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下午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流淌在航天大学门前的梧桐树上。
苏寒迈出校门时,下意识紧了紧制服领口。
九月的北京城,天空蓝得不像话,远处还能看见西山清晰的轮廓。
自行车铃声叮当作响,偶尔驶过的桑塔纳轿车掀起细微的尘土。
苏寒站在公交站牌下,恍惚想起前世挤地铁的场景——那时这条路上早已车水马龙,连人行道都挤满了共享单车。
姑娘,坐车吗?三轮车夫操着浓重的京腔问道。
苏寒摇摇头,继续沿着学院路向南走。
路旁的国营副食店里,售货员正打着哈欠称花生糖;
新华书店门口挂着《香港回归纪念画册》的广告牌。
这一切在前世记忆里早已消失殆尽。
爱家房产的玻璃门映出苏寒挺拔的身影。
推门时,风铃出清脆的声响,惊醒了正在打盹的中年女店员。
欢迎光临!店员迅起身,目光在苏寒的制服上打了个转,您是航天大学的学员?
苏寒注意到对方刻意改口的称呼,嘴角微扬:我想看看房子。
店员脸上的笑容立刻真诚了几分,但眼中仍带着审视。
这个年代,大学生买房简直是天方夜谭,更何况是个看起来不到二十岁的姑娘。
宣传册在玻璃茶几上摊开,苏寒的指尖点在一处公寓楼盘上。这个动作让店员眼睛一亮——那是均价最高的精装公寓。
这套公寓虽然面积小,但层高米,可以自己加个阁楼。店员热情地介绍,而且产权是o年,比普通住宅的o年长。
苏寒盯着价目表上oo元㎡的数字,心脏剧烈跳动。
前世她自杀前,同地段房价已经突破万㎡,是现在的二十倍还多。
能贷款吗?她轻声问。
当然!店员翻开另一本册子,大学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呃,不过买房的话
全款。苏寒从书包里取出存折,上面明晃晃的六位数余额让店员倒吸一口冷气。
这是她六年来的积蓄——四君子服装系列的分红、牛仔设计的专利费、县城小院的租金。
公寓楼距离学校三站地,崭新的电梯里还贴着保护膜。
苏寒跟着中介走进层的样板间,落地窗外的阳光倾泻而入,将小小的空间照得通透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