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穿越八零年代免费阅读全文 > 第86章 故园新声起春潮(第1页)

第86章 故园新声起春潮(第1页)

第章:故园新声起春潮

林悦是被窗棂上跳脱的阳光晃醒的。

睁开眼时,雕花梨木床头的铜铃还挂着去年苏然从杭州带回来的流苏,淡青色的丝线随着穿堂风轻轻晃,影子落在印有暗纹的床品上,像极了三十年前她初到这个村子时,见过的那只停在晒谷场草垛上的蜻蜓。她侧过身,身旁的位置已经凉了,只余一点属于苏然的雪松气息——想来是天不亮就去了村东头的果蔬种植基地,最近基地在试种反季节草莓,老苏比技术员还上心,每天都要去看三遍幼苗的长势。

“妈,您醒啦?”

门外传来轻快的脚步声,紧接着门帘被轻轻掀开,穿着米白色针织衫的林晓星端着搪瓷托盘走进来,托盘里放着温好的牛奶和刚蒸好的南瓜馒头,“爸让厨房给您留了您爱吃的酱菜,说是昨天李婶刚送来的,用新收的黄豆腌的。”

林悦坐起身,接过女儿递来的牛奶,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里也暖融融的。晓星今年已经三十五岁,继承了苏然的书卷气,却没走父母的经商路,反而在十年前回村办了个留守儿童书屋,如今书屋已经扩建成了村里的文化站,成了孩子们放学后最爱的去处。

“你爸今早去基地,没说什么时候回来?”林悦咬了口南瓜馒头,清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是她熟悉的老品种南瓜的味道,这种南瓜产量低,市面上早就少见了,还是基地特意为她留了一小块地种植。

“说是上午要跟省农科院的专家开视频会,讨论草莓的病虫害防治,让咱们中午不用等他吃饭。”晓星在床边坐下,顺手帮林悦整理了一下被角,“对了妈,今早收到一封从北京寄来的信,是寄给您的,我放客厅茶几上了。”

林悦愣了一下。如今通讯达,除了一些正式文件,已经很少有人寄信了。她匆匆吃完早餐,擦了擦手,快步走到客厅。

客厅的陈设还是老样子,深棕色的实木沙,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家和万事兴”十字绣,是十年前村里的老姐妹们一起绣的,针脚细密,颜色鲜亮。茶几上果然放着一封牛皮纸信封,右上角贴着一张小小的邮票,收件人写着“林悦女士亲启”,字迹工整有力,看着有些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是谁。

她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泛黄的信纸,展开时,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

“林悦同志,展信安。我是周建国,想必你已经不记得我了。三十年前,在县城的黑市上,你卖给我一斤晒干的香菇,那香菇的味道,我至今还记得……”

林悦的手指猛地顿住,记忆像被打开的闸门,瞬间涌了出来。

周建国这个名字,她怎么会不记得?那是她穿越到这个时代后,在黑市上遇到的第一个客人。当时她刚用空间里的种子种出第一批香菇,因为不敢一下子拿出太多,只晒了几斤,偷偷拿到县城的黑市去卖。那天风很大,她裹着一件打补丁的棉袄,缩在墙角,心里又紧张又害怕,生怕被人当成“投机倒把”的抓起来。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戴着雷锋帽的男人走了过来,问她香菇怎么卖。

她报了一个自己觉得很高的价格,没想到男人没还价,直接买了一斤。临走时,男人还特意叮嘱她:“姑娘,这东西好是好,但黑市风险大,以后要是有机会,还是走正道卖。”

后来她才知道,周建国当时是县城食品厂的采购员,因为厂里要做一批香菇酱,急需优质香菇,可当时物资紧张,正规渠道根本买不到,他才不得不去黑市碰碰运气。也就是那次相遇,让周建国记住了她的香菇,后来她开办食品加工厂时,周建国还特意来考察过,给她提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再后来,周建国调去了北京工作,两人就渐渐断了联系。

林悦继续往下读。

“……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你的消息,知道你开办了食品加工厂,把小厂子做成了当地的知名企业,还带动了村里的乡亲们一起致富,我由衷地为你高兴。如今我已经退休了,闲下来的时候,总想起过去的日子。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了一个‘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营企业展论坛’,在论坛上,听到有人说起你的事迹,说你是‘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我才知道,你已经做了这么多事。

我这次写信给你,是有一件事想跟你商量。我孙子周明,今年刚从农业大学毕业,学的是农产品加工专业,他不想留在大城市,一心想回农村干一番事业。我跟他说起你的故事,他特别崇拜你,想来你这里实习,跟着你学习经验。如果你愿意收留他,我把他的联系方式附在信后……”

林悦读完信,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没想到,三十年前的一次偶然相遇,竟然会在三十年后以这样的方式续上缘分。更让她感动的是,周建国的孙子愿意放弃大城市的机会,回农村展,这像极了当年的自己,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想要在这片土地上闯出一片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妈,是谁的信啊?看您笑得这么开心。”晓星端着一杯热茶走过来,递给林悦。

“是周建国寄来的,你还记得吗?三十年前,我在黑市上卖香菇,第一个买我香菇的人。”林悦把信递给晓星,“他孙子想过来实习,学农产品加工。”

晓星接过信,快读了一遍,眼睛亮了起来:“这太好了!咱们基地正好缺懂农产品加工的人才,特别是反季节水果加工这块,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周明是农业大学毕业的,专业对口,要是能来,正好能帮上忙。”

林悦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她拿起茶几上的电话,按照信后附的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接了起来,一个年轻的声音传来:“您好,请问是哪位?”

“你好,我是林悦,请问你是周明吗?”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紧接着传来一阵激动的声音:“林阿姨!您真的收到信了!我是周明,我爷爷跟我说您可能会给我打电话,我还一直担心您没收到呢!”

林悦被他的热情感染,忍不住笑了:“收到了,刚看完。你爷爷把你夸得天花乱坠,说你是个有志向的年轻人。我听你爷爷说,你想过来实习,学农产品加工?”

“是的林阿姨!我从爷爷那里听说了您的故事,特别佩服您!我学的是农产品加工专业,毕业后就想回农村,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处。咱们村的食品加工厂和种植基地,都是我学习的好地方,要是能在您身边学习,我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周明的声音里满是期待,像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孩子。

“好,那你就过来吧。”林悦干脆地说,“你什么时候能到?我让厂里的人给你安排住宿和工作。”

“我随时都可以!如果您方便,我明天就可以出!”周明的声音更激动了,“林阿姨,太谢谢您了!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不会让您失望的!”

挂了电话,林悦看着窗外。院子里的海棠树已经开花了,粉白色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一层薄薄的雪。不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是文化站的孩子们放学了,晓星正在门口跟他们打招呼。

她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刚来到这个村子时,眼前是破旧的土坯房,耳边是村民们的闲言碎语,手里只有一个神秘的空间和一颗想要活下去的心。如今,土坯房变成了整齐的砖瓦房,闲言碎语变成了赞扬和敬佩,她不仅活了下来,还带动了整个村子的人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妈,您在想什么呢?”晓星走过来,顺着林悦的目光看向窗外。

“我在想,咱们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林悦感慨地说,“当年我刚到这里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三十年后,会有北京的大学生主动来咱们村实习,会有这么多孩子能在宽敞明亮的文化站里读书。”

“这都是您和爸努力的结果啊。”晓星靠在林悦肩上,轻声说,“要是没有您当年的勇气,没有您开办的加工厂,咱们村也不会有今天。”

林悦摇摇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这个时代好,是村里的乡亲们愿意跟着我一起干。你看,当年跟我一起种香菇的李婶,现在还在基地里帮忙;当年给我看场子的王大叔,他儿子现在是工厂的车间主任。还有你爸,这么多年,一直陪着我,支持我。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正说着,门外传来汽车的喇叭声。晓星探头一看,笑着说:“是爸回来了!他今天回来得挺早啊。”

林悦站起身,走到门口。苏然正从车上下来,穿着一件灰色的夹克,头上沾了点泥土,脸上却带着笑容。看到林悦,他快步走过来,顺手把手里的一个小篮子递给她:“你看,基地里的草莓熟了几个,我摘了点回来,给你尝尝鲜。”

篮子里的草莓红彤彤的,个头不大,却透着一股新鲜的气息。林悦拿起一个,放进嘴里,清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带着一丝淡淡的奶香。

“好吃!比市面上卖的草莓甜多了。”林悦笑着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