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本源:盘古心启大罗途
第一章神农谷里,生命源初
仙剑世界的南疆深处,藏着一处凡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抵达的秘境——神农谷。谷中没有四季更迭,只有永恒的生机:千年古木的根系暴露在地表,却仍在不断抽出新芽;溪流中流淌的不是清水,而是能让枯骨生肉的“活泉”;甚至连空气中都漂浮着淡绿色的光点,那是最精纯的生命元气。
楚雄踏着活泉的水汽,步入谷中。他的十二品气花在头顶缓缓旋转,散逸的混沌之气与谷中的生命元气交融,竟在身后拖出一道由嫩芽组成的轨迹。此行他并非为求药,而是为了拜访那位传说中尝百草、创医药的创世大神——神农。
“你的气中,藏着‘生’与‘灭’的平衡,倒是有趣。”一道温和的声音在谷中响起,不辨方位,却清晰地传入楚雄耳中。循声望去,只见一株通天巨树的树干上,坐着一位身披草叶、面容古朴的老者,他的指尖正捏着一株紫色的毒草,草叶上的毒液在他掌心化作晶莹的露珠。
“晚辈楚雄,求见神农大神,为的是‘生命本源’。”楚雄躬身行礼,不卑不亢,“晚辈开创的草木丹道,虽能调和药性,却始终差了一丝‘万物自生’的真谛,想来大神的本源中,藏着答案。”
神农微微一笑,将掌心的露珠弹向楚雄:“本源不可轻传,但可与你‘交流’。你以新道换本源,我亦想看看,你这融万气为混沌的法门,能否让老朽的生命之道,多一分‘韧’性。”
露珠落入楚雄掌心,瞬间化作一道暖流涌入体内。那是神农的一丝生命本源,带着亿万生灵的呼吸、千万草木的枯荣,其中既有药草的温和,也有毒草的暴烈,却在最深处藏着一股“生生不息”的意志——哪怕经历灭顶之灾,也能留下复苏的火种。
楚雄没有保留,运转《混元无极练气篇》,引动十二品气花中的混沌之气,化作一道灰蒙蒙的气流,飞向神农。这道气流中,藏着他对种后天元气的理解,尤其是“生机气”与“劫煞气”的平衡之妙。
神农吸入混沌气流,眼中闪过一丝惊叹:“原来‘生’不必避‘灭’,两者相融,反而能生出更强的韧性……好一个混元无极!”
交流完毕,楚雄体内的神农本源与自身气花开始共鸣,草木丹道的瓶颈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真正的“生命”不是温室中的娇花,而是能在绝境中扎根的野草。而神农谷的活泉,似乎也比以往更加清澈,谷中甚至长出了一株从未见过的“混沌草”,叶呈灰蒙,却能同时吸收生机与死气。
第二章伏羲陵前,智慧光生
离开神农谷,楚雄一路向东,来到陈州城外的伏羲陵。与神农谷的生机勃勃不同,这里只有一片苍茫的石林,石林的每一块石头上,都刻着古老的符文,符文组合成星图、卦象,隐隐与天地星辰对应,散着“知往鉴来”的玄妙气息。
伏羲,创世三皇之一,创八卦、明数理,是智慧与规则的化身。楚雄站在陵前,望着那块最高的石碑——碑上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简单的“一”字,却仿佛蕴含着天地间所有的道理。
“你携神农生机而来,却不带半分浮躁,难得。”石碑上的“一”字突然亮起,化作一道虚影,虚影身披兽皮,手持蓍草,正是伏羲的法相。“你的符道,以‘文’载‘道’,与吾之八卦同源,却少了一丝‘推演’的极致。”
“晚辈求大神一丝智慧本源,”楚雄取出万符幡,幡上符文流转,组成一个微型的六界图,“晚辈的符法能定乾坤、护众生,却无法真正‘预见’未来的变数,想来大神的本源中,藏着‘知变’的真谛。”
伏羲法相微微一笑,将手中的蓍草抛向楚雄:“吾之智慧,不在‘预知’,而在‘推演’——从已知推未知,从表象见本质。你以混沌气换本源,吾亦想看看,你那融万气的法门,能否让八卦推演,多一分‘变数’的包容。”
蓍草落入楚雄手中,化作一道青光融入他的识海。那是伏羲的一丝智慧本源,带着八卦推演的精密、星图运转的规律,其中既有“数”的严谨,也有“变”的灵动,最深处藏着一股“洞悉本源”的意志——无论表象如何复杂,总能抓住最核心的脉络。
楚雄引动神花中的符道感悟,化作一道金色的符文洪流,注入伏羲法相。这道洪流中,藏着他对六界符法的理解,尤其是万符幡灵“小符”自行演化符文的智慧,其中既有规则的严谨,也有灵智的随机。
伏羲法相吸收符文洪流,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原来规则并非一成不变,融入灵智的‘随机’,反而能让推演更加圆满……”话音未落,石林的星图突然生变化,原本固定的卦象之间,多出了无数细小的连接线,让整个星图的推演能力,凭空提升了数倍。
而楚雄的识海,因伏羲本源的融入,变得一片清明。他看万符幡上的符文,不再是孤立的“文”,而是能相互推演的“理”;他观天地星辰,竟能隐约看到其运行的轨迹变化。符道的“变”之境,就此打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章女娲庙中,造化意显
集齐神农的生命本源、伏羲的智慧本源,楚雄的下一站,是苗疆的女娲庙。庙虽不大,却终年被一股柔和的白光笼罩,庙中的女娲石像,手持蛇杖,面容慈悲,仿佛在注视着世间所有的生灵。
女娲,创世三皇之一,捏土造人、炼石补天,是造化与慈悲的化身。楚雄站在石像前,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气息——那是与他草木丹道中“育生”之术同源,却更加磅礴、纯粹的“造化之力”。
“你携神农之生、伏羲之智而来,离‘全’只差一步。”石像的眼中闪过一丝灵光,女娲的声音温柔却威严,“你的草木丹道能活死人、肉白骨,却少了一丝‘创造’的本源——你能修复,却难‘无中生有’。”
“晚辈求大神一丝造化本源,”楚雄取出一枚最完美的“百草归一丹”,丹药透明,内有微型百草园流转,“晚辈的丹法能调和草木之性,却无法真正‘创造’新的生灵,想来大神的本源中,藏着‘造物’的真谛。”
女娲石像抬手,一滴七彩的水珠从指尖滴落,悬浮在楚雄面前:“吾之造化,不在‘造’,而在‘育’——赋予生灵自我成长的可能,而非一成不变的傀儡。你以丹道真意换本源,吾亦想看看,你那草木丹道的‘顺性’之理,能否让吾之造化,多一分‘自然’的韵味。”
水珠落入楚雄掌心,化作一道七彩流光融入他的丹田。那是女娲的一丝造化本源,带着捏土造人的神奇、炼石补天的磅礴,其中既有“形”的塑造,也有“灵”的赋予,最深处藏着一股“包容万象”的意志——无论生灵形态如何,都能给予其生存的空间。
楚雄引动精花中的草木丹道感悟,化作一道青绿色的生机洪流,注入女娲石像。这道洪流中,藏着他对“顺性而为”的理解,尤其是让草木精魂自主生长的法门,其中既有“育”的温和,也有“放”的洒脱。
女娲石像吸收生机洪流,周身的白光愈柔和:“原来‘造化’不必刻意雕琢,顺应其性,反而能生出更多彩的生灵……”庙外的苗疆土地上,突然长出一片五彩的花海,花海中的花朵会随着蝴蝶的飞舞而改变颜色,充满了自然的灵动。
而楚雄的丹田中,三丝本源终于齐聚:神农的生命本源如绿芽,伏羲的智慧本源如青焰,女娲的造化本源如彩流,三者围绕着混元无极祖炁旋转,隐隐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只差最后一步,便能熔炼归一。
第四章盘古之心,本源归源
蜀山之巅,锁妖塔旁,有一处终年被罡风环绕的禁地。禁地中央,悬浮着一颗巨大的晶石,晶石呈混沌色,表面流淌着与天地同频的脉动,正是仙剑世界的核心——盘古之心。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身躯化作山川河流,元神化作天地规则,而这颗心,则留存下来,成为世界运转的枢纽,蕴含着盘古开天的无上伟力。
楚雄踏入禁地,罡风在他周身自动分开——三皇本源散逸的气息,让这方世界的本源之地,对他生出了天然的亲近。他走到盘古之心前,感受着那颗“心脏”的跳动,每一次跳动,都让仙剑世界的灵气更加活跃。
“三皇本源,本是盘古精气神所化,今日,便让其重归本源。”
楚雄盘坐在盘古之心前,运转混元无极大道,将神农的生命本源、伏羲的智慧本源、女娲的造化本源缓缓引出体内。三丝本源在空中漂浮,绿光、青光、彩光相互映照,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