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撂荒 > 人无远虑(第1页)

人无远虑(第1页)

人无远虑

春风渐暖,小院的上空飘着浓郁的油香。

那是竈房里的大锅,正翻滚着一锅猪油。热气升腾,白沫翻滚,几块肥肉正咕嘟咕嘟地熬着,锅边挂着草绳编的滤篓,旁边的大盆里堆着已经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渣。

孩子们不知什麽时候凑了过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鼻尖发亮,嘴角滴着口水,小石头甚至悄悄伸出手要去抓,被王翠翠一把拎住:“馋死你了!”

林青禾从院外归来,远远就看到这麽一幕,不由得轻笑出声。

她走到竈房前,对正在翻锅的吴春花说:“渣子给孩子们留点,别全晒了。”又转头看向那群巴巴盯着锅的小脑袋,“但不许抢,谁抢明天就不给吃了。”

“我先不抢!我先排队!”小青麦第一个举手,脆生生地喊。

小石头也跟着跳:“我不抢我不抢。”

孩子们一阵欢笑,围着竈房打起圈圈。竈火映着他们的脸蛋,红扑扑丶亮晶晶,像是一团又一团春天的焰火。

院中干活的大人们听见这动静,也忍不住擡头望一眼。

“油香真馋人。”

“孩子们笑得可真甜。”

“要不是心里知道……唉。”

她们嘴上没说尽,手上的活却丝毫没慢。

有人正在打包晒干的葛根粉,用厚布缝成大口袋,又在缝隙处撒上干茶渣防潮;有人在阴凉角落翻晒肉干和鱼干;有人用竹条编织装具的背篓和肩筐,还有人坐在廊下,一边缝补旧衣一边往袖口里缝藏针线。

一切都在照常运转,可又都不再是“寻常”。

疫病渐退,城中已然渐有生气。

据说卫夫人亲自巡视街坊,按着林青禾给的“防病法”安排人家消毒丶煮水丶分食丶清洗,立了不少规矩,几次下令得罪了些权贵人家,却也真真将一场劫难熬了过去。

县衙的郑县令终于退了烧,虽然还未出巡,但已能理事,说话有力。原本闭门不出的商户也陆续开了门,城南的米铺竟然开张卖粮,引得不少百姓前去抢购。

街头的吆喝声丶铁匠铺的叮当声丶卖菜小贩的脚步声,一天天地响了起来。

花溪城,好像真的恢复了。

但林青禾却不信世道。

她站在院门口,看着街巷方向那飘起炊烟的天空,眼中没有一丝放松。

她知道,这一切看似复原的秩序,不过是风暴眼中的片刻静谧。

城外是如何,她未必知得清楚,但那一道征粮文书就是提醒。朝廷的手已伸到了最偏远的角落——而那只手,根本扶不起你,只会夺你手中最後一粒粮。

再留,只会等来兵役丶徭役,甚至围城之祸。

她不能等。

这几日,小院里悄悄进入了“准备期”。

一切不动声色,却都动了起来。

林青禾将准备分为三类:粮食丶衣物丶工具。

粮食方面,首重耐储存。她们将野猪肉切片腌制风干,鱼类则剖腹去鳞後抹盐挂晒,细雨天烘丶晴天晒。葛根打成粉分袋储藏,买来的萝卜切厚片存入陶缸,封口泥封。

自家菜地里的芜菁叶子丶蕨菜丶灰灰菜也收割了一批,清洗丶晾晒丶翻动丶密封,一样不少地做成了干菜。还有山中收来的黄花丶野蒜丶刺头菜,也按药食两用的思路归了类。

蜂蜜被封在小坛中,用松脂密封;野姜丶野葱丶紫苏丶藿香等调味料都分袋打包。

“这些是基础口粮。”林青禾边记边交代,“不是为了吃得好,而是为了能走得远。”

衣物方面,她组织人翻出去年留下的冬衣丶破被丶棉絮。杨秋菊丶郭莲娣等人负责剪布丶缝制。童衣做成开裆裤或双层布衫,大人衣物统一裁剪,不讲样式,只讲耐磨。

鞋底多用旧衣层层缝实,鞋面则用帆布与油布拼接,备用雨靴也尽可能做出几双。

“再冷也冷不过去年。”有人边缝边说。

“但今年走的路,怕是比去年还远。”

针线不息,话语却压得低低的。

工具方面,林青禾要求修补竹篓丶水袋,做到人手一个,由林青山统筹;木工林通则开始改装那几辆板车,增设滚轮丶护板,能应付山路泥泞,更重要的是务必结实牢固。

孩子们不知道大人们在忙些什麽。

她们在院中追逐打闹,嘴里还嚼着猪油渣和炒葛根块,脸蛋亮晶晶的,全然不知即将再一次离开熟悉屋檐。

可大人们知道。

哪怕她们嘴上不说,心里也都清楚——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迁移,而是又一次的“生死转折”。

赵芦花一边缝衣一边叹气:“真想留下来。”

“是啊谁不想呢。”周晓萍,“林姑娘也一定想过安稳日子,可这世道不许啊。。。。。。”

“要是真打过来了,那些满城的人往哪儿逃?守得住吗?”

没人回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