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如打头,徐彦修随在后面,兄妹二人进了大长公主正房堂屋。
她快扫一眼,现屋中陈设多数已经收了起来,心下有些疑惑,刚要行礼拜见,便听得上大长公主说道,
“你们兄妹二人随便坐吧,这里现在有些乱,正在收拾准备搬家。父皇赐了我一处府邸,明日便搬过去。”
徐清如兄妹二人哪里敢那样随便,依礼拜见毕。徐清如在一旁坐下,今日她可不是主角。
她扭头看到大哥双手呈上折子,
“大长公主,臣有折子呈递,今日才会冒昧求见。本可以请我妹妹代为呈递,可是这其中有些关节,需要大长公主亲自定夺。”
“徐内史,先一旁坐下,待我先看看。”
徐彦修这才在门口附近的一把椅子上坐下,他毕竟是男子,现在虽为封地的属官,但拜见之时,该守的礼不能有一步差错。
有婢女上了茶水,兄妹二人边等边饮茶,上案后大长公主仔细看起了奏折。
一个时辰后,方才放下折子,双眉紧皱,似乎想到了什么,看着下面的兄妹二人,眉宇间渐渐舒展开来。
她嫣然一笑,出口带着些调侃的语气,
“徐内史,你这折子中,带上了不少,你在红枫村的做法呢,怪不得觉得眼熟。”
大长公主眼光晶亮,闪烁着光华,
“徐内史为科举的状元,难道不以为‘女子无才就是德’”?
徐彦修放下茶杯,起身回话,
“大长公主,臣下从不这么认为。而且家中两个妹妹,也是自小也是与兄弟们一同开蒙。
臣斗胆浅见,‘德’与‘才’原不相悖——女娘识了字,更明事理、懂体恤,反能将持家尽孝的本分做得更周全。
就臣下带着妹妹一路逃难至此,这其中千辛万难。臣下是个文人,这一路若不是妹妹时不时挺身而出,难说臣下能不能护着妹妹,一路寻到了父兄,还走到了红枫村。”
徐彦修继续陈述下去,徐清如看了大哥一眼,她真没有想到,大哥会将这个写进折子,还还想在大长公主的封地推广,思及此,她不禁在心中替大哥捏了把汗。
她心头又一动,自家大哥如今真的当了官,不会心中就想着这个事儿吧?
她仿佛已经看到,那些翰林院的老学究们,正摩拳擦掌等着将这折子撕碎!
她的耳边,却听到了大哥继续说下去的声音,
“……据臣下参与建设红枫村,及其之后的细查,小女娘们识字之后,非但不违妇道,反倒更体恤家中大人的辛苦,主动帮衬爹娘操持生计、照顾弟妹,甚至能在弟妹幼时,分担启蒙之事。
且此法不需多耗公帑,农户家更和睦,孩童启蒙也便易,邻里纠纷亦减,或能为公主治理封地略尽微力。”
清如没有想到,大哥的提前工作做得这么细,但接下来她却听大哥语气一转,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臣下以为,这完全是个人的品质所决定的,无关乎女学该不该开。相反,当同龄的小女娘,遇见了那样的女子,却会做出相应的决策,”
徐清如注意到大长公主,始终在仔细聆听大哥的回报,
“她们先会将受害者解救出来,如果不能解救,一面通知其家中大人,一面据理力争。
而不是远远地看热闹,还会想法子解救,而在之前,只有那些特别机灵的小女娘才会有这样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