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正好,澄澈的天光如同被水洗过一般,洒在临城的每一寸土地上。经过三天的整顿,军营内外早已没了兵变后的混乱,取而代之的是一派井然有序的新气象。而这一天,注定是临城历史上值得被铭记的日子——马小丑要在城门楼上,正式宣告自立门户,执掌临城、沙河两县的命运。
这三天里,马小丑几乎没有合过眼。稳定军心只是第一步,要真正站稳脚跟,还需得到地方乡绅、商户和百姓的全面支持。他先是让李四狗带着精锐部队,分头前往沙河两县的主要乡镇,安抚当地百姓,肃清赵老歪的残余势力——那些曾经依附赵老歪作威作福的保长、乡丁,要么被依法处置,要么主动缴械投降,沙河两县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与此同时,苏玉婷充分挥了她善于协调的才能,亲自登门拜访临城和沙河的乡绅、商会会长。这些人原本对兵变后的局势忧心忡忡,担心新的统治者会像赵老歪一样横征暴敛。但苏玉婷详细阐述了马小丑的治理理念和即将颁布的新政,承诺会保护乡绅商户的合法权益,鼓励商业展,还带来了马小丑亲笔书写的邀请函,请他们出席今日的宣告仪式。
林婉清则协助马小丑完善新政的每一个细节。她出身书香门第,深知百姓的疾苦,在起草“减免赋税”条款时,她特意核算了临城和沙河的历年赋税记录,确保减免三成后,既能减轻百姓负担,又能保证军营和地方治理的基本开支;在“兴修水利”方面,她回忆起父亲曾经整理的地方水利资料,标注出几处亟待修缮的古渠和易旱易涝的农田,为后续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而“开办学堂”的提议,更是她和马小丑反复商议的结果——乱世之中,只有让孩子读书识字,才能真正改变地方的落后面貌。
城门楼早已被精心布置过。原本陈旧的城楼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木质的栏杆重新刷了红漆,显得格外醒目。城楼中央,悬挂着一面崭新的旗帜——那是苏玉婷特意请临城最有名的绣娘,用上等的红色绸缎和金色丝线加急绣制而成的。旗帜长三丈、宽两丈,红色的绸缎如同燃烧的火焰,象征着新生和希望;“临城保安军”五个大字用金色丝线绣成,字体雄浑有力,是马小丑亲自题写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旗帜的两侧,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绸,城楼下的街道两旁,摆满了百姓们自送来的红灯笼,从城门一直延伸到街尾,如同一条红色的长龙,喜庆而庄重。街道上早已人山人海,临城的百姓几乎倾城而出,还有不少沙河两县的百姓,特意赶了几十里路前来观看。大家脸上都带着期待和好奇,议论声嗡嗡作响,如同夏日里的蝉鸣。
“听说马司令要自立门户,以后咱们临城就归他管了?”
“是啊!听说他把赵老歪关起来了,还杀了王二麻子那些坏蛋,真是大快人心!”
“不知道他会颁布什么政策,希望别像赵老歪那样,赋税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觉得马司令是个好人!上次我儿子在军营外被老兵欺负,就是他出面解围的,还补了我儿子被克扣的军饷!”
人群中,有白苍苍的老人,有扛着锄头的农民,有穿着长衫的商户,还有蹦蹦跳跳的孩子。大家的目光都紧紧盯着城门楼的入口,等待着马小丑的出现。
辰时三刻,随着三声震天的礼炮响起,城门楼两侧的士兵们整齐地举起了步枪,枪口朝天,出了清脆的鸣响。这是宣告仪式开始的信号,街道上的议论声瞬间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城门楼的台阶上。
马小丑身着一身量身定做的深灰色军装,缓步走上城门楼。这套军装是城里最好的裁缝连夜赶制的,面料是从外地运来的上等细布,质地柔软却挺括,肩章上绣着银色的五角星,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腰间佩着那把立下赫赫战功的手枪,枪套是黑色的牛皮制成,上面精心雕刻着缠枝莲纹,既不失威严,又透着几分精致。
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所有人的心跳上。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勾勒出清晰的轮廓,眼神深邃而明亮,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担当。跟在他身后的,是李四狗、张大壮、赵虎、钱豹等核心将领,他们身着统一的军装,精神抖擞,目光锐利,如同守护在王者身边的勇士。
林婉清和苏玉婷也站在城门楼的一侧。林婉清穿着一身素雅的浅蓝色衣裙,头挽成一个简单的髻,插着一支玉簪,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神中满是对马小丑的支持和骄傲;苏玉婷则穿着一身干练的青色劲装,腰间束着一条黑色腰带,显得英姿飒爽,她的目光不时扫过下方的百姓和乡绅代表,确保仪式的顺利进行。
马小丑走到城门楼的中央,停下脚步。他缓缓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方的百姓们立刻屏住呼吸,偌大的街道上,只剩下风吹过旗帜的“猎猎”声和士兵们整齐的呼吸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临城、沙河的父老乡亲们,弟兄们!”马小丑的声音经过预先准备的铁皮喇叭放大,清晰地传到了街道的每一个角落,洪亮而有力,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今天,我马小丑站在这里,是要向大家宣布一件大事——从今日起,我们正式脱离赵老歪的残余势力,自立门户!我,马小丑,就任临城保安司令,管辖临城、沙河两县,誓要保境安民,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话音刚落,下方立刻爆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百姓们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帜,蹦跳着欢呼,孩子们的笑声清脆悦耳,久久回荡在街道上空。
“马司令万岁!”
“保境安民!我们支持马司令!”
欢呼声中,几位头花白的乡绅代表互相看了一眼,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之前还心存疑虑,但看到马小丑如此受百姓爱戴,又想到苏玉婷之前传达的新政,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
马小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等欢呼声渐渐平息,才继续说道:“大家都知道,过去几年,在赵老歪的统治下,咱们临城、沙河两县的百姓过得有多苦!赋税繁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不少人家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到头来却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农田灌溉困难,遇到旱涝灾害,就颗粒无收,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枯死;穷苦人家的孩子,更是连读书识字的机会都没有,一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的话,字字句句都说到了百姓们的心坎里。不少老人想起了过去的艰难日子,眼眶渐渐红了;一些中年汉子攥紧了拳头,脸上露出了悲愤的神色;还有些母亲紧紧抱着身边的孩子,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期盼。
“我马小丑,也是穷苦人家出身,深知大家的不易!”马小丑的语气中充满了共情,“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向大家颁布三条新政,说到做到,绝不食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下方的百姓,一字一句地说道:“第一条,减免赋税三成!从今年秋收开始,临城、沙河两县所有百姓的田赋、丁税,一律减免三成!同时,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凡是新开垦的荒地,三年内免征一切赋税!”
“什么?减免三成赋税?”
“开垦荒地三年免税?这是真的吗?”
百姓们瞬间炸开了锅,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喜。之前赵老歪统治时,赋税繁重不说,还经常巧立名目增收苛捐杂税,百姓们苦不堪言。如今马小丑一上台就减免三成赋税,还鼓励开垦荒地,这无疑是给百姓们送上了一份大礼。
人群中,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农,拄着拐杖,激动得浑身抖。他家里有三亩薄田,过去每年的赋税就要占去收成的一半以上,一家人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听到减免三成赋税,他浑浊的眼睛里流下了泪水,哽咽着说道:“好!好啊!马司令是咱们的大救星啊!”
一位年轻的农民,紧紧握着拳头,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太好了!我早就想开垦村东头的那片荒地了,就是因为赋税太重,一直不敢动手。现在好了,三年免税,我这就回去准备,明年一定多种些粮食!”
马小丑看着百姓们激动的模样,心中也充满了暖意。他继续说道:“第二条,兴修水利!我已经让人勘察过了,临城的护城河可以疏浚拓宽,引河水灌溉周边的农田;沙河的三条古渠,也会立刻组织人手修缮,同时新建两条水渠,解决干旱地区的灌溉问题!所有工程,由军营抽调部分士兵协助百姓共同施工,工钱照,绝不亏待大家!”
“兴修水利!太好了!再也不怕天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