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桂死亡的真相,像一块石头压在墨兰心底。
但她面上丝毫不显,更不会对任何人提起。
那个在热河行宫出生的男孩,按照齿序,算是胤禛的第四子。
胤禛给他取名弘历。
名字已然上了皇室玉碟,尽管过程低调,但终究是有了名分的阿哥。
墨兰冷静地权衡着利弊。
这孩子没了生母,无依无靠。
若此时自己这个嫡福晋能对他施以援手,悉心照拂,将来或许能赢得这孩子几分真心。
弘昐若能有一个记在她名下,与她亲近的兄弟作为臂膀,总好过多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种种考量之下,墨兰吩咐芳若,派两个稳妥可靠的嬷嬷和丫鬟去行宫,专门照料弘历的饮食起居。
一应用度皆按阿哥份例,不得怠慢。
这件事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小石子,激起些许涟漪后便迅沉寂下去。
王府中无人再公开谈论那个死去的宫女李金桂,也没人过多关注这个突然多出来的四阿哥。
墨兰的日常生活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胤禛来时,她便扮演好贤惠妻子的角色,替他打理琐事,关心起居。
若察觉他因前朝事务烦闷,她便温言开解,或是静静地陪在一旁。
若他心情尚可,她也会适时流露出小女儿的情态,撒娇依赖。
她将分寸拿捏得极准,使得胤禛对她的好感度始终稳固在【】的高位。
而另一头,与年世兰的明争暗斗,也从未真正停歇。
经过这些时日的较量和站队,王府内宅的格局已经十分清晰。
俨然分成了两大阵营。
墨兰这边,牢牢维系着生下三阿哥的李静言和育有昭慧格格的齐月宾。
年世兰那边,则拉拢了性子更活络、家世稍逊的费云烟。
至于同样新入府的冯若昭,因不肯依附年世兰,又偏偏被安排住在琪华阁的偏殿,便成了年世兰重点磋磨的对象。
年世兰刁难冯若昭的手段,多是些上不得台面却足够烦人的细碎功夫。
比如,借着侧福晋的身份压冯若昭,让她在太阳最毒的时候,站在烈日下抄写女则女训。
又例如,克扣她的份例,衣衫布料常是短缺的,每日的膳食,也时常是冷的、馊的。
更有甚者,年世兰借着调教冯若昭服侍王爷的功夫,竟让冯若昭日日来她房中伺候,端茶倒水,捏肩捶腿,竟是驱之如婢。
冯若昭位份低,又住在年世兰眼皮子底下,多数时候只能默默忍受。
墨兰看在眼里,暗地里会设法帮衬一二。
有时是借着核对份例的由头,让齐月宾暗中给冯若昭那边拨些好的衣料吃食;
有时是让自己小厨房做了点心,以赏赐的名义给冯若昭送去;
或是当冯若昭被年世兰当众言语刻薄时,出面打个圆场。
但因冯若昭毕竟与年世兰同住一院,墨兰也不好将维护做得太过明显,无法完全护她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