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之前听妹妹说过任四小姐十分得任老夫人喜爱,今天看来果真如此,否则也不会将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四小姐来办。安亲王世子周永晟微微敛目,任四小姐去过他家里做客,只是他对她却没有什么印象。
&esp;&esp;一时之间他却想不起来这任四小姐是什么模样,这样一来倒像是他以貌取人。周永晟拿起茶碗来喝茶,刚要说起秦大人有意将赈灾之事上禀朝廷,就听外面一阵脚步声,周永晟身边的小厮进来低声禀告,“秦大人遣人过来问。”边说边抬起头看任延凤。
&esp;&esp;周永晟站起身稍稍走开一些,那小厮将话原原本本地说了。
&esp;&esp;周永晟蹙起眉头,看了任延凤一眼,缓缓开口,“有件事麻烦任兄问问清楚,为何街面上有灾民说任家今天要见了秦大人和我才会施米?”
&esp;&esp;任延凤听得这话不由地一僵,张开嘴还没出声,外面便传来一声惊呼。
&esp;&esp;门豁然之间打开,一人怒中带惊,头上的牡丹花随着动作落在地上。
&esp;&esp;错算(上)
&esp;&esp;安亲王世子周永晟对任四小姐印象实在不深刻,京城中有不少有才气的小姐,任四小姐不在其中,也有不少贤明在外的,不论是说大贤、小贤任四小姐的名讳都不会被人提起,至于漂亮……他身边这样的女子实在太多,他也记不过来。
&esp;&esp;这一次京城施米的事才让他注意这位四小姐,这一次是肯定不能忘记了。
&esp;&esp;养在闺中的小姐,不顾教引嬷嬷的拉扯,就闯进屋子里,怒气冲冲的表情不加遮掩,不顾自己的妆容,连头上戴的牡丹花都掉落在地上,气势仍旧未受挫,开口就道:“一定是有人诬陷。”
&esp;&esp;任延凤不停地冲四小姐使眼色。
&esp;&esp;大家闺秀哪里能这样唐突,就这样出现在安亲王世子面前,就算两家稍稍连着些亲,也不能这样不管不顾地……他阅过女人无数,就没有这样的举止能讨得男人欢喜的。
&esp;&esp;任延凤急忙咳嗽两声,“世子莫怪,我四妹妹就是这样率直。”率直的人向来都是单纯比较好相处。
&esp;&esp;周永晟脸上的表情微微缓和。
&esp;&esp;任四小姐又道:“我准备的米粮那么多,怎么可能还用等着朝廷里来人才肯施米?那些刁民一定是受了别人挑唆,拿了别人好处,才红口白牙地诬陷我。”
&esp;&esp;周永晟看看任四小姐。
&esp;&esp;任延凤道:“这件事不用急,只要让人去问清楚……”
&esp;&esp;任四小姐冷哼一声,“还用问清楚,定是那些人眼红我们家才这样做的,不过是施米,这点银钱算什么。”
&esp;&esp;看来不止是率直,还自大、冲动又心思复杂。
&esp;&esp;任延凤顿时没有了可替妹妹遮掩的办法,可是现在让教引嬷嬷将妹妹领下去,妹妹少不了不愿意还要让世子看了笑话,“我妹妹不过是不忍心看着灾民没有米粮,心存善念,这才施米出去。”
&esp;&esp;单纯是心存善念?却一味地和别人攀比,买这么多米粮,做了那么大的排场,将别人都比了下去……周永晟微微思量。
&esp;&esp;任四小姐笑道:“我家还舍不起这些米不成?”
&esp;&esp;果不其然。
&esp;&esp;“既然如此,”周永晟淡淡地开口,“四小姐就该照你所说的,一心一意舍米救人才好。”
&esp;&esp;这话听起来怎么那样刺耳。
&esp;&esp;任四小姐挺直了脊背,“那是自然。”
&esp;&esp;周永晟站起身,向任延凤道:“我还有公务在身,不便久留。”
&esp;&esp;看着周永晟的背影,任四小姐咬住嘴唇,使劲地跺跺脚,等到周永晟走出了院子,任四小姐道:“他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是一心一意施米救人,还是为了什么不成?自大、狂妄,还以为谁会稀罕……”
&esp;&esp;……
&esp;&esp;容华在老夫人屋子里听二老爷的人从外面带消息回来,“朝廷派了秦大人和安亲王世子查看灾情,秦大人本来今天会去看我们施米的米棚,谁知道却有流言传出来,说我们家和常宁伯家为了应对钦差,将米粮要压到钦差来时才会发放。”
&esp;&esp;本来是好心施米却要落得个欺瞒朝廷的罪名。
&esp;&esp;二太太看向容华,她倒是没想到京城会闹出这样的动静,这样倒让她为难了,这副担子万一老夫人交到她手上,她是痛快地担起来好,还是要推脱一番?在府里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事她也经历了不少,这施米的小事本来就是积德行善,虽然难免劳神,容华已经做了大半,三太太和她又早已经算计好了,做起来应该轻松得很,不过就算是接过来也要给容华一个教训,省得让她不懂得事理。
&esp;&esp;容华飞快地看了二太太一眼,微微一笑,“以前咱们家里也做过不少善事的,这一次只要还像往常一样,众目睽睽之下,有些流言自然就会不攻自破。”
&esp;&esp;薛二太太道:“容华说的对,有些不过就是别人乱传的,若没有好心肠,谁也不会想要行善事,传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真假,不需要为自己辩驳,关键是米粮要准备好,有始有终才不会让人生出许多闲话来。”
&esp;&esp;不愧是二太太,帮着老夫人管家这么久,也能说出许多道理,尤其是这样一番解释,米粮就成了关键。
&esp;&esp;老夫人果然问起,“米粮筹备的如何了?”
&esp;&esp;这还真的难住了她。
&esp;&esp;京城里的屯粮大多是留着卖高价,商家知道要在关键时刻出手,再加上常宁伯四小姐广施米博名声,正常的渠道几乎是买不到米粮的。
&esp;&esp;更何况她从来没接触过商贾,更不知道其中的门道,只有依靠四叔父,只可惜四叔父认识的商贾怎么也不肯卖手中存粮。
&esp;&esp;三婶本来是言之凿凿,她娘家弟弟肯定会想办法买够米粮,谁知道昨天晚上来她屋里说,之前联系的卖家不肯卖了。祖母让人将家里屯的米粮都送来,陈妈妈又来说,舅舅从奉天来了,说不定会用到米粮,暂时不能送过来。
&esp;&esp;几条路一下子都封死了,让她去哪里买粮回来。
&esp;&esp;二太太是瞅准了她找不到办法解决。
&esp;&esp;容华沉吟着还没说话,就听外面有丫鬟道:“三太太来了。”
&esp;&esp;容华不由得心里一动。
&esp;&esp;三太太平日里总爱在头上戴一圈细宝石做的发钗,虽然好看戴起来却很费事,今天三太太头上却没戴这些发钗,可见是形色匆忙,进到屋子里一眼就盯住了容华,生怕她一下子跑掉似的。
&esp;&esp;三太太给老夫人请了安,看看一旁的二太太,便急急开口,“容华,你跟商贾买了米?”
&esp;&esp;容华点点头,“眼见家里的米粮就不够用了,四叔找来的商贾正好手里有米粮,四叔和我好不容易将价格谈好了,明天就可以交钱提米粮出来。”
&esp;&esp;三太太听到一丝希望,“还没有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