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劲透身髓
半年后,楚根的八极拳有了模样。
他的身形比同龄孩子高出一个头,肩宽腰窄,手臂和双腿的筋骨线条清晰可见,不再是单薄的少年,而是像棵迎着风长的白杨,透着股挺拔的劲。
这天午后,王伯带着疾风来串门,正好看到楚根在练“八极拳架”。少年跨步、顶肘、冲拳,每一招都如猛虎下山,拳风扫过,院角的柴火堆被吹得簌簌作响。尤其是最后一式“猛虎硬爬山”,楚根纵身向前,右拳猛地砸在那块百斤重的鹅卵石上——
“嘭!”
一声脆响,鹅卵石竟被砸出个浅坑!
王伯手里的旱烟杆“啪嗒”掉在地上,惊得疾风都炸了毛。“这……这力道,怕是比村里最壮的汉子都强了!”他活了大半辈子,见过不少练家子,却从没见过十岁孩子能有这般气力。
楚根收拳而立,气息微微有些急促,但气流很快在体内平复。他能感觉到,拳头砸在石头上时,气流顺着筋骨瞬间爆,像根钢针般穿透了石头表面——这是八极拳“劲透骨髓”的初显,也是他打磨筋骨半年的成果。
“王伯,您看我这拳咋样?”楚根笑着问。
王伯捡起旱烟杆,手还在抖:“好!好!就是太刚了,得小心别伤着自己。”他想起年轻时见过的八极拳高手,劲时如怒龙出海,却也常因刚猛过度伤了内腑,“你那太极不是讲究‘柔’吗?咋不掺着练练?”
楚根心里一动。
是啊,太极与八极,一柔一刚,一圆一方,看似相悖,实则或许能相辅相成。太极的“松沉”能化解八极的刚猛余劲,八极的“刚劲”能弥补太极的爆力不足。前世他练到化劲,正是融合了多家拳法的长处,怎么到了这一世,反倒忘了?
当天晚上,楚根试着在八极拳的桩功里加入太极的“云手”。他站着两仪桩,双手却如抱太极球般缓缓转动,让刚劲中透出一丝柔劲,气流在体内不再是奔腾的洪流,而是刚柔相济的漩涡。
奇妙的事情生了。刚劲不再滞涩,柔劲也不再涣散,两种力道在体内交替流转,竟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圆融感。他打“十字拳”时,拳头前顶的瞬间带着太极的“引进落空”,让刚劲更具穿透力;练“顶肘”时,肘部下沉的弧度藏着太极的“沉劲”,让力道更稳更厚。
“原来如此……”楚根豁然开朗。前世的化劲真谛,不就是“刚柔并济”吗?太极是“体”,八极是“用”,体用结合,方能挥最大威力。
五、拳风渐远
秋末的一天,村里的晒谷场来了个卖艺的武师,自称练过“铁布衫”,能胸口碎大石。村民们都围过去看,那武师运气时鼓起胸膛,让徒弟用大锤砸,果然纹丝不动,引得众人喝彩。
楚根路过时,正好看到武师表演“硬功”,只见他手臂绷紧,让旁人用木棍使劲砸,木棍断了,他的胳膊却没事。
“小兄弟,要不要试试?”武师看到楚根,笑着递过另一根木棍,“随便砸,伤着我算你的。”
楚根看了看他紧绷的手臂,想起八极拳的“铁臂功”练法,摇了摇头:“不必砸,我推您一下就好。”
武师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你这小娃子口气不小!行,你要是能推得我动一步,我这银子就分你一半!”
楚根走到他面前,没有摆架势,只是伸出右手,轻轻按在武师的胸口。他没有用八极的刚劲,反而用了太极的“引进落空”,同时暗中运转八极的“顶劲”,将气流拧成一股细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起!”
他低喝一声,手掌看似轻轻一推,实则将刚柔相济的力道瞬间送出。那武师原本还满脸不屑,突然脸色大变,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下,竟蹬蹬蹬连退三步,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没爬起来。
“你……你这是什么功夫?”武师又惊又骇,看着楚根的眼神像见了鬼。
楚根没说话,转身往家走。阳光洒在他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他能感觉到,体内的气流比以往更加凝练,筋骨里蕴藏的力量,仿佛随时能喷薄而出。
围观的村民都看呆了,半晌才爆出喝彩声。王伯捋着胡须,看着楚根的背影,眼里闪过一丝了然:“这孩子,怕是要走出去了。”
楚根回到院里,继续练拳。八极的刚猛,太极的圆融,在他的招式里渐渐融为一体。拳风呼啸,不再是单纯的刚劲,而是带着一股收放自如的韵律,时而如惊雷炸响,时而如流水潺潺。
楚大山和李秀站在门口,看着儿子的身影在晨光里起伏。他们不懂什么是化劲,什么是体用,只知道儿子的拳越来越有“味道”,像陈年的老酒,初闻辛辣,细品却有回甘。
暮色降临时,楚根收拳而立,对着西方的群山望了一眼。那里云雾缭绕,据说藏着蜀山仙剑派的踪迹。他知道,白杨村的天地太小,装不下他的拳风,也容不下他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
但他不急。
就像这八极拳的力,需先蓄力,再爆。他在白杨村的十年,练太极巩固根基,习八极打磨筋骨,尝百草调理身体,学箭术锻炼准头,都是在“蓄力”。
等到时机成熟,这积累了十年的力量,终将如八极拳的开门一击,势不可挡,震彻天地。
夜风拂过院子,带着草木的清香。楚根摸了摸胸口,那里的气血比来时更加充盈,筋骨里的力量仿佛与天地相连。他知道,自己离真正的“化劲”,又近了一步。而这白杨村的拳风,不过是他走向远方的第一声惊雷。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dududu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