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偏好:宏观微观自然摄影丶极简主义建筑丶猫科动物
质量控制与记录。
严格记录易小天对每种食物的摄入量及反应。数据用于优化下周食谱。
例如,发现鸡肉铺接受度仅65%,故从主食清单中移除。
应急方案:保温袋常备一份备用食物,以应对赵朗式突发投喂或其他意外。
赵朗并未完全退出,但他的角色转变了。
他不再试图主导“投喂”,而是变成了一个偶尔出现的丶吵闹的环境丰富化因素。
他有时会带来一些稀奇古怪但无害的小玩意。
一个彩色的橡皮球。
一个亮晶晶的钥匙扣。
或者只是过来大声讲个蹩脚的笑话,试图逗易小天笑,但通常失败。
易小天对他的态度是:容忍他的存在,接受他带来的“玩具”(研究一会儿後通常弃置一旁),但坚决拒绝他的任何食物。
他的目光和期待,只锁定在下午四点半那个修长而准时出现的身影上。
春意渐褪,夏息初醒,午後的阳光已有了几分明烈,却还不至灼人,温润透亮如琥珀色的蜜,静静漫进这条狭窄的老巷。
每天下午四点三十分,严序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巷口。
他找到了最优的“岗哨”姿势,微微斜倚着墙壁,一条长腿微曲。
这个姿势既保持了警觉,又能适度放松,符合人体工学。
他的手里通常拿着一份文件或平板电脑。
但他的注意力分配模式已经优化:70%处理工作,30%用于环境监控。
主要是扫描报刊亭方向的动静,确认易小天的状态。
而在报刊亭那条缝隙後,易小天的“值守”也同样准时。
确认严序到来後,他会滑出来,直奔“贡品”木箱。
今天带来的是牛肉脯和苹果块,以及一本宏大的摄影集《微观下的雪花晶体》。
易小天熟练地捞起食物,这一次,他没有任何犹豫。
他抱着食物和书,径直走到报刊亭外墙根下,那片被阳光晒得温热的“新据点”坐了下来。
这个位置,离严序还有七八米远,但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跨越。
从绝对安全区进入了共享空间。
他背靠着木板墙,小口咬着牛肉,两条瘦弱的腿蜷缩着,巨大的画册摊在膝头。
阳光把他乱糟糟的头发照得毛茸茸的。
他伸出手指,极其轻地触摸着书页上那些冰晶的图片,看到奇特形状时,眼睛会睁得特别大,发出极轻的“呵”气声。
严序的目光擡起,扫描到了这一幕。
日志更新。
目标A行为模式稳定优化。
进食与活动范围扩展至“阳光区”。
对复杂视觉图案的兴趣持续增强。
环境适应性评估:良好。
但记录之後,他的目光并未立刻移开。
他看着阳光里那个小小的,专注于雪花世界的侧影,看着他那般珍惜地抚摸书页的样子。
巷子里很安静,只有远处模糊的车声,以及易小天翻动书页时发出的哗啦——哗啦——的清脆声响。
这声音像一种独特的白噪音,奇异地中和了巷子的寂静。
突然,易小天的动作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