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霜摇摇头,回答宛晴说,自己原本打算去蜀州重开织彩阁的。
宛晴听了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她告诉叶霜,知道叶霜是看在徐家有庄子在蜀州的份上才想去那里开店铺。
“但是你知道吗?”宛晴说:
“他们蜀州最大的织锦商蜀锦坊的东家,都跑去了京城开店。因为织锦价高,距离普通老百姓太远,虽然蜀锦出自蜀地,但多作为贡品上贡皇家,或是卖给蜀地的达官贵人们享用。
为了扩大销量,发展生产,像织锦这样的东西,注定了就只能去富庶之地求发展。所以蜀锦坊的东家把店开去了京城,而他自己也把家安去了京城,只在蜀地留了两个养蚕纺麻的农庄,都交给管家在照顾。”
宛晴有些无奈地摊了摊手,“所以叶二姑娘,你真的打算把你的织锦店开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吗?人都说路往高处走,做生意的也都在往富庶之地迁徙,你却要反其道而行之,越走越回去了……”
叶霜听言没有说话,她当然明白织锦是专供富人们享用的,得开在京城,再不济,至少得留在江宁这样的富庶之地。不然你生产出来的东西大家都买不起,无论你把工艺完成得多先进,多精致,这家店也离死不远了。
但叶霜没办法,若非逼不得已,谁会愿意把自己的心血开在一个明知道不适合的地方?
叶霜不会告诉宛晴自己为什么非要把织锦店开在蜀州的真正原因,在有关徐家生死的那个问题上,她还是分得清轻重的。
就这样,在宛晴“到死都想不明白”的那种眼神注视下,叶霜拒绝了宛晴的建议与请求,坚定自己必须要把店开去蜀州的决心。
叶霜的态度看上去很坚决,但并不持久。很快,就在接下来不久的时间里,发生了一件事,非常容易地就瓦解了叶霜要去蜀州开店的决心,让叶霜的心态发生了改变,甚至开始变得颇有点赌徒的意味,叶霜终于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那个曾经非常向往,却畏惧的京城……
这一天都指挥使府衙往徐府送过来一封信,是程姣写给叶霜的。在信里,程姣告诉叶霜,说她要走了,程姣的二伯,程烈要亲自送程姣回京。所以在程姣离开之前,她想最后与叶霜聚一聚。
很显然,程姣是把叶霜当做自己未来的小姑子对待了。
叶霜也不排斥,更不会生气。如果天底下所有的人自始至终都把她当叶济康的女儿,那叶霜这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更不会像现在这样,连开家店都害怕去京城。
叶霜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下来,并与程姣约定,三日后,两个人在宛晴的珉园见面。
……
刚开始的时候,这场离别聚会还算正常,无非就是女孩子之间的互诉衷肠,可是到后来,慢慢就跑偏了。
毕竟那个时候叶霜的织彩阁已经很有名了,程姣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就在这场姐妹聚会的饭桌上,很自然而然地,就提起了这件事。
程姣问叶霜,难道不觉得就这样把织彩阁关了很可惜吗?
叶霜笑道,怎么不可惜?但是没办法,家中长辈不喜欢自己这样抛头露面。
程姣点点头,她完全理解徐家长辈做出这样的决定。程家也是很传统的世家,如果有家里的男人不能出面解决的事情,那么女人也是不适合出面的。
但同时程姣也给叶霜指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在他们程家,虽说皇帝有令,朝官不可以从商,据说此举可以避免当朝官员与民争利。但实际上大多数朝官都私底下通过家中亲戚,甚至有的人还通过朋友,代为经营各类产业。真正能够做到“不与民争利”的好官、清官,廉官那是凤毛麟角。
程姣此言让叶霜心有触动,这让她禁不住想到了一种比自己直接去贫穷的蜀州开店的更好的方法——
那就是,如果叶霜可以借他人之手,在富饶的京城开一家织锦铺子,这样不仅成功隐藏了叶霜的身份,也可以保证自己的织锦铺子可以得到最好的市场,良性发展。
无独有偶,听完程姣说出的这一番话,宛晴也想到了与叶霜同样的方法。只见宛晴突然欣喜地抓住了叶霜的手,兴奋地大喊,“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程姣不解,问宛晴想到了什么?
宛晴不言,兴奋的她只神经质一般地抓紧叶霜的手,嘴里不停地重复着那句话“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叶霜也微微笑着,说道“我也想到了”。
……
就这样,叶霜的织彩阁,便以“如意锦”的名号,很快在京城重装上市了。
如意锦开业的那一天,宛晴以老板娘的名义出席了开业仪式。
叶霜没有去,她只是把织彩阁的那批货,外加自己手上目前能拿得出的近千两银交给了宛晴,并委托宛晴替自己暂时打点远在京城的如意锦。待得如意锦的生意慢慢走上正轨,叶霜安排好生意上的人、财、物,宛晴才慢慢把如意锦的生意交还给叶霜。
而保护和维系叶霜与宛晴之间这种委托与代表关系的唯一凭证,便只有一纸签署了宛晴名字和手印的书契。
事实是到后来,当叶霜再度回顾这段往事的时候,她也会为自己当时的疯狂与冒进感到难以置信。毕竟从一开始她就对宛晴抱有怀疑态度的,却仅仅为了一家织锦铺子,叶霜就像被什么东西魔障了眼,不管不顾地把赌注甚至压到了宛晴的身上。
不过,这样的认知已是后话了。此时的叶霜因为织彩阁的出师不利,心神已经被打乱。织彩阁就像是叶霜第一个突然夭折的孩子,她是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重新救起自己的孩子,或许这就叫做病急乱投医,只要是能让织彩阁重新活过来,此时不管是谁能够满足叶霜救活“孩子”的愿望,叶霜都会这样不计成本与后果地扑将过去……
刚开始,宛晴是不收叶霜那近千两银的启动资金的,宛晴告诉叶霜说她不缺钱,再说叶霜是她最好的朋友,不过帮朋友代管一阵子铺子,怎么可能要钱?
可叶霜不答应,店铺运转需要开□□是肯定的,谁也不可能只拿着手上的货就换来了白花花的银子。
最终,为了让叶霜安心,宛晴收下了这笔钱,她还让叶霜放心,自己一定会尽全力让如意锦保持不亏损,才能对得起叶霜对她的信任。
叶霜则摆摆手说宛晴说笑了,亏损不亏损的,不在你我讨论的范围内,宛东家已经帮了我叶霜天大的一个忙了,叶霜对你只有感激之意,不会有其他。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宛晴在做生意这件事情上,的确是靠得住的。当然叶霜距离京城太远,也看不见如意锦的实际运作情况,不知道是真赚了,还是有其他原因,反正最后一次宛晴给叶霜看账本的时候,如意锦在京城的发展很是顺利。
事情发展到现在,接下来的应该做事情就已经很清楚了——
是的,叶霜终究是要上京了。
这已经不是叶霜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她必须要去京城一次。看看如意锦,安排属于叶霜自己的掌柜与管事进驻如意锦,代替宛晴,照顾叶霜的如意锦,那个远在京城的“孩子”。
……
先不考虑叶霜怎么才能说服徐家,让她一个人离开江宁远赴京城的问题。叶霜不能上京,这个问题关乎整个徐家的生死,这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叶霜其实是与徐老太太,乃至徐府里其他所有的长辈一样的,她理解,并赞同徐府禁止叶霜进京的决定。
可是当一个人的心里有了牵挂,而且当她已经把这个牵挂放在了比自己生命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的时候,这个人的思想往往就会突破常规,乃至干出与她过去的习惯截然相反的行为来。
现在的叶霜,便处在了这样的一个阶段,而且正值巅峰。