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潇湘出自哪里 > 第166章 王驾南行避风刀(第1页)

第166章 王驾南行避风刀(第1页)

王驾南行避风刀

英国公沈维那场近乎“逼宫”的御前哭诉,最终在皇帝冷硬的“到此为止”中,黯然收场。消息虽被严格封锁,但那日养心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以及英国公失魂落魄离去的身影,还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京城最顶层的权贵圈中悄然流传开来。一时间,北静王水溶的名字,被蒙上了一层复杂的色彩——有人钦佩他不畏强权、坚守己心;有人嘲讽他不识时务、得罪勋贵;更有那嗅觉敏锐的人,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帝王心术的味道。

北静王府内,却是一派异乎寻常的平静。水溶依旧每日按时入宫议事,处理公务,举止从容,神态温和,仿佛那场惊天动地的风波从未生过一般。但只有他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才能从他偶尔凝望窗外时那深邃难测的眼神中,窥见一丝深藏的凝重。

这日傍晚,水溶从宫中返回王府。他并未直接回涵虚堂书房,而是信步走到后花园的一片梅林之中。时值深冬,梅花正值盛期,红梅似火,白梅如雪,在凛冽的寒风中傲然绽放,幽香浮动。他身穿一件玄色暗纹狐皮大氅,并未戴冠,墨仅用一根玉簪松松绾着,几缕丝被风吹乱,拂过他清俊却略显消瘦的面颊。

他停在一株老梅树下,伸手轻轻抚摸着那粗糙皲裂的树干,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他的目光似乎落在那虬枝上凌寒独开的花朵上,又似乎穿透了它们,望向了更遥远的地方。今日在朝堂上,几位素来与英国公府交好、或是沈维门生的御史,竟联名上奏,弹劾两淮盐政“积弊已久,需得力干员常驻督察”,言语之间,隐隐指向他此前的巡查“未能根除顽疾”。虽然皇帝并未当场表态,但那种微妙的、审视的目光,却让水溶心中警铃大作。

他知道,沈维虽然暂时退去,但其在军中和朝堂的势力盘根错节,绝不会善罢甘休。而更让他感到寒意的,是皇帝的态度。那日在养心殿,皇帝最后那句“到此为止”,看似是维护了他,但眼神中一闪而过的那抹深沉的算计与…一丝难以察觉的忌惮,却被水溶敏锐地捕捉到了。

功高震主。这四个字,如同鬼魅一般,浮现在水溶的心头。他北静王年轻有为,在宗室中威望颇高,如今又“刚直不阿”地拒绝了与手握重兵的英国公府联姻…这在皇帝眼中,究竟是“忠贞不二”,还是“其心难测”?尤其是在沈维近乎撕破脸的表演之后,皇帝会不会觉得,他这个皇弟…已经成了一个可能引朝局动荡的不安定因素?

一阵寒风卷过,吹落枝头几片梅花花瓣,飘飘洒洒地落在水溶的肩头和间。他微微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梅香的冰冷空气。一股强烈的疲惫感涌上心头。这京城,这朝堂,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充满了算计、猜忌和无形的刀光剑影。他厌倦了这种终日周旋、如履薄冰的日子。

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扬州的景象——那烟波浩渺的运河,那细雨朦胧中的青砖黛瓦,那座正在悄然成型的“芷兰清舍”,以及…那个在工地上忙碌、眼神清澈而坚定的身影。那里没有京城的繁华与喧嚣,却有着一种让他心安的宁静与…生机。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逐渐清晰起来,并且迅变得坚定。他必须离开这里。不是暂时的巡查,而是…一段较长时间的远离。他需要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一个能让皇帝放心、也能让自己摆脱眼前困局的…出路。

他睁开眼,眼中的迷茫与疲惫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明的决断。他转身,大步向涵虚堂书房走去。步伐沉稳有力,踏在积雪未融的石子小径上,出沙沙的声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房内,炭火温暖,灯烛明亮。水溶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坐在书案前。他铺开一张上好的宣纸,研墨提笔。他的笔迹一如既往的沉稳俊逸,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深思熟虑的慎重。

这是一封奏折。他以“两淮盐务关系国计民生,前次巡查虽有小成,然积弊深重,非短期可根治”为由,详细陈述了盐政的复杂与艰巨。接着,他笔锋一转,提到近日御史的弹劾,并未为自己辩解,反而“深感惶恐”,“自觉才疏学浅,未能竟全功”。然后,他提出了核心的请求:“臣恳请陛下恩准,允臣再赴江南,常驻扬州,专司盐务整顿事宜,以三年为期,必当竭尽全力,革除积弊,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他的措辞极其谦卑诚恳,将自己放在一个“戴罪立功”的位置上,主动请缨去处理那棘手的盐务,并且提出了一个较长的时间——三年。这无疑是向皇帝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他北静王水溶,无意留恋京城权势,愿意远离政治中心,去干点实实在在的“苦差事”,以此来消除皇帝可能存在的猜忌,也避开英国公府的锋芒。

写罢奏折,水溶轻轻吹干墨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他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有眼底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然与一丝淡淡的萧索。他知道,这一步踏出,或许就是数年的远离。但这是目前情势下,最稳妥、也最明智的选择。

第二日早朝,水溶亲自将这封奏折呈递了上去。当戴权用尖细的嗓音念出奏折内容时,整个金銮殿一片寂静。百官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谁也没想到,这位刚刚“赢了”英国公的亲王,竟然会主动请缨去干那等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而且一去就是三年!

龙椅上,皇帝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深邃地看着下方垂手侍立的水溶。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心中却是瞬间转过了无数念头。他自然明白水溶此举的深意。这是一种表态,一种退让,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远离京城,既可以避开与英国公府的直接冲突,缓和朝堂矛盾,更能让他这个皇帝放心。而且,若真能将两淮盐务整顿好,也是一大功绩。

良久,皇帝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而威严:“北静王忠心王事,勇于任事,朕心甚慰。两淮盐务,确系要务,非干练之才不能胜任。准卿所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百官,继续道:“即日起,加封北静王水溶为‘钦差督办两淮盐政大臣’,赐王命旗牌,准其便宜行事。一应官员,皆需配合听调。望卿不负朕望,早日厘清盐政,以安社稷。”

“臣,领旨谢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水溶躬身下拜,声音沉稳有力。

这道旨意一下,等于是将水溶“配”到了江南,但又给了他极大的权力。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不少官员暗中交换着眼色,心中各有盘算。

退朝后,水溶刚走出大殿,便被戴权叫住:“王爷请留步,皇上在养心殿有请。”

水溶心知肚明,这是皇帝要私下交代几句。他整理了一下衣冠,随着戴权来到养心殿东暖阁。

皇帝已经换下了朝服,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常服,正坐在炕上喝茶。见水溶进来,他指了指对面的座位,语气随意:“坐吧。”

“谢皇兄。”水溶依言坐下,姿态恭敬。

“你这次主动请缨去江南,”皇帝放下茶杯,目光看似随意地落在水溶脸上,“可是…觉得京城呆着憋闷了?”

水溶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皇帝在试探他的真实想法。他微微垂,恭敬地答道:“回皇兄,臣弟不敢。京城乃善之地,臣弟能日日聆听皇兄教诲,是臣弟的福分。只是…两淮盐务确系顽疾,臣弟前次巡查,深感力有未逮。此次请求常驻,实在是…想为皇兄分忧,也为我大清除掉这一积弊。”他的回答滴水不漏,将动机完全归结于“公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皇帝盯着他看了片刻,忽然轻笑一声,语气莫测:“你啊,总是这么懂事。”他顿了顿,语气转为郑重,“既然你有心去做,那就好好做。江南是个好地方,但也是个是非之地。盐商豪富,官场错综复杂,你此去,要多加小心。”

“臣弟明白。”水溶恭敬地应道,“定会谨言慎行,不负皇兄重托。”

“嗯。”皇帝点了点头,似乎漫不经心地补充了一句,“英国公那边…你也不必太过挂心。朕…自有分寸。”

这一句,看似是安慰,实则是警告和…提醒。水溶心中了然,再次躬身:“是,臣弟谨记。”

从养心殿出来,走在长长的宫道上,水溶抬头望了一眼灰蒙蒙的天空。虽然成功请旨离京,但他心中却并无太多喜悦。前路漫漫,江南并非世外桃源,同样充满了明枪暗箭。但无论如何,离开这令人窒息的京城,总归是…一种解脱。

他加快脚步,向宫外走去。背影在巍峨的宫墙映衬下,显得有些孤单,却又带着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南下之路,既是避祸,亦是…一场新的征程。而那座远在千里之外的扬州城,那座寄托了某个女子梦想的清舍,似乎…也成了他心中唯一的一点暖光和…期盼。风雪依旧,但王驾南行的车轮,已经无可阻挡地…开始滚动。

喜欢潇湘自立传请大家收藏:dududu潇湘自立传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