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丹阳城
丹阳也算是境北的城镇,看了镜城极其周边诸个大小城郡,再目睹丹阳城的景象,完全是极致的反差。
城外沿着城墙搭建了望不到头的帐篷,里面稀稀落落有一些流民,寒冬腊月衣不蔽体蓬头垢面,让人分不出男女老幼,一个个蜷缩着身子缩在墙根处。
没想到,丹阳城已经这麽多逃难来的人了。
“哪里来的这麽多流民?”薛康随便问了一个从城内出来的旅人。
“入冬的时候,丹阳这鬼地方也不知怎麽的连续下了将近一个月的暴雨,冲毁了许多周围村庄,现在寒天腊月,又连连降雪,这些人没房子没吃的,就都聚到丹阳城来。城里头更多呢。”那人摇头,连连叹息,“往年大冬天,只下雪,都不见几场雨。今年也不知怎麽了,天气怪得很。”
天气无常,也是没法子的事啊。
一行人入了城,果然进了城门後,看见内城墙边上也都搭建了帐篷,一眼望不到头。
他们驻足观看时,一对官兵走了过来,“让开让开,别挡道。”
三人自觉地避开了些。
官兵分了两拨,一拨往城外走去,一拨往棚子里走去,然後拿着大铜锣敲打起来,“都过来,全部都过来。”
蹲在墙根的流民听见响儿,都慢慢起身挪过去。
“新来的能干活的,今天还是一样,来我这里登记。剩下的,”那人顿了一下,指着身边的一个官兵,“哪个会纺布的,会搓线的,搓绳儿的,缝衣服的,不管男女老幼,都来他这里登记。”
“官爷,小人是新来的。我想问一下,您这儿登记是去干什麽的。”
“出去盖房子或者留在城里修城墙。”
“多少钱一天?”
“一天三顿饭,还有十文工钱。”
“这麽少。”
那人小声嘀咕着,被官兵听见了,那官兵立刻提高了嗓门,“嘿,你还嫌少,知道现在丹阳城粮食多贵吗?给你三顿饭就不错了。知道这房子是干什麽的吗,跟大家打听打听,你爱干不干,不干拉倒。”
旁边有个瘦小的干巴老妇扯了扯他的衣袖,“快别乱说了。这盖的房子,是给我们这些逃难来的安家的。就在城外头不远。你要是不去出力做工,到时候这房子盖好了分房子可就轮不到了。”
“是给我们的?”他长这麽大还没听过朝廷还能给他们这些流民建房子的。
“正是呢,不给钱都要去。”老妇人说完,看向官兵,“官爷,老妇人搓线织布都会,我可以登记不?”
“可以。这个活轻松,管饭,一天五文。”
“哎,谢谢官爷。”
“愿意干活的都来这里登记。”
以工代赈,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三人找了个干净便宜的客栈住下,闲来无事便和客栈老板娘闲聊,打听这丹阳城的情况。
原来这次丹阳城赈灾,朝廷特意下旨,让镜城郡守秦尧亲自负责赈灾。秦尧一来,就是带着大量的米粮进城的,但是她并没有直接发放,而是发布公告,要以工代赈。
她让一部分人去修城墙,然後找人选址,在城外一片高地处规划为民衆安置区,让一部分去建房子。只有参与修城墙或者建房子的家庭,最後才能分到房子。最近又有一批新物资运过来了,除了粮草丶冬衣成衣,还有一些麻布之类的,因此又找人做工。
每个参与劳动的,除了管饭和领取工钱,都会发一套衣服。如此,来年修城墙的大笔费用省下来了,也能赈灾了。做工分了工,基本所有流民不管男女老幼,都有事情做,不至于无所事事,闲则生变。
薛康几人投宿在城中一家客栈里,客栈老板是个女子,很是热情,再加上这时候客人少,对他们更是无微不至。
“这赈灾,如果不干活就没吃的吗?”三人下来吃饭时,和老板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