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在历朝历代假冒国家意识的那些年晋江 > 第55章 学习嘛不丢人 55(第2页)

第55章 学习嘛不丢人 55(第2页)

在这个时代师者的地位很高,他要是正式入学,那就真的低左相一头了。

“人生在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1,你现在不学习,以後就没有机会了。”

‘秦’擡手在画面上点了一下,变出一些浅金色的字样收录进了她手中的书本,她最喜欢的就是盯着各个学校里的化学班或者化学实验室看,时不时地就能看见惊喜。

她一般都会把那些冒出来的新点子收进书里,指不定哪天就能用到了。

而吕不韦听见‘秦’所说过的话,反复咀嚼这句话,其中所蕴含的道理狠狠动摇了他的心。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秦’所露出的态度,以及他总觉得她在暗示什麽,作为距离秦王最近的灵,她所说的无疑值得仔细推敲。

“不韦会仔细考虑这个提议的,或许寻了空闲时间便可去往学校一观。”

“嗯,不急,你还是先想想怎麽解释字典的事吧。”

吕不韦:……

一些死去的糗事开始攻击他,他真的开始想,明日再找个什麽借口进宫一趟呢。

想着想着吕不韦就把视线放到了郑国手上,郑国为了能看见最高清的秦国地图,此事左手按在字典上,右手提着毛笔在纸张上写着什麽。

姿势是有些别扭,但他下笔的时候比之前更加自信了,之前对着那些抽象线条不管有什麽打算,後面都要加上一句一切到了实地再进行考量。

现在有了这八方无死角的舆图,甚至还是立体的,他落笔的时候就更有自信了,一些不那麽重要的现在就能决定,特别重要的也可以等到了现场考察过再说。

郑国想着这字典可真是好东西啊,要是韩国也有字典,是不是就也能看见国灵,是不是做某些事就更方便些了呢。

他不知道这字典为何生效,也不妨碍他偶尔妄想一下。

挑灯奋战许久,到了後面甚至是‘秦’捏了光球出来增加房间内的亮度,起码在两个人眼里这间房间的亮度是增加了。

而外人眼里……吕不韦夫人已经催了两次,让两人早些休息,灯光昏黄硬要看书对眼睛不好。

吕不韦思量着没有和自己夫人解释,只是安抚她早些去休息,自己再帮着郑国看会儿那征调令的问题就去睡。

实际上两人一国凑在一起又讨论了一炷香的时间,郑国才一副收获颇丰的表情开始收拾桌面上的东西。

‘秦’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离开了,而吕不韦也已经想好了找什麽借口再入宫,他问郑国:“可是修改好了?”

“正是,就是这些了。”郑国捧着一叠纸递给了吕不韦,放手的时候他还有点不舍,以前在韩国的时候他用的都是竹简,还未用过这样如细绢般的纸张,光滑白皙还轻薄。

最重要的是听说造价不高,在咸阳城很是流行,不过目前産量也一般,其他国家只有贵族才会买这些纸用。

他以前见过,却也没有用过,真正用上纸张还是他住进了丞相府之後的事。

吕不韦作揖感谢,面子情做的足足的,郑国本人也感受到了礼遇,个人心中对于吕不韦的评价也很高。

“那郑先生就回院里休息吧,不韦也要去休息了。”

在吕不韦要走的时候,郑国才迟疑着开口:“吕相请留步,小人还有一个疑问……”

“请问。”吕不韦停下脚步,做出认真聆听状。

“不知小人明日是否有幸再次见到国灵……”他说了一半怕吕不韦多想,就解释道,“吕相您也知道,小人志向不高,也就喜欢这些东西,如果能聆听国灵一两句指点,那也是死而无憾的。”

吕不韦心里明白啊,这哪里是想听指点,就是想再次见识那俯视角度的大地。

他也想看,以那种角度看下去,壮阔无边的土地,奔腾的江河,壮志雄心很轻易地就涌上心头。

不管看多少次也都还会被震撼到,这就是神灵地视角吗?

但这不是他能决定的,他也只是含含糊糊地糊弄过去了,并没有给予肯定的答复。

-----------------------

作者有话说:写到这里作者打开了风景纪录片,以俯视的角度看风景是真的爽~万分解压!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自于“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出自中国近代维新派丶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啓超的《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

关于算盘,各有说法

清代数学家梅啓照等人认为,算盘起源于我国的东汉丶南北朝时期。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曾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着录了14种算法,第13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後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我国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近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数术记遗》中所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後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人则认为,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时已被普遍使用。其根据是,元代的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中,曾引用当时的谚语形容奴仆:“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後人称此为“三珠戏语”。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这说明当时的算盘在民间已经很普及。而宋末元初时期的刘因在《静穆先生文集》一书中也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有力证明。此外,在《元曲选》“庞居土误放来生债”一节中也曾提到“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到明朝时,永乐年间编纂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丶尺寸:“算盘式:一尺二寸长,四寸二分大。框六分厚,九分大,……线上二子,一寸一分;线下五子,三寸一分。长短大小,看子而做。”此外还出现了徐心鲁的《算珠算法》丶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丶柯尚迁的《数学通轨》丶朱载堉的《算学新说》等介绍珠算用法的着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地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有专家认为,算盘应该起源于唐朝丶流行于宋朝。其依据是,在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而且1921年,在我国河北巨鹿县曾经出土了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虽然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的算珠毫无二致

感谢在2024-05-1111:45:56~2024-05-1120:44: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449757514瓶;艾米丽丝兰黛10瓶;云白白5瓶;吾问无为谓丶许家夫人丶冰叶丶Ichliebeihn。丶墨笔还魂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