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颐看母亲一眼,趁此机会同沈夫人表示想早日迎娶兰英过门。
兰英还未满十七,沈夫人和丈夫此前想的是,等女儿过了十八岁生辰才出嫁,毕竟做人家媳妇哪有在家做姑娘舒坦的。
只是照着如今情形,卫颐这孩子又如此重情重义,婚事早点办了也好。
待程夫人和卫颐离开後,沈夫人先问过兰英的意思:“你怎麽想呢?”
兰英不喜欢秋天,冬天成婚又太冷。
沈夫人便道:“那就定在明年开春吧,不冷不热的,气候宜人。”
很快,永宁伯府六姑娘失踪归来的消息就在京城贵族圈子里传遍了,她能回来已是罕见,更叫人震惊的是,荣安侯府竟未退婚,更是放出话来,婚期已定,就在明年三月。
不提旁人如何议论,兰英的生活开始慢慢恢复原样,心中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秀宜。
自古以来,私奔的结局大都惨淡,如果秀宜真的是和人私奔了,兰英也不会去怪她,只忧心她在外头究竟过得好不好。
如今春杏已经离开伯府,兰英很想私下派人去把她给找回来,她是秀宜最贴心的人,肯定知道许多内情,若是能和秀宜通上信,自己也能安心。
这日午後,兰英正在房中翻看听荷新买来的话本,书中恰巧有一篇贵族小姐和穷书生私奔的故事,起先二人到是蜜里调油,整日你侬我侬,後来时间一长,小姐的银子被书生挥霍干净,二人生活拮据,那书生便开始嫌弃小姐无用,饭也做不好,还身子弱,总要费钱吃药,便在某日偷偷将人迷晕给卖了。
兰英读到这里,一颗心都揪了起来,忽然听雨进来禀报,说是老夫人身边的吕嬷嬷来了。
兰英收起话本,见着吕嬷嬷,问有什麽事。
吕嬷嬷左右看了两眼,兰英会意,让其他人都退下。
吕嬷嬷这才道:“姑娘,您上次问起表姑娘的那封信,我忽的想起来,那封信的背面上,到是有一处古怪的地方。”
兰英听到和秀宜相关,当即肃容,忙问:“什麽奇怪的地方?”
吕嬷嬷形容不来,她也识些字,却没有见过这样的,说要笔墨,旋即来到书房,用笔画了出来。
兰英拿过来仔细端详,很快看出来,竟是“sos”。
她记得,自己曾经对秀宜讲过,这个字符,代表求救。
果然这事有古怪,兰英心中庆幸,她就知道秀宜不是那样冲动的人。
吕嬷嬷观她神色,便问这字符可是有什麽特殊的意思。
兰英权衡一番,对吕嬷嬷说:“我心里也不很确定,还请嬷嬷先不要告诉祖母,免得让她老人家忧心。”
兰英暂时不想惊动其他人,于是开始暗中调查秀宜失踪的事情。
春杏首当其冲,她是秀宜最贴心的人,也可以说是嫌疑最大的人。
兰英听秀宜说起过,春杏是通州人氏,是姑母当年回京路上买来的,家里还有父母兄弟。
知道这个,找人就不难了。
听荷有个一母同胞的哥哥叫引泉,也在府上做事,是个靠得住的,且又识文断字,兰英决定派他去办这个事,嘱咐道:“一切小心行事,见到春杏了,不要惊动,发现什麽,先写信给我。”
引泉得了吩咐,又拿到重重一包钱袋子,连连保证一定把此事办好。
通州距离京城不过几日路程,引泉的来信却在十多天後才送至京城。
信上说,引泉先是去了通州,结果听人说春杏如今嫁去了津门,他又一路赶去,暗中观察了数日,道春杏如今了不得,嫁了个富商,现在过得十分富裕,住着地段极好的大宅子,锦衣华服,出行呼奴唤婢。
兰英顿时就起了疑心,这春杏长得顶多算是清秀,她是如何嫁入这种人家的。
她继续往下看,信上又说,春杏嫁的这个夫婿,并不是津门本地人,他二人是前不久才搬来津门的,更奇怪的是,春杏住在通州的家人和四邻似乎并不知道她嫁的如此富贵,都说她嫁给了一个有点小钱的外乡人,当时可是给了二十两彩礼。
如此种种,愈发叫人疑心。
事情查到这里,已是大有眉目,兰英回信给引泉,让他想办法将春杏弄来京城,同时又送去大笔银钱让他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