”胡人有的冲破关卡、有的翻越城墙逃出城,人数多得数不清。

石闵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率领几千人,把石鉴软禁在御龙观,用绳子把食物吊进去给他吃。石闵在城中下令说:“近日孙伏都、刘铢叛乱,党羽已被诛杀,善良的人没有一点牵连。从今天起,和朝廷同心的人留下,不同心的人可以随意离开。命令城门不再禁止出入。”于是邺城周边百里之内的后赵人都进城,胡人、羯人离开的挤满了城门。石闵知道胡人不愿为自己效力,便向朝廷内外颁布命令:“赵人(泛指汉族人)砍下一个胡人的头颅送到凤阳门的,文官晋升三级,武官全部任命为牙门(武官名)。”一天之内,斩杀了几万人。石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人和羯人,无论贵贱、男女、老幼全部杀掉,死亡人数达二十多万,尸体堆在城外,全被野狗豺狼吃掉。那些驻守在各地的胡人、羯人,石闵都写信命令当地赵人出身的将帅诛杀他们,其中甚至有因高鼻梁、多胡须而被误杀的人,占了一半。

前燕主慕容俊派使者到凉州,约张重华共同攻打后赵。

高句丽王高钊把前东夷护军宋晃送到前燕,慕容俊赦免了宋晃,把他的名字改为宋活,任命为中尉。

公元o年

春季,正月,后赵大将军石闵想消除石氏的痕迹,借口谶文中有“继赵李”的说法,将国号改为卫,改姓李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青龙。太宰赵庶、太尉张举、中军将军张春、光禄大夫石岳、抚军将军石宁、武卫将军张季以及公侯、卿、校、龙腾卫士等一万多人,逃奔襄国;汝阴王石琨逃奔冀州。抚军将军张沈占据滏口,张贺度占据石渎,建义将军段勤占据黎阳,宁南将军杨群占据桑壁,刘国占据阳城,段龛占据陈留,姚弋仲占据滠头,蒲洪占据枋头,各自拥有几万部众,都不归附石闵。段勤是段末柸的儿子,段龛是段兰的儿子。

王朗、麻秋从长安赶赴洛阳。麻秋接到石闵的书信后,诛杀了王朗部队中的一千多名胡人。王朗逃奔襄国。麻秋率领部众返回邺城,蒲洪派儿子龙骧将军蒲雄迎战,抓获麻秋,任命他为军师将军。

汝阴王石琨和张举、王朗率领七万部众讨伐邺城,大将军石闵率领一千多骑兵在城北迎战。石闵手持两刃矛,骑马冲锋,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溃败,斩杀三千人,石琨等人大败而逃。石闵和李农率领三万骑兵,前往石渎讨伐张贺度。

闰正月,卫主石鉴秘密派宦官携带书信征召张沈等人,让他们趁虚袭击邺城。宦官把消息告诉了石闵、李农,二人急返回,废黜石鉴并杀死他,同时杀掉后赵主石虎的三十八孙,将石氏家族全部消灭。姚弋仲的儿子曜武将军姚益、武卫将军姚若,率领几千名禁兵冲破关卡,逃奔滠头。姚弋仲率领部众讨伐石闵,驻扎在混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司徒申钟等人向石闵进献皇帝尊号,石闵把尊号让给李农,李农坚决推辞。石闵说:“我们本是晋朝人,如今晋室还在,我请求和各位分割州郡,各自担任州牧、太守、公、侯,呈上奏章迎接晋朝天子返回洛阳定都,怎么样?”尚书胡睦进言说:“陛下圣德顺应天意,应当登基称帝。晋氏衰败微弱,远远逃到长江以南,怎能驾驭英雄、统一天下呢!”石闵说:“胡尚书的话,可称得上是识时务、知天命啊。”于是石闵即位称帝,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永兴,国号为大魏。

东晋朝廷听说中原大乱,便再次谋划进军夺取中原。闰正月十八(己丑),任命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任命蒲洪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任命蒲健为假节、右将军、监河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

姚弋仲、蒲洪都有占据关右的志向。姚弋仲派儿子姚襄率领五万部众攻打蒲洪,蒲洪迎战,击败姚襄,斩杀俘获三万多人。蒲洪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氏。任命南安人雷弱儿为辅国将军;安定人梁椤为前将军,兼任左长史;冯翊人鱼遵为右将军,兼任右长史;京兆人段陵为左将军,兼任左司马;王堕为右将军,兼任右司马;天水人赵俱、陇西人牛夷、北地人辛牢都担任从事中郎;氐族酋长毛贵为单于辅相。

二月,前燕主慕容俊派慕容霸率领两万士兵从东路经徒河出,慕舆于从西路经蠮螉塞出,自己从中路经卢龙塞出,讨伐后赵。任命慕容恪、鲜于亮为前锋,命令慕舆泥开山修路。留下世子慕容晔镇守龙城,任命内史刘斌为大司农,和典书令皇甫真留下总管后方事务。

慕容霸的军队抵达三陉,后赵征东将军邓恒惶恐不安,焚毁仓库,放弃安乐城逃走,与幽州刺史王午一起据守蓟城。前燕徙河南部都尉孙泳迅进入安乐城,扑灭残余火焰,登记没收粮食布帛。慕容霸收缴安乐、北平的武器粮草,与慕容俊在临渠会合。

三月,前燕军队抵达无终。王午留下部将王佗率领几千人守卫蓟城,自己和邓恒逃奔鲁口据守。三月初五(乙巳),慕容俊攻克蓟城,抓获王佗并将其斩。慕容俊想把投降的一千多名士兵全部活埋,慕容霸劝谏说:“后赵施行暴虐统治,大王出兵讨伐,是要把百姓从苦难中拯救出来,进而占据中州;如今刚攻下蓟城就活埋士兵,恐怕不能为王者之师树立良好的开端。”慕容俊于是释放了这些士兵。慕容俊进入蓟城并定都于此,中州的男女百姓纷纷前来投降。前燕军队抵达范阳,范阳太守李产想为石氏抵抗前燕,但部众不愿为他效力,李产只好率领八个县城的县令、县长出城投降;慕容俊仍任命李产为范阳太守。

李产的儿子李绩担任幽州别驾,他抛弃家人,跟随王午驻守鲁口。邓恒对王午说:“李绩的家乡在北方,他父亲已投降前燕,如今他虽然在这里,恐怕最终难以保证忠心,只会成为你的拖累,不如除掉他。”王午说:“这是什么话!在如今这样的乱世,李绩能坚守道义、抛弃家人,其情义的深重,即使是古代的义士也比不上,你却想因猜疑杀害他?燕、赵地区的士人听说后,会认为我们只是聚集在一起当强盗,毫无见识。人心一旦离散,就再也无法聚集,这是坐等着自我溃败啊。”邓恒于是停止了谋害计划。王午仍担心众将与自己不同心,或许会有意外变故,就派李绩返回蓟城。李绩辞别王午,前去拜见前燕主慕容俊,慕容俊责备他说:“你不识天命,抛弃父亲追求名声,如今才来投降吗!”李绩回答说:“我眷恋旧主,坚守微薄的节操,只要身在其位,所侍奉的都是君主!殿下正凭道义夺取天下,我不认为现在来归附很晚。”慕容俊很高兴,善待李绩。

慕容俊任命弟弟慕容宜为代郡城郎,孙泳为广宁太守,全部设置幽州各郡县的地方长官。

三月二十四(甲子),慕容俊派中部俟厘慕舆句总管蓟城中留守事务,自己率领军队前往鲁口攻打邓恒。军队抵达清梁,邓恒的部将鹿勃早率领几千人连夜袭击前燕军营,一半士兵已经攻入营中,先攻击前锋都督慕容霸,突破营帐进入内部,慕容霸起身奋力反击,亲手杀死十多人,鹿勃早无法继续前进。前燕军队因此得以整顿戒备,慕容俊对慕舆根说:“敌军攻势锐利,应当暂且避让。”慕舆根神色严肃地说:“我军人数多,敌军人数少,兵力本就不对等,所以他们才趁夜偷袭,希望能侥幸获胜。如今我们正好找到敌军,应当迎击,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大王只需安心休息,我们自会为大王打败敌军!”慕容俊无法安心,内史李洪跟随他走出营外,驻扎在高土丘上。慕舆根率领身边几百名精锐勇士从中军直接向前攻击鹿勃早,李洪从容整顿骑兵队伍返回协助,鹿勃早于是撤退逃走。前燕军队追击四十多里,鹿勃早仅自身逃脱,所率领的士兵几乎全部战死。随后,慕容俊领兵返回蓟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魏主冉闵恢复冉姓,尊奉母亲王氏为皇太后,立妻子董氏为皇后,儿子冉智为皇太子,冉胤、冉明、冉裕都封为王。任命李农为太宰、兼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李农的儿子们都封为县公。冉闵派使者持符节赦免各地驻军,驻军都不听从。

麻秋劝苻洪说:“冉闵、石祗正相互对峙,中原的战乱无法平定。不如先夺取关中,稳固基业后,再向东争夺天下,那时谁能抵挡呢!”苻洪对此深表赞同。不久,麻秋趁宴会用毒酒毒杀苻洪,想吞并他的部众;苻洪的世子苻健抓获麻秋并将其斩。苻洪对苻健说:“我之前没入关,是认为中州能平定;如今不幸被这小子暗算。中州不是你们兄弟能拿下的,我死后,你赶紧入关!”说完就去世了。随后,苻健接替统领部众,于是去掉大都督、大将军、三秦王的称号,沿用晋朝授予的官爵,派叔父苻安前往东晋报丧,同时请求朝廷任命。

后赵新兴王石祗在襄国即位称帝,改年号为永守。任命汝阴王石琨为相国,六夷中占据州郡、手握兵权的人都响应他。石祗任命姚弋仲为右丞相、亲赵王,用特殊礼仪对待他。姚弋仲的儿子姚襄,勇猛且有谋略,士人百姓都爱戴他,众人请求姚弋仲立姚襄为继承人,姚弋仲因姚襄不是长子,所以不同意;请求的人每天有上千,姚弋仲才让姚襄领兵。石祗任命姚襄为骠骑将军、豫州刺史、新昌公。又任命苻健为都督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兖州牧、略阳郡公。夏季,四月,石祗派汝阴王石琨率领十万士兵讨伐冉魏。

这时,魏主冉闵杀死李农及其三个儿子,还有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冉闵派使者到长江边告知东晋:“叛逆胡人扰乱中原,如今已被诛杀;若能共同讨伐残余势力,可派军队前来。”可惜的是东晋朝廷没有回应。

五月,庐江太守袁真攻打冉魏的合肥,攻克城池,俘获当地百姓后返回。

六月,后赵汝阴王石琨进军占据邯郸,镇南将军刘国从繁阳前来与他会合。冉魏卫将军王泰攻打石琨,大败敌军,杀死一万多人。刘国退回繁阳。

当初,段兰在令支去世,段龛接替统领他的部众,趁石氏之乱,率领部落向南迁徙。秋季,七月,段龛领兵向东占据广固,自称齐王。

八月,代郡人赵榼率领三百多家背叛前燕,归附后赵并州刺史张平。前燕主慕容俊将广宁、上谷两郡百姓迁徙到徐无,将代郡百姓迁徙到凡城。

王朗离开长安时,他的司马京兆人杜洪占据长安,自称晋朝征北将军、雍州刺史,任命冯翊人张琚为司马;关西的夷人、汉人都响应他。苻健想夺取长安,又怕杜洪察觉,于是接受后赵授予的官爵。任命赵俱为河内太守,戍守温县;牛夷为安集将军,戍守怀县;在枋头修建宫室,督促百姓种麦子,显示没有西进的意图,有知道内情却不种麦的人,苻健将其处死示众。不久,苻健自称晋朝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任命武威人贾玄硕为左长史,洛阳人梁安为长史,段纯为左司马,辛牢为右司马,京兆人王鱼、安定人程肱、胡文等为军咨祭酒,率领全部部众西进。任命鱼遵为前锋,行进到盟津,修建浮桥渡过黄河。派弟弟辅国将军苻雄率领五千部众从潼关进入,侄子扬武将军苻菁率领七千部众从轵关进入。临别时,苻健握着苻菁的手说:“如果事情不成功,你死在黄河以北,我死在黄河以南,再也见不到了。”渡过黄河后,苻健焚毁浮桥,亲自率领大军跟随苻雄前进。

杜洪听说后,便写信给苻健,言辞傲慢轻蔑。他任命张琚的弟弟张先为征虏将军,率领一万三千部众在潼关以北迎战。张先的军队大败,无奈只好逃回长安。杜洪召集关中所有部众抵抗苻健。杜洪的弟弟杜郁劝他迎接苻健,可惜杜洪不听;杜郁率领自己的部众投降苻健。

苻健派苻雄攻占渭水以北地区。氐族酋长毛受驻守高陵,徐磋驻守好畤,羌族酋长白犊驻守黄白,各有几万部众,他们都斩杀杜洪的使者,派儿子向苻健投降。苻菁、鱼遵所经过的城邑,没有不投降归附的。杜洪恐惧,坚守长安。

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在昌城会合,准备攻打邺城。魏主冉闵亲自领兵迎击,双方在苍亭交战,张贺度等人大败,死亡两万八千人,冉闵追击到阴安斩杀靳豚,将其部众全部俘虏后返回。冉闵的士兵达三十多万,旌旗、钲鼓连绵一百多里,即使是石氏最兴盛时,也无法相比。

前晋朝散骑常侍陇西人辛谧,名声高洁,历经刘氏、石氏统治时期,朝廷征召他都不就任;冉闵备礼征召他为太常。辛谧给冉闵写信,认为:“事物展到极点就会转向反面,达到极致就会陷入危险。君王功业已成,应趁这次大捷,归附晋朝,必定能拥有许由、伯夷那样的清廉名声,享受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随后绝食而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九月,前燕主慕容俊南下攻占冀州,夺取章武、河间。当初,勃海人贾坚,年轻时崇尚气节,在后赵担任殿中督。后赵灭亡后,贾坚离开冉闵返回故乡,拥有几千家部曲。前燕慕容评攻占勃海,派使者招降贾坚,贾坚始终不投降。慕容评与他交战,将其擒获。慕容俊任命慕容评为章武太守,封裕为河间太守。慕容俊和慕容恪都喜爱贾坚的才能。贾坚当时六十多岁,慕容恪听说他擅长射箭,把一头牛放在百步之外测试他。贾坚说:“年轻时能让箭不射中,如今老了,却常常射中。”于是射了两箭,一箭擦着牛脊,一箭蹭着牛腹,箭都贴近牛身,牛毛脱落,上下位置一致,观看的人都佩服他的技艺。慕容俊任命贾坚为乐陵太守,治所设在高城。

苻菁与张先在渭水以北交战,擒获张先,三辅地区的郡县、营垒都投降。冬季,十月,苻健长驱直入抵达长安,杜洪、张琚逃奔司竹。

前燕主慕容俊返回蓟城,留下众将驻守;随后回到龙城,拜谒祖陵宗庙。

十一月,魏主冉闵率领十万骑兵攻打襄国。任命儿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配给一千名投降的胡人作为部下。光禄大夫韦謏劝谏说:“胡、羯都是我们的仇敌,如今他们前来归附,只是苟且保命罢了;万一生变故,后悔都来不及!请诛杀或驱逐投降的胡人,废除单于称号,以防微杜渐。”冉闵正想安抚招纳各胡人部落,于是大怒,诛杀韦謏及其儿子韦伯阳。

十一月甲午日,苻健进入长安,因百姓心系晋朝,于是派参军杜山伯前往建康报捷,同时与桓温建立友好关系。从此秦州、雍州的夷人、汉人都归附苻健。只有后赵凉州刺史石宁占据上邽拒不投降,十二月,苻雄攻打并斩杀石宁。

东晋蔡谟被任命为司徒,三年都不就职;朝廷多次下诏,太后派使者说明旨意,蔡谟始终不接受。于是皇帝亲临殿前,派侍中纪据、黄门郎丁纂征召蔡谟;蔡谟声称病重,派主簿谢攸代为推辞。从早晨到申时,使者往返十多次,蔡谟仍不到场。当时皇帝才八岁,非常疲倦,问身边的人:“被征召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来?亲临殿前的仪式要到什么时候结束?”太后因君臣都疲惫不堪,于是下诏:“如果蔡谟一定不来,就结束朝会。”中军将军殷浩上奏请求罢免吏部尚书江虨的官职。会稽王司马昱下令给有关部门:“蔡谟傲慢违抗君命,没有臣子的礼节。如果君主在上卑躬屈膝,道义在下面无法推行,就不知道该如何治理国家了。”公卿大臣于是上奏:“蔡谟悖逆傲慢,冒犯君主,罪行等同于不守臣道,请将他交付廷尉,依法处置。”蔡谟恐惧,率领子弟穿着丧服到朝廷叩头,自行前往廷尉等待治罪。殷浩想判处蔡谟死刑。恰逢徐州刺史荀羡入朝,殷浩向他询问意见,荀羡说:“蔡公今日处境危险,明日必定会有人效仿齐桓公、晋文公(打着尊王旗号讨伐)。”殷浩于是作罢。朝廷下诏将蔡谟免官为民。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dududu资治通鉴新译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