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场地设在丹鼎峰最大的广场上,数十座统一制式的丹炉早已摆放整齐,地火熊熊,气氛庄重而热烈。
堂主、数位长老、众多执事均列席观赛。
记名弟子组的比赛最先开始,除了一部分晋升无望的弟子外,剩下四千余人悉数报名,将分成多批同场竞技,场面颇为壮观。
第一轮,考核内容正是最基础的辟谷丹。
要求在一个时辰内,完成两炉炼制,以总成丹数和品质综合评定。
这明显是考察弟子的基本功和稳定性。
沈源深吸一口气,走到分配到的丹炉前。
他检查了一下炉火和材料,与平时所用并无二致。
周围不少弟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生火预热,显得紧张又急切。
沈源却不慌不忙,直到计时开始,才稳健地动了起来。
每一个步骤都标准得像教科书,但又刻意比最佳时机慢了半拍,火候的控制也“恰好”有那么一丝不够精准。
第一炉结束,成丹七颗,两颗下品,五颗中品,其中一颗中品极限。
第二炉结束,成丹八颗,三颗下品,五颗中品,其中一颗中品极限。
最终成绩:总成丹十五颗,两颗中品极限。
这个成绩,在众多记名弟子中排在中游,毫不引人注目。那些排名前列的,不乏成单率十成且不少上品的天才。
沈源面色平静地交出丹药,退回等待区。负责记录的执事看了一眼,随意记下,目光早已投向那些表现优异的弟子。
第一轮结束,淘汰了排名靠后的一千人。沈源顺利晋级。
第二轮,考核回气丹。难度提升,时间依旧是一个时辰,两炉。
这一轮,失误的弟子明显增多。回气丹对火候和蕴丹的要求更高,不少心态急躁的弟子接连失手,场上不时传来焦糊味和叹息声。
沈源依旧稳定挥。他刻意模仿了之前交流会上那个“中等偏下”的表现。
第一炉,成丹六颗,二下四中。
第二炉,成丹七颗,三下四中。
最终成绩:总成丹十三颗,下品五颗,中品八颗。排名刚好卡在晋级下一轮的边缘。
这一轮又淘汰了两千人。只剩下一千余人进入第三轮。
第三轮,考核的是一种名为“凝露丹”的丹药。此丹难度比回气丹更高,主要用于恢复精神力消耗,对控制力要求极严。这是决定前十名的关键轮次。
不少弟子看到丹方和材料时,脸色都变了。他们大多从未炼制过此丹。
沈源心中却是一动。凝露丹,他其实在私下利用净焰和药鼎时间力场练习过!虽然成丹率不算太高,但若全力挥,进入前十希望极大。
但他立刻压下了这个念头。风险太高。
他装作与其他弟子一样,仔细研读丹方,眉头紧锁,显得十分吃力。
比赛开始。场上状况频出,炸炉声、焦糊味此起彼伏。能稳定炼制出成品的弟子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