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元符三年,春。
临安城外的“天坛”落成。这座由格物院设计、六界能工巧匠共同建造的祭坛,高九丈九尺,以九州奇石为基,以青铜为栏,坛顶镶嵌着一枚巨大的“九州鼎”模型——象征着中原九州的统一。
这日,天坛周围汇聚了来自各地的代表:白苍苍的女真族长、身着民族服饰的西夏长老、手持佛经的大理僧人、腰悬长剑的蜀山弟子、甚至还有来自南诏国的科技使者……他们代表着人族的各个分支,共同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楚雄身着朴素的国师袍,站在天坛中央,声音透过灵力传遍四方:“自三皇五帝以来,人族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有过辉煌,有过分裂,有过战乱,有过融合。今日,我们在此立下誓言——”
“中原九州,从此一统,国号仍为‘宋’,定都临安。”
“凡人族子民,无论种族、地域、信仰,皆平等相待,共享律法,共沐教化。”
“兴农桑,重格物,开学堂,修水利,让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对外,人族一体,守望相助;对内,友爱互助,和睦相处。若有外敌欺辱,举全族之力共抗之;若有内部纷争,以律法化解之。”
每说一句,天空中的金色巨龙便盘旋一周,出震耳欲聋的龙吟。九州大地的灵脉仿佛受到感召,纷纷向临安汇聚,天坛上的九州鼎模型散出璀璨的光芒,将楚雄的誓言化作法则,烙印在人族的气运之中。
“我,大宋国师楚雄,以天道法身为证,此誓,天地共鉴!”
“我等,谨守此誓!”
万余名代表齐声应和,声音响彻云霄。这一刻,人族的气运彻底凝聚,金色巨龙冲天而起,在六界之间盘旋一周,宣告着人族的崛起。
天界的凌霄宝殿,伏羲望着那条散着磅礴生机的金色巨龙,对太白金星道:“人族的气运,竟已浓厚至此,堪比当年巫妖争霸时的盛况。”
太白金星抚须笑道:“楚雄以百年时间,完成了前人千年未竟之业。他不仅统一了土地,更统一了人心,这份功德,足以让人族气运绵延万载。”
魔界的魔皇宫,蚩尤感受着那股不弱于魔界气运的人族龙气,赤红色的瞳孔中闪过一丝凝重:“这个楚雄,果然不简单。从今往后,告诫魔族,不得轻易踏入人间界,违者,斩!”
妖界的万妖山,东皇太一站在山顶,看着人间界升腾的龙气,对身边的狐妖道:“人族这头沉睡的雄狮,终于醒了。有趣,真有趣。”
鬼界的阎罗殿,酆都大帝翻阅着生死簿,现人族亡魂的“怨气值”骤降,“功德值”飙升,不由感叹:“一统则民安,民安则怨消,怨消则轮回顺。楚雄此举,不仅利在人间,更利在六界啊。”
人间界的变化,在统一之后愈显着。
格物院的分院遍布九州,蒸汽火车在铁轨上呼啸而过,将各地的物资快转运;电报线如同蛛网,让临安的政令一日内便可传至边疆;标准化的度量衡、统一的文字、通用的语言,让各地的交流毫无障碍。
学堂里,各族子弟一起读书写字,争论着格物院的新现;农田里,不同民族的农民一起使用新式农具,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工坊里,工匠们合作研制着更先进的机器,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曾经的“异族”概念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同胞”。一个来自金国的铁匠,会为大宋的士兵打造铠甲;一个来自西夏的医者,会不远千里去救治大理的瘟疫;一个来自大理的学子,会在格物院潜心研究,希望能为“我们人族”造出更厉害的飞船。
这日,楚雄来到西域的“安西都护府”。这里曾是汉人与西域各族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如今却成了“民族团结坊”——汉人商人与西域牧民合伙做生意,西域的歌舞与中原的戏曲同台演出,孩子们在街头用夹杂着各族词汇的“通用语”嬉笑打闹。
都护使是一位名叫阿古拉的蒙古族人,他曾是金国的骑兵,如今却成了大宋的封疆大吏。见到楚雄,他激动地行了个标准的中原礼节:“国师,您看,这里的百姓都说,现在的日子,比以前打仗的时候好上一百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楚雄看着街上和睦的景象,微微一笑:“好的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各族同胞一起挣来的。守住这份和睦,比守住万里江山更重要。”
阿古拉用力点头:“末将明白!谁敢破坏这份和睦,末将第一个不饶他!”
楚雄拍了拍他的肩膀,神念掠过西域的大地。他能感觉到,这里的灵脉与人族气运紧密相连,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融合”的道韵。这便是他想要的人间——不是靠武力征服的统一,而是靠民心凝聚的大同。
第三章六界震动,人族立威
人族的崛起,不可避免地触动了六界的既有格局。
一些习惯了将人族视为“血食”“奴隶”的势力,开始感到不安。当其冲的,便是盘踞在“黑风渊”的妖族。这些妖族世代以劫掠人间为生,尤其喜欢捕捉人族孩童修炼邪术,以往蜀山弟子虽多次围剿,却因地处偏僻,难以根治。
统一后的第三年,黑风渊的妖王再次出手,一夜之间掠走了西域三城的百名孩童,留下狂言:“人族小儿,不过是我等的点心。若识相,每月献上千名孩童,否则,踏平临安!”
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怒。岳风请命出征,却被楚雄拦住。
“黑风渊地势险要,妖族擅长隐匿,大军前往,只会打草惊蛇。”楚雄道,“且让他们再嚣张几日。”
他没有调动一兵一卒,只是让人将此事传遍六界,尤其是妖族聚集的万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